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大学生文学经典观念与阅读状况研究

2015-06-11王利平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文学经典

王利平

摘 要:在大众文化繁荣、多元主义思潮盛行、视觉图像成为新的文化传播方式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对待文学经典的观念如何,在文学经典的阅读方面表现出了怎样的倾向,他们对当前文学经典危机有何观点和建议,这一系列问题值得充分探讨。

关键词:文学经典 价值认知 阅读状况 经典教育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素质教育视野下高职院校的经典教育研究与实践》课题组,于2014年9月至11月走进南京15所高校,深入700名在校本专科大学生中进行问卷访问,选取了有效问卷500份。在所调查的院校中,公办本科院校9所,民办本科院校2所,专科院校4所。本次调查精选具有代表性的访问对象,在被访问者的构成上力求多层次。500名被访问者,皆为非中文系大一至大四的在校在读大学生,年龄在18至24岁之间,涉及公路桥梁、建筑、汽车、通信、水利工程、国际贸易、物流、英语、海洋运输、计算机、软件开发、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等六十多个专业。

一、关于大学生文学经典的阅读情况

本项目首先调查了大学生在课外时间阅读最多的书籍。在500名被调查者中,48.7%选择了报纸杂志,15.5%选择了与专业相关的书籍,14.00%选择了励志书籍,其他7.2%,只有14.6%的被访问者选择了文学经典著作的阅读。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的阅读具有短效性、时尚性和快餐化特征,同时对于励志书籍和专业书籍的选择显示了当前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开创的精神风貌,显示了就业、生存、升学压力之下的功利化的阅读倾向。文学经典的阅读是大学生课外阅读的非主流类型。

而在文学经典阅读积极性方面,83.33%的受访者选择了“偶尔读读”,占据绝大多数,2%和14.67%的受访者选择了“从来不读”和“经常阅读”。这说明文学经典在大学生心目中还是有一定地位的,能够得到大学生的认可,只是没有列为阅读的重点,也显示了文学经典在当下阅读中尴尬的边缘地位:一方面大学生认为值得阅读,而另一方面只是“偶尔读读”。在重重压力之下,大学生阅读包含了更多实用目的。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更趋向可操作的、能够产生实际效益的、短小精悍、新鲜活泼、具有情感与思想的启发性、冲击力的快餐式非文学经典作品;而对长篇幅、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阅读难度的文学经典作品则敬而远之,对文学经典与个人成长的关系认识不足。当下大学生的阅读回归经典,存在一定的难度。

再次,问卷调查了部分大学生不读经典的原因。大学生对“当前不读经典的现象”的态度出现了分歧,46.33%的受访者认为很正常,而53.67%的受访者认为不正常。其对立态度说明稍多部分大学生怀着一种危机感和经典意识,希望能够通过阅读传统经典维系民族精神和社会观念;另一部分大学生显然认为“经典”是一个动态概念,不应局限于既定经典序列,而应吸纳新的经典,而且既有经典与现有的网络、电子媒体上的经典相比显得保守而无新意,所以被大学生冷落。至于“不读经典的可能原因”(多选),76.33%的受访者选择了“喜欢看图像,看文字太累”,44%的人选择了“文学经典太深奥,看不懂”,也有38.67%的人认为“社会太浮躁,大学生太肤浅”,而有5.67%的人选择了“文学经典过时了,不适合我们”。由此可以看出,当下的视觉图像使文化接受的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这一转变对文字阅读冲击很大,不知不觉间“图像霸权”的时代已经到来,其鲜活、鲜明而富有冲击力的表现方式使得部分大学生逐渐远离文字阅读,而倾向于电影、电视、网络、游戏、动漫等图像阅读。

这一点在“印刷文字阅读和电影电视图像观看之间你更愿选择”的回答上得到了印证,49.33%选择了“阅读文学原著”,50.67%选择了“观看文学经典的电影电视剧作品”。而且当下娱乐化、快餐化、平面化的阅读逐渐取代了深度化、形而上的、想象化的阅读,文学经典的字面释义难度和内容理解难度使部分大学生敬而远之。当然,大学生也充满了自我反思与自我批判的精神。38.67%的人认为“社会太浮躁,大学生太肤浅”,批评了社会环境整体的浅薄习气、浮躁情绪和大学生自身的问题。

二、关于大学生对于文学经典的价值认知

在影视、游戏、漫画等大众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文学经典在今天是否还具有阅读的价值?44.33%的受访者选择了“非常有价值”,其中,文科院校高于理工科院校,专科院校高于本科院校,理工科院校中部属重点综合性大学高于其他大学。56.67%的受访者选择了“有价值”,只有

1.67%的受访者认为“没有价值”。与之相关,对于“大学生有无必要阅读经典”,受访者的态度是一致的,41.25%的人认为“非常有必要”,55%的人认为“有必要”,只有3.75%的人认为“没有必要”。这些数据说明,大学生高度认可文学经典的价值和阅读的必要性,纵然在图像时代、人心浮躁之时,仍然没有放弃对文学经典的热爱。

当问及阅读文学经典的作用或目的时,58.67%的受访者认为“对学习和将来的工作生活有帮助”,46.33%的人把文学经典的阅读当作一种娱乐和消遣,81.33%的人选择了“提高文学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33.33%的人为了满足对文学的兴趣。可以看出,当下的大学生主要认为文学经典对个人素质的自我提高以及未来的工作生活有作用,持有功利性的观点。当然,也有三成的读者是从兴趣出发的,不含功利考虑的。值得关注的是,也有近半的大学生失去了传统读者对经典的敬畏情结,不再认为经典是严肃的、高深的、崇高的,而是充分挖掘经典的娱乐价值,把经典阅读当作生活中的一种消遣方式。

三、关于大学生认定的文学经典序列

问卷调查了大学生阅读完毕的3至5部文学经典著作。中国古代文学方面,大学生最常阅读的著作列出了20部,投出440票,分布较为集中和一致,依次是《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其认可率都

超过了15%,《红楼梦》高达50%左右,说明“四大名著”的经典地位在高校学生中得到了普遍的承认。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大学生的阅读和认定较为松散,最常阅读的著作列出了48部,投出218票,《家》《圍城》《雷雨》《边城》《骆驼祥子》得到了较多的认可,但认可率较低,《家》在阅读统计中仅有35人,占受访者的

7%,《围城》在经典认定中仅有17人,占受访者的3.4%。较为认可的作家主要集中在巴金、鲁迅、老舍、钱锺书、沈从文、金庸等。外国文学方面,大学生的阅读同样较为松散,最常阅读的著作列出了91部,投出495票。《简爱》《老人与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巴黎圣母院》《飘》《红与黑》《傲慢与偏见》《战争与和平》8部著作获得了大学生最多的认可,但其经典认定得票率仅仅为10.42%、9.48%、8.68%、6.60%、6.94%、6.94%、5.90%、5.21%。被认可的作品主要是古典小说,具有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特征,而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作品阅读较少,但近几年来一些西方畅销书也开始被列入经典。在调查中,有几个倾向需要注意。

第一,文学经典的阅读与认定有向西方文学倾斜的倾向。以大学生阅读完毕的文学经典为例,古代文学只列出了20部,而且得票主要集中在四大名著、《史记》《道德经》上,其他的得票率极低,不能构成阅读规模和倾向。通过实地采访,我们发现大众媒体、家庭教育和课堂教学影响了大学生对四大名著的选择,实际上阅读完毕的学生恐怕要大打折扣。外国文学有91部作品入围,投出495票,基本涵盖了西方和亚洲文学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无论数据还是实地采访,其阅读率都远远高于中国古代和现当代文学。

第二,文学经典观念模糊不清,存在重新构筑当代文学经典观的集体意识,畅销通俗作品开始进入大学生的文学经典视野。大学生在填写这两个问题时,对“文学经典”的性质、特征认识不足,无法认识到经典的时间超越性、思想内容的深刻性和公众的普遍认可性,把大量的时下畅销书列入经典行列,有意识地构建大学生自身的和当代的经典序列。这个经典序列是时尚的、前卫的、青春的、当下的。1.玄幻悬疑小说,如网络流行的《诛仙》《鬼吹灯》《供词》《镜·双世》和国外的《达芬奇密码》《最后的学徒》等,对大学生构成强烈吸引的是魔幻的想象、智力的解谜,好奇心的满足。2.青春小说。这类小说大多反映大学生、少年的情感生活、成长经历,融合了冒险、侠义等元素,笔调跳跃、氛围感伤、思想叛逆、境界唯美,洋溢着放肆的青春与欢乐,不遮掩的悲伤与喜悦,描画着灿烂的青春画卷。如国内韩寒《三重门》、郭敬明《梦里花落知多少》《最小说》,英国斯蒂文森的《诱拐》,德国艾利克·卡斯特纳校园风景录的《会飞的教室》;日本文学的忧伤与唯美也受到欢迎,大江健三郎的《性的人》、彦美俊二的《情书》、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等,都被受访者列入经典序列。3.时下的畅销书,如《杜拉拉升职记》《德川家康》《如果·爱》,追逐潮流,寻找人生、职场的真谛成为大学生共同的阅读渴求。4.武侠及新武侠作品,如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等古代侠义精神作品,而新武侠加入了推理、悬疑、魔幻、爱情等诸多元素也被大学生列入经典,如《禁卫军》等。

四、关于文学经典的标准、传播和构建因素

经典的“标准”问题是难以讨论的,调查问卷显示,78.67%的受访者选择了“思想内容深刻”,60.67%的受访者选择了“具有崇高的美学价值”,66.67%的受访者

选择了“经得起时间的考验”,49.33%的受访者选择了

“作品发表后影响非常广泛、深远”,25%的受访者选择了“各个阶层的读者都喜爱”,阐发了一种“普适”的真理而引起不同出身、经历的读者的共鸣。

在文学经典的传播方面,关于“你如何得知一部作品是文学经典”,57.50%的受访者选择了“老师、家长、朋友的推荐”,46.67%的人选择了“经常看到的名著排

名”,45.00%人选择了“课本上学习的”,19.67%选择了

“媒体上的反复宣传”,40.00%选择了“个人自己判断”,25.67%选择了“文学评论家的赞赏”。由此可以看出,

作为独立判断能力尚不够成熟的个体,大学生了解文学经典的途径或者说文学经典的传播途径主要来自外部,最重要的是学校教育和家庭环境,而媒体与专家的意见虽然有限但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我们也看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独立意识浓厚,建立“属己”的经典,以自己的判断标准衡量一切作品也成为大学生的基本观念之一。关于“哪一个因素决定一部作品为文学经典”,调查结果显示的依次顺序是:广大的读者(64.4%)、评论家的介绍和评论(25%)、政治力量或政治家的权力(9.1%)、出版社或出版商(1.5%)。当下大学生的政治意识淡薄,思考问题没有过多的意识形态因素,认为政治力量和出版给予文学经典的影响有限。同时,大学生对“读者”的力量深信不疑,抓住了经典传播中的核心力量,但没有看到推动“读者”的力量,把问题简单化了,甚至有些一厢情愿。评论家在经典传播中的作用得到了部分大学生的认可,说明大学生仍然认为自己的经典判断能力有待加强,判断的标准尚不成熟,需要借助专家的专业眼光。

五、关于文学经典的危机和经典教育

学界普遍认为,文学经典面临着“祛魅”的语境,其经典的地位遭到了明显的怀疑。于是,我们调查了大学生关于文学经典危机问题的看法。62.33%的受访者同意“文学经典面临着生存危机”的观点,28.33%的受访者否定了这一说法。可以看出,对于这个问题大学生出现了一定的分歧,绝大部分大学生已经感觉到了传统经典的危机,开始正视这个现象。

继而,面对文学经典危机应当坚持怎样的态度呢?81.67%的受访者认为“应当努力挽救推广,唤起人们对经典的热爱”,15%的受访者认为“无需拯救,顺其自然”。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大学生仍然怀着精英主义的观念,认可文学经典对于民族精神、个体修养、社会和谐发展的恒久价值,对文学经典的现状怀有焦灼的危机感,需要采取有力措施挽救经典,在大众中推广经典,重新唤起人们对经典的敬畏、热爱之情。但是15%的调查者的意见同样说明了很多问题,值得重视。这就是秉承道家“道法自然”的传统观念和机械的文化达尔文主义,认为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自然发展并进化的,文学经典的发展与淘汰在新的语境中也应遵循达爾文进化论。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但在大学生中也有一定的普遍性,这对文学经典的保护与传播是不利的,需要所有的文学教育工作者加以重视并进行积极引导。

新时期以来,大量的文学经典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动漫、游戏、漫画等影像作品,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呢?49%的人认为“是对文学经典的拯救,是大势所

趋”,36%人认为是“对文学经典的篡改和扭曲”,另有15%的人认为没有“任何影响”。这说明大学生的观点是不统一的,近半的人认可当前的影像化改编,认为图像是文字之后的一种更重要的、也更有力的传播媒介,对文学经典传播是正面的,趋势所向。但也有近四成的人持有传统的经典观,把文字传播与原著阅读看作是真正的文学经典传播正途,否定经典影视化。这些数据说明,文学经典的传播方式与大学生的接受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至于挽救和普及文学经典的方法(多选),39.67%的人认为可以“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游戏、漫画”,

79.00%的人认为应当“加强大中学文学经典教育,应

当开设此类课程”,21.00%的人认为可以“加大出版力度,并对文学经典进行时尚化的包装”,58.67%的人认为应当“加大媒体宣传力度,提倡阅读经典”。在当今大学生看来,文学经典的推广主要依赖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源:第一是大中学的经典教育,并开设文学经典课程,这得到了绝大部分大学生的认同。第二是媒体力量,也就是努力发挥平面媒体和立体媒体对文学经典的宣传作用,扩大文学经典在大众中的知名度和认可度。第三是通过电子媒介进行影像化改编,使传统经典适应新文化形态的要求,焕发新的青春魅力。

本项目的问卷调查是在我国技术崇拜、功利主义思想盛行、文学经典面临危机的背景下进行的。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文学经典观尚不成熟,沾染了很多时下的错误观念。高校“育人”为第一要务,要加强宣传和教育,培养大学生高雅的阅读趣味和正确的阅读倾向,将大学生的阅读引导到正确的轨道和方向上来,充分运用校内外平面媒体和数字媒体,积极建立立体的文学经典宣传与推广平台。广大的媒體传播机构要秉持社会良心,站在为大学生负责、为国家的未来负责的高度,多出优秀作品、高雅作品。高校教师要采取丰富多彩的方式多角度、多层次的阐释文学经典,增加文学经典的当代性,降低接受难度,拉近文学经典与大学生的距离,为古老的经典注入高科技和时尚元素。要开设文学经典类文学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强化文学在知、情、意三个层面对大学生的熏陶作用,使学生真正进入到作品中,用自己敏感的心灵真切地体验文学经典的艺术魅力和思想价值。总之,这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媒体、家庭及社会共同努力,为大学生的成长营造一片高雅、深刻、美好而纯净的文学天空。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江苏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和校长境外研修计划资助,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素质教育视野下高职院校的经典教育研究与实践》(D/2013/03/096)、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12-2014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交通院校精神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建设路径研究》(交教研1202-11)、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校园文化及其影响力打造研究》(JD1205)、学院教研课题《人文教育视野下文学经典的教学研究》(JX1288)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文学经典
引导学生研读文学经典 寻找获得语文素养途径
永恒的莎翁
我眼中的莎士比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