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阅读濡养写作

2015-06-12姜海霞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5年24期
关键词:史铁生心灵情感

姜海霞

读黄永玉悼念钱钟书的文章《北向之痛》,其中有这样的几个片段印象特别深:钱先生一家四口四副眼镜,星期天四人各占一个角落看书,互不打扰。过年了,有权威人士去拜年,钱先生只露出一道门缝说:“谢谢!谢谢!我很忙!”钱先生是真的忙,忙于读书,忙于写作。

钱先生从小就被称作是“读书的种子”,天资如此,却依然勤苦如斯,所以有他后来著作等身的成就也是必然的了。

勤于读书,才能逸于作文,其实很多的作家 ,在成为作家之前都有着丰富的阅读经历。

朱自清先生也说过“写作的训练,还是要从阅读说起。”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积累并有效输出呢?

首先阅读的过程要耐得住寂寞,不要过于急功近利,去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有所收获,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我们常说的厚积而薄发,其实就是谈的阅读积累与写作输出的关系。阅读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的功效正如滴水穿石,短时间看不出有什么变化,可是如果隔着一段时间的距离就可以看到它对我们的语言能力的濡养和提升,当然这种提升都是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在默默中进行的。

很多的时候,我们阅读了,当时也没有感觉到它的用处,但是一旦有合适的语境和表达的需要,它就会自然地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成为我们思想语言的一部分。过去小孩子读私塾,从小背很多的东西,而背的时候很多的东西他们并不懂,可是长大后,有了时间的淘洗和生活的历练,这些阅读积累就自然地成为他们内在的一部分。他们中的很多人虽然没有经过写作训练,可是提笔却能写出很不错的文章,应该说这与他们小时候的阅读积累是分不开的。还有很多的作家他们在写作之初也都是有着大量的阅读积累做基础的,著名作家茅盾甚至可以把《红楼梦》倒背如流。

积累的过程无疑是漫长而枯燥的,这需要老师用心引导,并且能够采用恰当的方式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积累能够坚持下去。

有关兴趣引导的方式可能有很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键是要找到真正适合自己学生的才是最好的。比如在我看来,必要的检查和督促是不可缺少的。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激励法。其实每个人从其本心来说,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这种认可可以使他感受到一种生命被张扬的快乐。所以我们要学会满足他们对于他人的关注的需求,把积累分成几个层面,针对不同的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不同的检查标准,让每个同学都可以有机会享受到“跳摘苹果”的乐趣。

其次也正是基于阅读积累时间长收效慢这样的特点,所以我们也应该想办法通过创设语言运用的环境去提升学生阅读积累的兴趣和信心。反过来让写作来促进阅读积累的拓展和延伸。

比如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为他们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学习了《我与地坛》我们组织学生拓展阅读史铁生的作品《合欢树》《命若琴弦》等,同时推出了纪念史铁生专题,并设计了史铁生作品的朗诵会和写感想的阅读写作活动。这样学生就可以把积累的内容及时输出为写作的素材。

学生写作片断:

喜欢一个人望向夜晚,任穿横的枝桠斩断视线,把那些流淌的寂寞,一滴滴,碎成夜里绝美的月光。

因为寂寞,你成了月亮。因为双腿的禁锢,因为肉体的疼痛与寂寞,你,史铁生,成为心灵的一个明亮的歌者。归于宁静,归于思想,归于寂寞,你笔下绽放的,又岂止是一个时代的绝唱?那些文字,生成时无所陪伴,然而落定后却被永恒仰望。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这种境界,永远是我们仰望的视觉终极!

如果不是对于史铁生真正的热爱,又如何能写出如此深挚的文字?如果不是一份独有的思考,又如何可以走入史铁生的内心?真正的阅读是心灵的阅读,如果不能及时让学生把内心的感想写出来,又如何能使学生的心灵在阅读中受到洗礼并升华出智慧的光华?

所以阅读目标的准确投放,可以使阅读积累真正地落到实处,改变了阅读的随意性和低效的局面,特别是把阅读和写作联系起来,让阅读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不断地滋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之得到不断的提升。

第三、还要引导学生读中有悟,不断积累情感,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悟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感情输出地过程。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读过之后,你领悟到些什么呢?有些文章学生看了很自然地与自己的生命、情感沟通起来,进而产生了共鸣。这时如果能够适时引导他们写随笔,谈感受,久而久之,生活中碰到类似的事件,便会感悟顿生,有了表达的愿望。

总之要把阅读积累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常抓不懈,然后通过写作的方式使之可以真正开花结果,让学生能够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书写真正属于自己的青春宣言!

猜你喜欢

史铁生心灵情感
情感
台上
历时七年精心编纂《史铁生全集》出版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美味下饭剧,胃与心灵的治愈
路过史铁生的情感世界
唤醒心灵
《史铁生作品全编》出版
心灵小语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