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南山区少数民族特殊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2015-06-11卢炎秋

今日湖北·下旬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习俗民俗少数民族

卢炎秋

我国广大西南山区聚集了大量的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同胞以人数少、文化特殊等特点为主,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为了改善少数民族区域生活质量,必须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环境保护建设。本研究主要是通过掌握少数民族的一些独特的风俗习惯、生产生活方式,给环境带来特殊的影响,针对性改善少数民族山区环境质量。通过对广大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等调查,主要少数民族生活影响环境体现在风俗、文化以及生活方式上。

一、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对环境的影响

民风民俗是指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的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特定的行为模式或规范。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在特定的民族、時代和地域中历经传承而经久不衰,最终融入到民族本身中去,成为该区域民众生活的一部分。少数民族与环境互动的主要风俗包括:

(1)丧葬习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我国的少数民族目前仍存在的丧葬方式包括土葬、火葬、天葬、野葬、树葬、水葬、塔葬等,南部少数民族中还历史上流行过悬棺葬、船棺葬、崖洞葬等葬式,大部分丧葬模式主要影响的是地貌及生态环境,尤其是作为集中丧葬区,为了更好的开展丧葬,会将葬区进行平整(改变地貌)、进行植被破坏;火葬则容易造成火灾危险;水葬直接破坏水环境质量。其余墓葬方式主要由于人为活动频繁干扰了生态环境。

(2)禁忌习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禁忌是关于社会行为、信仰活动的某种约束限制观念和做法的总称,普遍存在于各民族中的观念习俗和文化中,是一种与原始信仰相关,与人们求吉避祸的信念相关联的习俗。这些禁忌习俗的形成都是源于在不断的生产生活中适应环境,同时也是为了保护自己所生存的环境不被破坏。在湖南湘西地区少数民族禁忌一般和环境保护相关的内容有:稻谷扬花之前不能吃青蛙;外出时,若看见动物交配,绝对不能打,禁止在野生动物繁殖期狩猎而且打猎时禁止乱杀动物的幼仔。这些禁忌是湘西本地的少数民族祖先在总结以往生产生活禁忌中而对自身的行为进行一定的约束,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3)祭祀活动和民族节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民族节日或者民族祭祀活动,包括鄂西恩施自治州地区的土司文化,都是当地开展的庆典活动,而庆典活动来说,一般人为活动增加,各种民俗行为会在短时间到达一个高峰,如鞭炮烟花、对食物的需求和周围生存资源的获得等,会短暂造成一个环境破环的高峰,然后节后区域环境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缓释收到的影响。

二、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方式对环境的影响

生活方式是指人们依据一定的文化模式为满足自身生活需要而运用社会环境提供的各种物质和精神文化资源的活动方式。土家族是恩施主要少数民族之一,是清江流域古代巴人的后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土家族很多民俗都遗失了,但部分习惯保留在日常生活之中,并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比如说在冬季,恩施土家族有烤火的习惯以及喜欢熏制腊肉,这都需要砍伐并燃烧大量的木材,不仅破坏了森林植被,而且燃烧也污染了大气环境。木材在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主要排放物包括颗粒物(PM)、CO、Nox、挥发性有机物(VOC)、多环芳烃(pPAHs)及衍生物,排放物中的不可控颗粒物主要包括灰分中的无机组分(残留的污垢及尘土等)及飞灰中未燃烧的碳。其中大部分都会对大气产生不良影响,使空气质量降低。根据上述内容,表1归纳总结了少数民族山区不同文化形式对其环境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三、总结

少数民族民俗对生态环境有良好的一面,但其对环境保护的功效也有局限性。少数民族的这些传统习俗中环境保护措施还处于比较低下的水平状态,已存在的这些优良习俗在新的情况下也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资源财富,除了民族特点和民族文化,民族生活环境是需要保护的重点,因此,进一步应该在遵守民族文化传承的基础上提高少数民族居民保护地方环境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冒君刚.试论生活方式[J].社会学研究, 1986(2): 88-92.

[2]曹诗图.文化与地理环境[J].人文地理, 1994(2): 49-53.

[3]王雅林.人类生活方式的前景[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

[4]乔世明.少数民族山区生态环境法制建设研究[J].思想战线, 2006, 32(3): 99-103.

猜你喜欢

习俗民俗少数民族
冬季民俗节
民俗中的“牛”
民俗节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