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跨文化交际翻译观

2015-06-10李瑶

北方文学·中旬 2015年7期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跨文化交际

李瑶

摘 要:随着世界变为地球村,跨文化交际和语言翻译观显得更为重要。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紧密,语言不仅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和容器,同时,语言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反映文化。不同的语言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而且蕴含着该民族特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因此,本文试图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下,通过分析直译、意译以及不可译三大翻译观,进而揭示出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跨文化交际翻译观。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跨文化交际;翻译观

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与时俱进,不断革新,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一系列重要特征属于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因此,本文试图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下,通过分析直译、意译以及不可译三大翻译观,进而揭示出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跨文化交际翻译观,即在跨文化交际的翻译中,语言与文化的密不可分,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同时又受到文化的巨大影响。[1]

一、语言与文化

“文化”是什么?文化是人们完成日常生活的任务所必须知道的东西,只有少数人才需要部分或很多音乐、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古迪纳夫认为:“一个社会的文化是指为了在社会中以其他成员可以接受的方式活动并按照他们认同的角色行事,人们必须具有的知识和观念。”[2]

“萨丕尔-沃夫假说”认为,不同语言里所包含的文化概念和分类会影响语言使用者对于现实世界的认知,也就是说不同的语言的使用者会因语言差异而产生思考方式,行为方式的不同。“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语言决定论和语言相对论。[3]第一个观点坚持,语言决定思维;第二个观点坚持,语言的结构多样化是无止境的。

二、直译与意译

无论直译、意译,都要符合“忠实、通顺”的标准[4]。英语中有丰富的习语,其中大部分可以直译或用汉语中相应的习语套用,但由于英汉两个民族文化的巨大差异,往往造成习语的不对应而出现空缺项,所以在习语翻译中可适当意译,且不要望文生义,不要混淆习语的不同含义,不要把英语习语译成具有鲜明特色或浓厚地方色彩的汉语习语。例如:as gay (cheerful) as a lark 兴高采烈,crocodiles tears 伪善的眼泪;to teach a pig on a flute 对牛弹琴;Judas kiss 背叛行为;as easy as ABC 极其容易;a dark horse 出人意料的获胜者;like a cat on hot bricks 想热锅上的蚂蚁;spring up like mushrooms 雨后春笋般涌现。

三、不可译性

不可译性主要针对三种事物:诗歌是不可译的;风格是不可译的;部分修辞是不可译的,如双关、押韵、对仗及回文等等。文化交流,特别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信息交流的必然性决定了在其中起到重要媒介作用的翻译的不可避免性。一种语言能表达出来的东西,必然能在另一种语言中找到适当的表达方式,一时难以找到准确、完整地表达,最终总有人会找到的。

例如:罗伯特·彭斯的My Love Is Like A Red Red Rose 中的第三节诗歌:

Till all the seas gone dry, my dear,

And the rocks melt with the sun;

I will love you till, my dear,

While the sands of life shall run.

王佐良译为: “纵使大海干涸水流尽,太阳将岩石烧作灰尘,亲爱的,我永远爱你,只要我一息犹存。”

郭沫若译为: “直到四海海水枯,岩石融化变成泥,只要我还有口气,我心爱你永不渝。”

王佐良的译文与原诗节奏韵律相仿,语言清晰,处理巧妙,且注重文体风格的一致性。郭沫若摆脱原诗词句行列的束缚,在翻译过程中融入译者自己的理解和感情,韵脚整齐,节奏符合原诗,情境和谐,极像中国古代的诗词。

四、结语

随着世界变为地球村,跨文化交际和语言翻译观显得更为重要。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翻译作为重要的沟通桥梁,既是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其面对的是语言和文化的双重障碍。在社会语言学的视角下,翻译对于跨文化交际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分析语言形式、语言所承载的信息和内容、言语活动的参与者以及社会文化语境等,都应借助于社会语言学的观点和方法,从而为译者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及方法的支撑。

参考文献:

[1]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北京:外語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3.

[2] Goodenough, W.H. Report of the Seventh Round Table Meeting on 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Study. Washiongton, DC: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1957.

[3] 罗纳德·沃德华(著), 雷洪波(译) .《社会语言学引论》.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

[4] 许渊冲.《翻译的艺术》(论文集).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4.

猜你喜欢

社会语言学跨文化交际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公益广告语言研究
浅析中韩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差异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探究
多元文化语境中语言变体的社会语言学意义
英语语音国别变体的社会语言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