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网络媒介环境下的大学生经典阅读与引导策略

2015-06-11张立军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网络媒介引导策略大学生

张立军

摘 要:网络新媒体环境下文学经典阅读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呈现的浅表化、去深度倾向正在侵蚀大学生的阅读思维与阅读能力,对此应还原文学经典原貌,为大学生提供有效的阅读素材,同时发挥网络媒介的积极作用改善阅读环境,提升大学生的文学经典阅读能力。

关键词:网络媒介 大学生 文学经典阅读 引导策略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媒介在阅读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网络技术在给阅读领域带来便利与迅捷的同时也改变了以往的阅读结构与阅读方式。在新技术的催动下文学经典所处的生存样态发生了变化,文学经典的阅读空间被其他非经典挤压着。在这样的文学经典阅读语境中,大学生的阅读状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浅阅读、碎片化阅读成为当代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的现实生态,对此,应当有效地引导大学生改善阅读思维、提升阅读能力。

一、网络媒介环境下文学经典的生存状态

文学经典是文学家、艺术家对世界与生命体验的高度凝结,文学经典内涵丰富、可阐释性强,它“既是一种实在本体,又是一种关系本体的特殊本体,亦即是那些能够产生持久影响的伟大作品,它具有原创性、典范性和历史穿透性,并且包含着巨大的阐释空间”①。文学经典具有多重价值,“其价值也是多元的,有认识的、伦理道德的、交际的、娱乐的、审美的等等”②。也正是因为文学经典的丰富意蕴与多重价值的結合使经典具有了无限阐释的空间,并且获得了独特的神圣性与权威性。然而,随着电子媒介与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经典的权威性与神圣性地位受到挑战,文学经典阅读呈现出新的生存状态。

首先,商品化倾向动摇了文学经典的神圣性地位。网络媒介传播常常裹挟着经济与商业目的,随着网络媒介的运用,商品化意味被渗入到每一个领域,文学经典阅读也同样被打上了商品的印记。在网络媒介下,获得点击率成为媒介的着力点,而在点击率的背后隐藏着深深的商品与资本逻辑。在网络技术不断革新与改进的过程中,其基本的通讯工具性功能在得到极大满足的同时而退居其次,原本作为传播媒介附属功能的商业化宣传功能跃居到重要的位置,甚至取代了通讯功能的地位。在商品化逻辑的运作过程中,文学经典也像其他的娱乐节目、影视节目一样成为一种精神产品而带有了商品的属性。正如詹福瑞所言:“这样的文化产品必然带有商品的属性,投合消费者的需求和心理,为其定制文化产品。”③商品化倾向的实施无疑将文学经典拉下了神坛,它的权威性与神圣性遭到质疑。

其次,网络媒介下的文学经典阅读呈现出浅表化、去深度的倾向。商品化运营思维以追求商品的经济利益为目的,这就导致了经典作品的批量生产和为迎合大众消费者的口味随意曲解与改编文学经典等现象的出现。文学经典原本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在网络媒介的任意传播中扭曲,甚至被剥离和抛弃。“生产者在策划和推出文化产品时,必须要预测并投合大多数读者的口味。因而大众阅读的产品,并非是个性化的高级产品,而是适合普通人水平和口味的产品。”④由此,为了抢夺商机,提升收视率,各种跟风复制节目与各种选秀节目、健康节目等进入规模化生产之中,这样,文学经典阅读的深度就被取消了。

再次,在网络媒介环境中文学经典阅读呈现边缘化趋势。当文学经典成为商品化手段,其丰富性内涵与多元化价值被单一化、浅表化的同时,文学经典就已经与非经典没有什么本质差别,从而失去了经典的意义。不仅如此,文学经典阅读还受到了其他阅读模式与阅读趣味的挤压。网络媒介中,人们的娱乐化与功利化阅读趣味被激发和膨胀,挤压着文学经典阅读的生存空间。文学经典阅读也正因此被网络媒介控制下的阅读模式排挤,由此离开阅读中心的位置,被边缘化。

二、网络媒介环境中大学生文学经典的阅读状态

网络环境在改变文学经典生存状态的同时,也改变了文学经典的阅读状态,特别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文学经典阅读在网络媒介的作用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的阅读模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首先,当前大学生的文学经典阅读状况呈现出“快餐式”与“碎片化”的倾向。文学经典是民族精神的凝聚,它是蕴藏着人类文化精髓的宝库,因此文学经典阅读需要细细体味,甚至这种体味需要贯穿人生的不同时期。互联网时代在改变了人们通讯手段的同时,也将微博、微信、电子阅读、电子游戏等引入大学生的生活。文学经典阅读被其他阅读冲击并从整体割裂为一个个片段,“碎片化”阅读很快打破了以往持久而专注的经典阅读模式,把经典阅读从体验降格为获取信息与娱乐大众。

其次,在“浅阅读”与“碎片化”阅读模式的作用下,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思维随之发生了变化。在网络媒介作用下的大学生阅读思维令人堪忧:就审美趣味而言,大学生文学阅读的趣味越来越远离对文学经典的追求而更加适应“快餐式”阅读,阅读成为一种取乐,主要用来填补其他活动的空白,而传统的文学经典在这一趣味中显得沉重、繁琐;就商业化倾向而言,文学经典本身被商品逻辑制约与钳制,商品逻辑篡改了文学经典的精神内核。在大学生文学阅读的过程中,商业化与功利化阅读改变着大学生的阅读思维;就“浅阅读”而言,文学经典阅读在被浅表化、平面化的同时,大学生的阅读思维在“浅阅读”的实践中也被平面化、简单化,长此以往,大学生将以娱乐为导向,不习惯独立思考,不愿意细细体会文本的内涵。

再次,大学生的文学经典阅读能力呈现出平庸化趋势。网络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思维的变化直接导致了阅读能力的下降。在“浅阅读”与“碎片化”阅读模式的影响下,大学生的阅读被商业化侵蚀,并沉溺于短暂的娱乐之中,这种文学阅读的生存状况“还会使读者逐渐丧失理解和感受作品内涵的能力,使读者的阅读能力平庸化”⑤。阅读能力的下降与阅读文学经典的初衷背道而驰,阅读的意义和目的因此也随之丧失了,与之相应的,大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得不到有效提升的情况下,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会随之下降。正如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认为的那样:“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声电影,抑制观众的主观创造能力。这些文艺作

品……它们却约束了观众的能动的思维。当然,因为这些文艺作品的内容是迅速而过的,所以各个细节不需要——表现出来,从而抑制了观众的想象力。”⑥

三、网络媒介品性中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的引导策略

首先,还原文学经典的原貌,为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提供最为本真的阅读素材。网络媒介传播过程中,文学经典被打上了文化商品的烙印,扭曲和篡改了文学经典的本来面目,因此有必要在网络传播过程中保障文学经典的原貌。为了有效地唤回真正的文学经典,一方面要提高大学生文学经典的甄别能力。高校有必要开设专门的文学经典精读课程,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讲解,进行经典导读的同时教授适宜的阅读方法,并对学生的经典阅读思维进行有益的引导;另一方面网络媒体要负担起社会责任,特别是具备一定影响力的公众平台、传播途径等,在文学经典传播过程中应提升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意识,尊重文学经典的原貌,并适当地开掘文学经典的时代意蕴。

其次,增强大学生的文学经典意识,提升大学生的文学经典阅读能力。文学经典需要持续性阅读,细细体味,甚至需要读者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命运遭际融入到阅读之中,文学经典的阅读过程实际上是体验的过程,而并非单纯地获取信息,更不能将其看作娱乐与消遣的方式。在网络媒介環境中,提升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意识与能力将成为对抗浅阅读与平庸化阅读的必然需求。对此,高校有必要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以一种开放的视野解读经典,激发大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不断提升阅读品位;而对于大学生自身而言,应以正确的立场和心态面对文学经典,能够积极主动地开掘文学经典的内在丰富性,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从“碎片化”的生活方式中走出来,以沉静的心态和完整的人格面对文学经典,体味文学经典的深沉与厚重感。

再次,利用网络媒体的传播优势,改善大学生文学经典的阅读环境。网络传媒给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新的阅读模式的建立提供了契机与可能。但文学经典阅读与网络媒介的结合必须建立在尊重文学经典原貌的基础之上,利用网络平台可以

实现文学经典阅读的有效延伸。从整个社会来看,网络平台拓宽了文学经典的表现样式,实现了文学经典阅

读的多元化阅读倾向,为经典的全民普及打下良好的

基础,有效地运用网络媒体有利于建构良好的文学经

典阅读环境,为大学生提升经典阅读能力提供文化基础;与此同时,网络传媒与文学经典阅读的合理适宜结合能够增强文学经典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新媒体技术条件下,文学经典通过网络以及视频、音频、微信公众平台等方式去传播,增强了文学经典传播的灵动性,同时在反馈与接收中有益于加深对文学经典的理解,从而激活文学经典的价值。

① 黄曼君:《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的诞生与延传》,《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

② 梁晓萍:《文学经典的核心价值究竟是什么?》,《文艺研究》2014年第3期。

③④⑤ 詹福瑞:《大众阅读与经典的边缘化》,《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

⑥ 霍克海默、阿多诺著:《启蒙辩证法》,洪佩郁译,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第131页。

猜你喜欢

网络媒介引导策略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新时代网络媒介下市场营销的创新
网络媒介批评发展概述
大学生之歌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策略
我国报业经营的网络媒介拓展策略
论赵本山的网络媒介形象——以新浪网为例
捕捉灵动话题,催生日记写作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