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分析

2015-06-11高建梅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思维方式中英文翻译

高建梅

摘 要:由于中英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中英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英汉互译的过程中并不意味着将原来语言内容进行复制和保留语言文体的风格,更多的是将一种思维方式融入到另一种思维方式中进行整合。本文首先阐述英汉思维差异在翻译中的表现,然后再分析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着重分析其对词语层面和句子层面的影响。

关键词:思维方式 中英文 翻译 影响

一、引言

翻译是一项充满魅力的领域和工作,它并不仅仅是语言结构互换的活动,也是一种不同思维的转换。语言翻译,从根本上讲就是思维转化的过程,是大脑从语言转换到思维再到语言的变化过程。因此,在中英互译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重视中英思维的不同点,以及中英思维的表现形式,为提高翻译水平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二、中英思维差异在翻译中的主要表现

(一)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

形象思维和逻辑思想在本质上属于两种不同的思维形态。过去人们错误地将逻辑思维归结于科学家所特有的思想,而形象思维则主要归于艺术家。但是,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形象思维并不仅仅是艺术家所拥有的思维特质,它是科学家经过长时间发现和研究所总结出的一种思维形式。一般情况下,中国人注重发展形象思维,善于用

具体形象的词语来代替抽象的事物形态,从而达到“借物言志”的目的。然而,西方一些国家更重视逻辑思维的发展,善于用抽象的词语来代替具体的事物形态。例如:中文“胸有成竹”,如果用英文翻译为:To have a bamboo in ones chest,则会让人感觉不知所云,而我们应用逻辑思维可以这样翻译:To have a well thought-out plan。通过这个小句的翻译,能够说明中文重视形象思维的應用,而西方的英文则更加重视逻辑思维的应用。

(二)“螺旋式”和“直线式”的表达方式

在汉语的发展过程中,一般注重从侧面的角度来阐述生活周围的环境,以及通过罗列客观条件点出语言的信息中心。但是,西方国家在表达思想的过程中,重视严密的逻辑思维,主要以“直线式”的表达方式为主。首先是先陈述主要的思想情况,再逐渐去深入延伸说明条件、背景和原因等多种因素。因此,正是这样的语言表达方式让英语语言拥有严谨的主谓结构,其主谓结构统领整个句子。然而,汉语句子结构一般以后面语言为重心;英语句式结构又主要以前句为重心,头短尾长。例如:汉语:“我昨天晚上7点半在剧院门口,遇到了多年未见的中学同学。”译成英语:“I met with my middle school classmate at the entrance of the theatre at 7: 30 yesterday evening,whom I haven 't seen for years.”通过这句翻译,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出,中文的表达方式主要以“螺旋式”为主,而英文翻译主要以“直线式”为主。

(三)综合性思维与分析性思维

东方民族思维主要是以直觉的整体性和思维的辩证性为主要特征,而西方民族的思维主要以逻辑分析为主要特点。因此,东方和西方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对英汉互译的结构形态产生着不同的影响。综合性的思维方式导致中文语言缺乏词形的变化,而主要通过词汇变化的手段来表达主旨意思;西方分析性的思维方式让英语语言有非常明显的词形变化,丰富多样的语法结构和词语构成了整体性的语言结构。在中文语言的运用方面,注重整体性、综合性和概括性思维,尤其重视概括模糊的词语;而西方民族的思维主要呈现出特有的方式,其语言文字较为细腻。例如:“看”这个字,英文便有“look”“watch”“see”等几种说法。因此,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可以选择不同的词汇,这样便丰富了英文的语言形式;而汉语则是在“看”前面添加修饰词语。如:“认真地看”“马马虎虎地看”。又如:“春花含苞待放,绿叶缓缓舒展,溪水潺潺流淌,欢乐的春天涌动着无限的追求和希望”,英译:Spring has so much more than speech in its unfolding flowers and leaves, and the coursing of its streams, and in its sweet restless seeking.上述这个句子在汉语中注重语言的综合表达,先分述春花、绿叶、溪水,然后再阐述涌动春天的希望和追求的美好生活;而西方思维则重视分析,通过概述春天的美好来进行倾诉,再慢慢分析春天的欢乐和美好的具体表现。

三、英汉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一)词语层面

1.词语的转译

由于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让名词在英语语言中占有一定的优势,而动词在汉语语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英语语言重视形的结合,而汉语语言重视意的结合;英语语言注重静态倾向,汉语表达主要以动态倾向为主。在英语语言中,如果动词受到限制时,而名词、形容词、副词的使用次数就更多;汉语重视意合,动词使用不会受到限制,没有任何形态变化,是组成句子的重要组成成分。因此,在中英文互译的过程中,常常需要进行词语类型的转换,将英文中的名词、形容词和副词等翻译成为汉语语言中的动词。例如:

The sight and sound of the jet plane filled me with special longing.“看见一架喷气式飞机,听见隆隆的飞机声,令我尤为神往。”

2.增词和减词

在中英文互译的过程中,分析型思维和综合型思维的差异让“增词和减词”在翻译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增加什么词语、减去什么词语、为什么增添、为什么减去,都与英语的形合和汉语的意合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在中英互译的过程中,可以将英文中的连接词、代词和冠词等忽略不译。例如:

①University applicants who had worked at a job would be preferred over those who had not.“在报考大学的人员中,有工作经验的优先录取。”

②Several times on his trips to China,which he made as a guest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Bill's birthday occurred while he was in Beijing.“比尔作为中国政府的客人访问中国时,好几次都赶上在北京过生日。”

通过以上两个句子我们能够了解到,在英语语言中名词有数、格的变化,而动词则有时态的变化;在汉语语言中则缺少时态形式的变化。因此,在中英文互译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增加和减少时态、单复数等形式手段表达语法意义。

(二)句子层面

1.句子的语态

由于英语重视客体的影响,而汉语重视主体的影响;英语语言句子中常使用被动句,而汉语语言多使用主动句和主语省略句。因此,在中英文互译的过程中,常常将英语句子中的被动句翻译成为汉语中的主动句,甚至在需要的条件下还可以增加汉语的主语。例如:

Standing on a sandy beach at the mouth of the Rosetta branch of the Nile,I was puzzled by what seemed a ghost town……“洛塞塔河是尼羅河入海处

的一个支流,我站在河口的沙滩上看到一个小镇,感到相当迷惑,这仿佛是一个被人遗弃了的小镇。”

2.句子的长度

由于英语语言重视逻辑分析,其语言句子常常是以主谓为中心点,并由不同的手段如连词、关系词、分词和不定式等组成,其语言结构较为复杂。然而,在汉语句子中常常使用词序来表达逻辑语言关系,句子较为简单。因此,在中英文互译的过程中,英文句子常常比汉语句子长,而汉语句子的数量又比英语句子多。

四、结语

本文对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旨在指导我们在中英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各种影响因素。在“信”与“达”的前提下,如果能够正确辨别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巧妙使用各种有效的翻译对策,最大程度地减少思维方式差异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养成正确的行文翻译习惯,这样才能大大提高我们的翻译质量。

参考文献:

[1] 梅肖娟.浅论汉英翻译中的中英思维方式差异原因及其表现形式[J].琼州学院学报,2011(3):116-118.

[2] 袁美琴.英汉思维差异表现及对英汉翻译的影响[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0(6):89-92.

[3] 刘锦.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153-154.

猜你喜欢

思维方式中英文翻译
《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编委会
第35卷(2020年)A辑中英文总目次
浅析信息终端(手机)对学生思维的影响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APPITA 2015年第2期中英文摘要
APPITA 2013年第4期中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