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文沁润鉴赏之《听听那冷雨》

2015-06-11褚莉莎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情境设置

褚莉莎

摘 要:《听听那冷雨》调动了听、视、嗅等多种感觉方式,将少年生活的回忆、古典诗画的意境与现实观感汇聚在一起,编织出一部旋律节奏优美、情感委婉浓郁、意境深广幽远的文字乐章,笔墨浓重地勾画了一位在“冷雨中孑然独行”的白发游子形象,委婉地表达了一位漂泊他乡的游子不可名状的孤独与“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通过“乡愁”情境的有效设置和美文沁润诵读,可以进入文章特设的意境,从而深入感知文章的主题。

关键词:《听听那冷雨》 情境设置 沁润诵读

《听听那冷雨》是中国当代散文中的优秀篇章,作者从听、视、嗅等多种感觉方式着笔,将少年生活的回忆、古典诗画的意境与现实观感汇聚在一起,编织出一部旋律优美、情感浓郁、意境幽远的文字乐章。文章对台湾“春寒料峭”中的漫长雨季进行了细致描绘,笔墨浓重地勾画了一位在“冷雨中孑然独行”的白发游子形象,委婉地表达了一位漂泊他乡的游子不可名状的孤独与“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展现出远离故土的知识分子们特有的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情眷恋和赞美之情。

《听听那冷雨》是《大学语文》(徐中玉本)中的重点篇目,文章意象密集、时空交错,学生理解存在一定难度,如果用传统教学模式,不易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文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让学习者在课外时间完成针对知识点和概念的自主学习,课堂变成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场所,通过解答疑惑、合作讨论等策略促进知识内化的模式。在教学设计上,翻转课堂教学法需要教师事先进行学习资料的开发整理,形成教学视频、文档等不同形式的资料,然后由学生在家中或课外利用资料、自主学习,回到课堂上交流问题和完成作业、测试,再由师生各自总结反馈,使教学双方都得到发展。在综合考虑了文章中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和学生客观的学习条件后,本人确定了课程的四个教学环节:课前小组学习、合作质疑鉴赏、课堂活动拓展和师生反馈评价。

一、课前小组学习

第一环节的任务单包括:首先,确定了学习小组的人数组成形式;其次,发放学生学习资料和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利用晚自习辅导的时间,在自学探究、合作讨论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出自己的疑问。在本环节中教师的核心任务是提供给学生最有效的学习资料。教师首先考虑文章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有哪些,同时考虑学生客观的学习条件,最后以视频和文本两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首先,在作者简介中突出余光中的大陆生活经历、创作成就;其次,对乡愁的创作主题和本文创作背景进行介绍,同时补充余光中的部分代表篇目,丰富学生对作者创作及思想的认识;再次,为减少学生阅读和理解的障碍,给出本文的结构思路分析图;最后,艺术手法的赏析方面,有针对性地提供了运用第三人称的原因、好处,调动多种感官来写雨所呈现出的感觉美,并运用多种修辞、叠音词连绵词和句式变化所呈现出的语言美等三方面的资料。

二、合作质疑鉴赏

协作学习是学习个体之间运用对话、商讨、争论等方式,充分论证所研究问题,以达到学习目标的途径。协作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其沟通能力和相互间的包容能力;同时,协作学习对形成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提高交流沟通能力与形成个体间相互尊重的关系都有积极作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注重协作交互学习的设计,在协作学习环节中,教师随时捕捉学生的动态并及时加以指导。五人制小组保证了协作学习的有效性,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教师注意鼓励学生以无威胁的方式参与,指导学生随时检查自己想法的正确性,并鼓励小组成员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集思广益。

本环节任务单有两个:首先,合作探究小组总结的问题,将总结的问题展示出来,由学生合作讨论回答。从学生提出的问题来看,有宏观到文章情感表达层面的,也有细微到词语层面的;有对“雨”这一意象的种种质疑,也有对作者经历、感情的疑问,超出了教师原本确定要讲解的范畴。教师在此环节适时提醒指导,课堂讨论活跃。

语文学习受其特殊性影响,应在教学中注重对文字、语言美的鉴赏,以达到理解主题、陶冶情操的良好效果。在本文的教学中,本人设置了“美文沁润鉴赏”的学习任务单,通过意境导入、美读鉴赏及词语探究等方法,让学生更好地体味作者对“乡愁”这一主题的思考与传达。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诵读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应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进入文章情境,达到深入感知文章主题的教学目的。同时,学生的美文朗读也可以作为翻转课堂教学中“成果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分享到成功和喜悦。在第二个任务单——美文沁润鉴赏环节中,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乡愁,就需要让学生进入文章创设的独特意境。教师首先提问:“如果让你选一种颜色来代表乡愁,你会选什么颜色?”学生基本趋向灰色系,即作者所谓“灰白的默片”。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离家的感受来朗读学习资料中余光中表现其乡愁的诗歌《乡愁》《乡愁四韵》《呼唤》,再播放陈铎先生朗诵的本课音频片段,带领学生走进读文的氛围,因为文章极具语言美、音乐美,学生都有很强的朗读欲望,再让学生进行交流展示。例如“聽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一句,经过学生朗诵和讨论,我们一致认为这是两组排比句,要分别读出它们的起伏;然后参照前文可看出,这雨可能是大陆气流带来的雨,所以作者如此珍爱这一滴雨。同时,后文也是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描写,所以本句在结构上起到了引领下文的作用。就这样师生一起总结出本文朗读的节奏、语气和技巧,同时也对作者的情感表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三、课堂活动拓展

课堂活动拓展环节由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以下五道作业。

1.结合本文讨论“文字”与“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进程”的关系。

2.总结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并逐一写出例句。

3.总结本文写雨的技巧,写一段描写“雨”的文字。

4.仿照本文用第三人称“他”来抒发“我”的情感的表达方法,写一篇能够体现自己心情和情感的短文。

5.在深入理解本文思想的基础上,写一篇以“乡愁”为主题的短文或诗歌。让学生结合学习情况和知识水平,自选两题进行解答,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作业在第二节课当堂完成,当堂在小组间交流评价,之后展示优秀作业。

四、师生反馈评价

翻转课堂模式中的评价体系与传统课堂的评价不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良好的评价应该由专家、学者、老师、同学及学习者自己共同完成。不但要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还应通过学生学习档案的建立,体现对学习过程的评价,真正做到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的有机结合。评价的内容应涉及到学习中问题的选择、独立学习的表现、小组学习的表现、学习的计划安排、学习时间安排、结果表达与成果交流等多个方面,在对结果的评价中应强调学生对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等方面。《听听那冷雨》的教学反馈评价包括以下四点。

1.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翻转课堂教学开始于学生的质疑,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在学生自己想理解,自己想体会的基础上进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都得以加强。

2.加强了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语文知识的学习有其特殊性,由一个问题可能牵扯到写作背景、情感表达、写作技巧等多方面的知识。例如讲解文中“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一句时,就能将主题表达、结构层次、修辞技巧等多方面的内容展示介绍,比传统的逐条讲解更鲜活、明确。

3.提高了对教师的知识要求。翻转课堂要求教师提前准备更为全面的、更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料。例如一位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作者在文中将‘雨中初恋刻画得细腻美好,请问作者是否很看重他的初恋,他是否和初恋结婚了?”我只能说我只知道余光中给他妻子写了一些挺有名的爱情诗,是不是初恋还真不清楚。学生思维的不可控性,也要求教师自己要下足功夫,尽量全面掌握相关知识。

4.对教师课堂时间的掌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课堂的节奏,做到张弛有度,收放自如,这些都是对教师提出的新挑战。

参考文献:

[1] 赵道福.力矫时弊的赤子情怀——《听听那冷雨》結尾的意蕴审视[J].中学语文教学,2013(10).

[2] 魏本亚.余光中《听听那冷雨》中“黑白片”新解[J].中学语文教学,2008(10).

[3] 陈晓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2014.

[4] 孟祥英.叠音交响情思绵长——《听听那冷雨》叠音词语分析[J].语文建设,2008(7).

猜你喜欢

情境设置
传奇电视剧的情境设置探析
央视真人秀《了不起的挑战》的节目特色
浅析创设情境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巧设情境,构建高中语文快乐课堂
中考命题切忌“想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