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休闲的内涵

2015-06-10谢秀华

北方文学·中旬 2015年7期
关键词:休闲

谢秀华

摘 要:休闲具有丰富的文化意涵,主要表达一种愉悦、发展自我的内在的身心状态和主观体验。其主要特征是个体性和社会性统一、发展性和人本性统一、经济性和文化性的对立统一性。

关键词:休闲;个体性和社会性;发展性和人本性

休闲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逐渐出现的人类的生活方式。对休闲的理解取决于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地位、宗教信仰、经济状况及所受教育的程度,即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人对休闲的理解不同。进一步理清休闲的内涵,对于我们富裕起来后的社会生活及人的发展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休闲的核心思想

闲适自由的生活状态是人类社会的理想追求,不同社会环境下的人们的生活状态不尽相同。总括各种休闲观可以得出休闲应该是一种真善美的状态,是现实性意义上的自由生活。

古希腊时期的人们对休闲的理解,古希腊特尔斐城阿波罗神的殿墙上刻有“认识你自己”的话语;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强调的,认为“休闲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休闲高于劳动是劳动要达到的目标。”古代中国人的休闲思想受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响,崇尚内心的修养和宁静;“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主张生活中简朴。“休闲”二字“从古汉语的字面意思看,‘休人依木而休,追溯《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中‘以礼承天之休。杜预注:‘休,福禄也。‘闲,通常引申为范围。多指道德、法度。在中国古代的《易经》、《伦语》等典籍都有相似的说法,这二字包含中国休闲所特有的文化底蕴,‘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赋予生命真善美”。①思想家老子在他的《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说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孔子在《为政》中说,“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古代中国人所崇尚的“天人合一”的休闲观对我们现今研究休闲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极大的借鉴意义。马克思的自由时间理论体现了他关于休闲的思想。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休闲的基础,自由王国只有在必然王国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来,自由时间的增加是根本条件;自由时间在实际生活中以“闲暇时间”的形态表现出来。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利用“闲暇时间”恢复身心,以便为下次劳动做准备;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劳动者真正拥有自由时间,用自由时间来发展自我。因此,闲暇时间不等于马克思所说的“自由时间”,也不能把这段时间里的生活叫做休闲生活。可见,马克思的休闲思想是针对工业社会人的生活异化而提出,目的是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被压迫生活状况,进而为人的发展建立合理的社会制度。

近代以来西方学者的休闲思想。在西方近一百多年休闲才被作为一个学科来研究,各个学科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后来又互相融合。现代哲学家把休闲与人的本质相联系,认为休闲是人实现自我价值与自我发展的重领域。代表人物是美国休闲学者约翰·凯利,他综合人本主义休闲观认为,休闲是在具体的社会历史环境中构造出来的,每一次休闲都是一次新的创造与新的体验。存在主义休闲观认为,休闲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生命就是创造,意义是由决定和行动创造出来的。存在主义的休闲模式是经验性的,以人的感知世界中现实的、具体的体验为出发点。“从人本主义的角度看,休闲是在摆脱义务责任的同时对具有自身意义和目的的活动的选择。休闲的目的不仅是自我表达,也是自我创造。所以休闲不仅是存在而且是成为,是动态的过程”。②另一种休闲观是皮普尔的休闲观。皮普尔认为,作为休闲学研究对象的“休闲”,主要是一种生命的存在状态和心态,休闲融于人的生命活动中,可以存在于生命的任何时间中。综合以上各种观点可见,休闲主要是一种生命的存在状态和心态,不是闲暇时间的专利。休闲融于人的生命活动中,在人的工作、生理需要、家务劳动等时间中,都可以获得休闲的真实感受。英语中的 “闲暇”和“休闲”都用“leisure”这个词表示。这两个词语在汉语中的意思有明显不同,马惠娣老师对“休闲和leisure”做了考证,“休闲”来源于中国文化传统,有吉庆、欢乐、美善、福禄,娴静、思想纯洁等意义。“leisure”源于西方文化,有教育、娱乐、丰富发展自我等含义。总起来看,虽然二者的文化渊源不同,但都有很深的文化意蕴。“闲暇”更侧重于在客观存在的时间中身心放松不紧张的生命状态, 就是一段没有事情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有积极的活动,也会有消极的活动,自由时间不等于是自由,“闲暇”相当于“可能性意义上的自由”。“休闲”一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意涵,更侧重于表达一种内在的身心状态和主观体验。闲暇时间里的活动,不仅与外在的环境和条件有关,主要是与休闲者本人的心绪和当时的情景有关。

二、休闲的主要特征

(一)个体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休闲作为人自己主动进行的活动,作为自己“成为人”的活动,其个体性十分突出。自己依靠自己来实现、享受、发展和完善自己,这也是休闲的内在性;以自己身心的和谐、欢畅、自然为标准,大多数情况下只有自己才能深切地体会到这种境界和状态,甚至可能是不可言说和传播的,因而具有鲜明的个体独特性和内在丰富性;它并不注重于外在金钱的增加、物质财富的丰富、地位的提升、身份的荣耀等等。休闲的内在性决定了它没有统一的心理和社会标准或衡量尺度,显然休闲的内在性也是它的超越性,包含对狭隘自我的超越及对金钱、物质财富和地位、身份等身外之物的超越;也对现实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等超越,具有鲜明的个体独特性和内在性。由其个体性引申出它的自由性,的本质并不在于时间,即使是真正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里,它的本质存在于人所从事的任何实现其自由的精神、心理状态的活动之中,这种自由状态无论它借助于什么手段,它都在自由地实现着人自身的自由。休闲的社会性特征。虽然休闲具有鲜明地个性特征,但其首先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人的各方面才能的实现不能离开社会提供的条件及舞台;同时休闲的自由是相对于社会、他人的自由,在享受自己的自由的同时受各种社会条件及制度的制约;不能影响他人的自由。

(二)发展性和人本性的统一

休闲伴随人类的产生而存在,但作为具有相对独立的文化、经济、政治、自然和人性功能的社会现象,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旧时的休闲只是生产方式的附属物,只为社会少数人所拥有,对社会的文化发展起到基础性的作用,而对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并没有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所以说,休闲方式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独立存在,是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发展到较高级阶段的产物,可以说是社会生产高度发达,社会生产效率极大提高,物质财富极大丰裕,生产物质财富的劳动时间极大缩短的结果。休闲的人本性。休闲是人的本真活动,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人自身,在于真正的人的享受和发展。与维持生计的劳动相比,休闲摆脱了外在必然性的制约,不再为生存的必然性所束缚,从一切外在的目的和活动中解脱了出来,真正感受到自己作為人的尊严。休闲使人的生活真正成为“人性化”的生活,表现出人的需要的全面性、个性的丰富性和存在的整体性,以及人性完善和升华的人的生活。

(三)经济性和文化性的对立统一

休闲的经济性有背离休闲之人本特质的现实趋势。正因为当代休闲的经济性,所以大力发展休闲特别是休闲产业,必然能够推动经济增长,优化和改善产业结构,提升国民经济的质量。这也是我们的政府和商人们青睐于休闲产业的主要原因。休闲产业作为文化产业也会增强一个国家的文化实力和文化竞争力即"软实力"。而包括休闲事业在内的休闲文化的发展又会反作用于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意识形态、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等不同方面促进社会风气的净化和提升;也促进个人道德的崇高化;个人文化素养提高以及个人人格完善等。但这些社会功能的实现不是自然而然的,有赖于恰当的、科学的休闲体制、休闲政策和休闲法规、休闲道德及价值观的规范、监督和引导。这也是如何处理好休闲的经济性和文化性对立统一关系的关键。

注释:

①马惠娣《休闲:人类美丽的精神家园》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出版,第114页。

②(美)约翰·凯利《走向自由》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第265页。

猜你喜欢

休闲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公民休闲教育的当代价值
中国历史传统文化中的休闲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