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迟子建小说的儿童叙事视角

2015-06-11王晶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儿童视角迟子建人性

王晶

摘 要:迟子建小说创作喜欢以儿童视角描绘世情人生,展现不同于成人叙事的奇幻的世界。她的小说中努力追求儿童的真纯美好的天性,以儿童视角去观察世界,真诚地展现出对北大荒这篇神奇的黑土地的守望,儿童视角下的“礼镇”并不礼,这刻画出她对人性的呼唤和追寻。儿童叙事视角的运用成为迟子建小说叙事的一种特色。

关键词:迟子建 儿童视角 人性

迟子建,一位来自东北边塞之地的女作家,她的作品有约三分之一都采用了儿童视角,她的儿童视角更多地展现的是人性化的关怀和宽容。她以女作家特有的柔美和敏感将闭塞的故乡黑土地带入读者的世界,并展现出对人性的关怀。

一、童眸里的自然与人情

(一)童话黑土地

1984年迟子建创作了她的第一篇中篇小说《北极村童话》,小说以一种儿童视角观察着这个遥远的漠河小镇上神奇的一切。

儿童视角,是说“小说借助于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的特征,小说的节奏、姿态、结构及心理意识因素都受制于作者所选定的儿童的叙述角度”①。迟子建将大自然的生机活力、多姿多彩与孩子们的活泼好奇、充满幻想的天性共同架构出了一幅情趣盎然的图画。儿童的眼中云彩可以像炉膛的火,像猫儿的舌头,像公鸡的尾巴。②孩子们对大自然充满向往,他们认为大自然是神秘的,自然界的花鸟鱼虫成为他们的玩伴。所以在迟子建的小说中孩子可以与动物交流,如《北极村童话》中的迎灯和狗,《五月牛栏》中的宝坠和牛,《日落破窑》中的关晓明和狗,孩子纯净的心灵就如动物对于这个世界或者说如动物对于人类的情感,单纯没有杂质。《北极村童话》中迎灯的“傻子狗”在迎灯生病时拼命地想挣脱铁链子,疯了似的又叫又跳,但是在见到迎灯后烂泥似的瘫在泥土上,用舌头舔着迎灯的手心。在小说的末尾“傻子狗”跳入江中追寻它的小主人去了,动物对于人的情感是真挚的,就像迎灯在饭桌上偷拿馒头去喂狗,并将心中的小秘密对狗儿说一样,孩子们与动物的情感交流真挚而单纯,动物可以作为朋友分享他们心中的情感,动物能够听懂他们的话语,理解他们的心事。在迟子建儿童叙事视角的作品中,她有意地将自然中的一切都写得十分的惹人怜爱,云彩可以具象为一样东西,动物可爱纯真,这些既符合叙述视角,又对自然做了一次极具诗意之美的呈现。

(二)美好纯真情

儿童作为个体的人的成长的最初阶段,保留了未受任何文化和意识形态影响的生命最初体验,所以此时他们愿意去观察而并非是评判他们所不理解的成人的社会中的人和事。在儿童视角建构的文学作品中,道德化的评判和理性的说教较之冷静客观的叙事并不会被明显地表现出来。儿童的感知并未成熟且不夠精确,在认知上常常会以自我为中心,不太在意他人的观点,自然不会受到影响,不会以他人的角度去观察世界。所以叙述过程中的态度常带有主观色彩且易变。因此,会出现一种专属于儿童视角下的经验,即“非日常性”经验。所以在儿童视角下创作出来的小说即使是“不近人情”的也是没关系的,因为孩子的眼中人情是温暖的,是美好单纯的。

迟子建《麦穗》中“麦穗”对于妹妹西西和图画老师的事情并没有提及过多自我的感受,而是在“那件事情”发生后、父亲总是指挥西西干这干那的时候“同情西西的遭遇”,之后虽然表现出他对图画老师的厌恶,但是只是做了一些幼稚的报复行为,并没有做出任何的道德意义上的评判。即使在《花瓣饭》中亦是,虽然在父母被批判这样黑暗的社会背景下,迟子建仍旧以大量的笔墨去写孩子之间的事情。社会背景对于这些还未涉入社会的孩子们没有任何影响。他们日常话语中虽然有些打闹却充满了温情。但是迟子建在运用儿童视角这一叙事策略时,将自己完全从叙事者的身份中剥离,以单纯的儿童视角去审视成人的世界是不可能的。“作者是一部作品幻化出的叙述者,以及透射出视角的‘原点,由此形成叙事的扇面,并在视角周转中形成叙事世界的圆。”③

二、黑土地上的记忆与守望

(一)童年经验

北极村是坐落在我国最北部的一个美丽的村落,这里既是迟子建《北极村童话》中的美好世界,也是迟子建幼时生活的村庄。一种叙事视角的选择并不是随机的,它会受到人生感悟、生活体验、个性心理的种种影响。迟子建说:“我的故乡有广袤的原野和森林,每年有多半的时间是在寒冷中生活。大雪、炉火、雪爬犁、木刻楞房屋、菜园、晚霞……这都是我童年时最熟悉的事物,忆起它们时总有一种亲切感,而它们最后也经常地出现在我的作品当中。我想没有童年时被大自然紧紧相拥的那种具有田园牧歌般的生活经历,我在读大兴安岭师专中文系时就不会热爱上写作。”④可见童年生活经验对于迟子建来说影响力度极大。

成长是一个不断收获同时不断失去的过程,童年的美好作为一种记忆封存在迟子建的头脑中,然后再以儿童的视角叙述出来,引导读者感觉透过一个干净纯真的视角观察的世界。迟子建对于童年经历的描写无疑是带有回忆性质的,而且带有一种怀旧的情怀,伴随着这种情怀,她建构了一个干净美好、单纯自然的世界。苏童曾为迟子建《微风入林》写跋,她说:“大约没有一个作家的故乡会比迟子建的故乡更加先声夺人的了。她在中国最北的雪地里长大,漠河,北极村,木头房子,冰封的黑龙江,雪泥路上的马车……”⑤迟子建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童年,才能创造出带有温情如春水般的作品。

(二)执着坚守

儿童时期处于人类思维发展的初级阶段。儿童视角的运用使迟子建的小说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别致的诗意世界。迟子建注意到现代文明使生活变得愈加方便舒适的同时,却在悄悄地抹杀人们的激情,孩提时的幻想和憧憬开始逐渐消散。

“童言无忌”是属于儿童的一种“特殊权利”。因为孩子们的心灵纯净,他们的话语则极具真实性与震撼力。《北极村童话》中因为迎灯单纯的好奇心使她不止一次的问道“柱儿”,这是姥姥和姥爷一直回避不想谈的伤痛,她说:“姥爷多可怜,他死了儿子不敢大声哭,姥姥更可怜,她的儿子死了她都不知道,……”⑥孩子的话简单真挚,说出的却是深藏于大人们心底的那抹真实。迟子建试图通过小说告诉人们无论人生是否如意,幻想与憧憬支撑着人生存下去。选择儿童视角正说明了迟子建对这份美好童真以及幻想与憧憬的执着坚守。

三、“礼鎮”中的呼唤与期盼

(一)异样世界

1984年迟子建开始以儿童视角创作小说,她建构出一个风景舒畅、人情优美的北极村世界,然而伴随着她的小说创作逐步走向成熟,在她的笔下还建构出了一个盛开着穗状花朵的礼镇,一个饱含文化、风俗和浓郁生活气息的礼镇。《清水洗尘》中迟子建以一种舒缓的笔调描写了一个世界即“礼镇”之中的凡俗人生,小说以天灶这一儿童的视角去描绘了镇上一些普通人的生活情状。北国乡村年关将至,十三岁的天灶想要自己用一次清水洗澡而引起的一系列故事,小说的开端“死猪煺毛”与洗澡的比喻、腊月二十七的“放水”的习俗的描写、妇女和爱洁的小女孩“小打小闹”洗洗刷刷等的描写带给读者的是一种文化、习俗和生活环境的粗劣之感。迟子建通过天灶的视角去叙述了礼镇中发生的事情,并且在创作的过程中插入肖大伟一家的情况,这一部分的描述在文中是不可或缺的,那一句“血痕纵横,弄得全礼镇的人都知道了”显得毛骨悚然。其实天灶家的生活情况可以作为读者观察整个礼镇的生活情况的一个缩影,一直以来天灶一家以及整个礼镇的人都认为他们此时的这种生活状态理所当然。文本不曾提及礼镇是一个干旱缺水之地,天灶却一直要用大人们用过的洗澡水,这是传统使然,却也反映衬出了这样的传统、这样的风俗、这样的生活环境。

(二)童心呐喊

迟子建笔下的天灶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在家人眼中平常的事情在天灶眼中变得不堪,所以他坚定信念今年一定要用清水洗澡,这也就是说在礼镇中日常生活中所谓的正常的事天灶都觉得不堪。迟子建在有意无意中传达着礼镇的一切正被一种粗劣的生存状态包围着,天灶是已经有所觉醒了的,可是他并没有完全认识到自己所处的这种状态。迟子建所想的是通过天灶的视角去展现真正意义上的清洁,她在激烈地呼喊,这是一种叛逆。

凡俗生活,波澜不惊。迟子建在平凡中写出了感动与温情。迟子建以儿童的视角入文发出了属于她的温情的童心呼唤。儿童之心展现出了真、善、美,儿童率真自然的天性洗涤了俗尘沾染的心灵,寻找到了一种人性之美。朴素而本真的民间淳朴生活,自然状态中的民间日常的生活都成为迟子建追寻现代社会中日渐失落的美好的人性之所,她用无限的爱心、善良和情意构筑起自己天籁般的诗意世界。

① 吴晓东:《现代小说研究的诗学视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年版。

②⑥ 迟子建:《北极村童话——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39页,第150页。

③ 杨义:《中国叙事学》,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09页。

④ 迟子建:《方守金.自然化育文学精灵——迟子建访谈录》,文艺评论2001年版。

⑤ 迟子建:《微风入林》,春风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第3页。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XM-HLJ2013(1)】

猜你喜欢

儿童视角迟子建人性
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逼近人性
试论迟子建新作《群山之巅》的诗性呼唤
别样的童年,一样的童真
迟子建:为何能长期保持高水准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