APP下载

在考场写好主体,将习作臻至完善

2015-06-12杨天武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5年24期
关键词:主体细节文章

杨天武

当前,教师在作文教学上,都特别强调作文的开头和结尾。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开头能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就能吸引别人,第一眼就能赢得高分,而好的结尾,不但简洁明了,而且照应题目,揭示中心。这样的作文,尤其在考试作文中,由于阅卷教师在时间紧迫、阅卷量大的情况下,的确能吸引教师,在他们的批改中容易得到高分。由此,部分开头结尾精彩纷呈,主体却平淡无奇甚至东拼西凑、粗枝大叶的主体的作文,有时也能侥幸赚得高分。可是,在两位教师阅卷的情况下,能逃脱阅卷教师“法眼”的毕竟是少数,要想得到真正的高分,主体必须出彩。

人们都说,主体是“猪肚”,要求正文内容充实,且五彩缤纷,绚丽多姿,像猪的肚子那样饱满圆实,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何让主体部分像猪肚那样丰满呢?不妨试试如下几招。

一、用事实说话,少空谈理论

主体部分,在写作中十分重要,开头和结尾,再怎么写得好,只是形式上的精美,文章真正要出彩,更主要是表现在主体上。在时间紧凑、内容篇幅有限的情况下,学生多写了一句空泛的议论,中间就少了一些事实;相反,学生少用一句空话,中间就多了一些事实。由此可见,记叙文要多写些突出中心、增加生动性的事例,议论文要围绕着中心论点多举一些论据,说明文要对所说明的事物多作些介绍。

二、细处着笔,切忌概括

写作文时,一定要分清主次,对于主要的材料,一定要详细描绘,因为细节是文章的生命。有细节则文生,无细节则文死;有细节则文丰,无细节则文松。记叙文中,和主题有关的景物、人物或事情,应作细致的描述;议论文中,则要对论据作出深入的分析;说明文中,则需要对所介绍的事、景、过程等作详细介绍。对与主题关系不大但有关系的相关事例,则应概括地写,有时则一笔带过。这样才能主次分明,中心突出。

三、抒写真情,少作虚构

作文高分,在乎真情流露,在乎感人至深。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情十句也嫌少,假意一句也嫌多。”在写作时,学生一定要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见闻感受,写出真实的情感,绘出人世间的真善美,写出让自己深受感动的事,讲出让自己切实佩服的理,介绍出令自己确实动容的物。不但要感动自己,更要让别人为之动容,为之动心,为之溢情。

四、多写新颖奇特事,少抒陈词滥调情

就如吃东西,对于新鲜、爽口的菜肴,自然特别受吃;而对于常吃的菜,天天去吃,一定会厌食。人们读文章也一样,新颖别致的都爱读,而那些老调重弹、陈芝麻烂谷子、毫无新意的作品,则不乐意看,甚至多瞧一眼也恶心。因此,作文应多选新奇之事,少取陈旧之物;多讲新奇话语,少说陈芝滥调;多创设新奇情景,少抒陈旧情意;多构想新颖别致文思,少铺陈千篇一律事情。如,魏巍的《我的老师》,让“我”扮女孩跳舞、半夜想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就显得不落俗套,新颖别致。

五、构思力求波澜起伏,切忌平铺直叙

一篇文章,如果内容有波澜,行文有起伏,有高有低,有紧有慢,就能吸引读者,引人入胜,符合了“文似看山不喜平”的特点。如何做到,有以下小诀窍:

1.巧合法。利用事物的偶然性而进行写作的一种方法,要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处处设伏,处处巧合,必然跌宕起伏。如,《灰姑娘》中巧得仙人帮助的情节等。这些故事,都充满戏剧性的巧合。

2.悬念法。提出悬而未决的矛盾,引起读者的强烈关注和兴奋,急欲解除心头之念,使文章曲折生动,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如,《变色龙》通过狗主人的变化,审判官奥楚蔑洛夫也感情不断变化,悬念迭起。

3.误会法。利用作品人物之间的猜疑或误解,来激化矛盾,掀起波澜,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最终释疑解扣,这就是所谓的“无巧不成书”。如,彭荆风的《驿路梨花》多次猜测小屋的主人,却多次误会。

4.言他法。撇开主要人物,用“顾左右而言他”的方法,先写他人,再写出主要人物。如,《藤野先生》先花大量笔墨写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所感,这些很好地为藤野先生的出场蓄势,更好地突出主题。

5.突转法。在叙述事件的结尾时对文章前面的铺垫来个出乎意料的突然转折,掀起叙述的波澜。如,《有关拖鞋问题的问题》本已解决了澡堂拖鞋的问题,却又矛盾激转,出现了新的问题。

6.抑扬法。《荔枝蜜》先写自己不太喜欢,因为被蜜蜂蜇了一下,结尾梦见自己又变成了蜜蜂,使作品含蓄而奔放,能让人生出柳暗花明的情致。

7.夸张法。《皇帝的新装》以“新装”的似有而实无,辛辣讽刺了腐朽的封建王朝。

六、选材要多而宽泛,角度忌少而单一

在表现主题时,应尽量用多个角度去反映,不要单从一个方面去描述。多角度则事丰,单角度则物缺。方法很多:或正面,或反面;或集体,或个人;或学习,或生活;或古代,或现代;或天上,或地下;或国外,或国内,如此等等。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写作主题是歌颂志愿军的崇高品质,但他在选材和表现角度上就显得多样,因而文虽短却情丰。

七、句式应该多样,忌雷同单调

文章的语言形式要多样,这也能使文章显得充实。或整句,或散句;或陈述,或感叹;或叙述,或抒情;或调侃,或幽默;或俗语,或英文,如此等等。毛泽东的文章笔调就多样:时而记叙,时而抒情,时而陈述,时而感叹,时而拟人,时而比喻,令人百读不厌。不少学生写文章最大的失败是语言太单调,几乎全是陈述句,而写得成功的学生的作文语言异彩纷呈。

总之,中间部分一定要围绕着题目,突出题目中的重点字词,将内容写得多姿多彩,富于变化,突出中心,详略得当,这样就显得丰满了。

猜你喜欢

主体细节文章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何谓“主体间性”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关注48个生活细节
细节取胜
时尚细节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