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文学欣赏的技巧

2015-06-10廖彩吉

北方文学·中旬 2015年7期
关键词:文学作品文字文学

廖彩吉

摘 要:文学作品的欣赏过程是一种审美享受的过程,在文学阅读过程中应该注意从审美愉悦的角度、驱遣想象、品味语言及体验情感熏陶这几个方面把握好文学欣赏的技巧。

关键词:文学欣赏;技巧

研读文学作品,特别是经典著作,可以陶冶个人情操、增加才情,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那么,作为非文学专业出身的所谓外行人士,如何在自己的生活的去享受文学的美,欣赏文学这种艺术作品呢?我们常遇到的困惑是:文学的东西晦涩难懂,让人摸不着头脑,文学欣赏的门槛太高。其实不然,我认为文学欣赏是一种包含感情的简单的审美享受活动。

文无定法,诗无达诂,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作品没有确定的标准答案,所以,我认为,阅读文学作品没有懂与不懂,只要你读了感受到其中的真善美了,那就是欣赏到其中真味了。比如:我们读《游子吟》这首诗,体验到其中浓浓的母爱,那就是精神上一种享受的过程。

具体来说,我认为成人在品读文学作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好文学欣赏的技巧:

一、摆正阅读角度

阅读文学有三种角度,也就是三种层次。一种人阅读文学是带着功利的目的,希望从文学阅读中解决自己遇到的某个实际的人生问题,如中学生为了完成考试,需要阅读。

第二种是以科学实证的方式去阅读,这种阅读,将注意力都放在了查证诗句的出处,考察典故的由来上。将读诗的重点放在考察作者的生平经历,如古代诗人的仕宦经历、师友渊源、游历、婚恋故事等方面,希望通过文学阅读去了解历史的真相,凡事谨慎较真,目的是来确定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第三种是审美的阅读,是指以感知文学形象、体验作品情感、品味作品其中佳妙之处,从而获得某种的精神愉悦为目标的文学阅读方式。

一般的阅读者应该要做的就是审美的阅读。要对文学作品做出审美的理解,也就是欣赏的过程中要时刻提醒我们自己是在欣赏文学作品,而不要把文学与现实相混淆,也就是要以一种寻找美的、欣赏美的态度,而不是一种应对现实人生的态度去对待文学。对于欣赏者来说,有时其实不必去苦苦苛求所谓的微言大义,只需对于精妙的语言细细品味赏玩,就能得到某种特别的审美愉悦。

二、调动想象,获得审美感受

我们先看赵树理笔下的“三仙姑”:“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宫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上了霜。”

而我们做一个比较,看看《红楼梦》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些文字本來是无形的东西,仅仅是白纸上的黑字,而当我们分别读到这样两段文字,在脑子里浮现出来的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一个是有趣的农村老太太的典型,一个是文学殿堂里的古典美女。这些人物形象生动,跃然纸上。我们仿佛感受到他们感到喜乐,悲欢,看到听到他们的音容笑貌,其实,这些全是想象的结果。

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中大胆的去驱遣想象,不能从白纸黑字中看出一幅图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

三、品读语言,感悟言外之意

文学作品欣赏的第一步是对作品本身的词语、句子的意思的进行认识和理解,基本要通晓文字,第二步就是文学欣赏中的辩味,即深入去感知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特殊意味和情趣。

要通晓语言文字,可以使用我们的工具书字典等。不过有些东西是字典里所没有的。比如古代中国文人笔下的月亮,月亮代表相思,莲花又表达的是高洁,“春雨”不但是春天的雨,更代表着一种新希望,而“秋风”“落叶”,在文人的笔下更多地是表达一种无常、寂寥、忧愁等等,这些简单的文字包含说不尽的各种意味。这些都是文字的韵味所在,是文学的言外之意。

在《红楼梦》的第48回写到香菱读的王维《塞上》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先是觉得用“直”写烟没道理,而用“圆”写落日“太俗”,但她合上书一想之后,“像是见了这景的”,最后她觉得“再找不出两个字”来代替“直”和“圆”了。“孤烟直”,没有一丝的风,非常寂静。“落日圆”,并不太阳落到在地平线上的时候,又大又圆,此时荒凉的沙漠非常的空阔、静寂,使人怅然。这就是简单的文字之外却能体会到丰富的言外之意。

同时,读者在阅读时,伴以朗读,随着自己语气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加上情感的迂回起伏,感情激昂,或是婉转,或是悲愤,或是欢乐都拨动了我们的心弦,这样的过程能够调动听觉、视觉,增强了对文学作品言外之意的美感体验。

四、体验情感,体验情感熏陶

文学作品欣赏不仅是一个语言阅读过程,更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读者要能够调动自己的情感,并地将自己的情感主动投注到文学作品的之中,感同身受地去体味作品之中的情感。就比如看电影,观众会随着剧情的曲折起伏而欢笑或流泪,完全沉浸其中。

当我们阅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之时:“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读到这几句诗,我们想象到的图景是这样的:在黄昏里,诗人独自一人骑着一匹瘦弱的马,路过一个宁静安详安静的村庄,自己却愁肠百结。然而只有真正的动情的去体会,那种游子的漂泊无依,独自在异乡徘徊的这种孤苦无助的心情,才能体会到其中肝肠寸断的相思之情。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文学活动的美学阐释[M].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

猜你喜欢

文学作品文字文学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我们需要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我与文学三十年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
种出来的“逍遥居”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