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沈从文小说中爱欲与死亡的结合

2015-06-10高爽

北方文学·中旬 2015年7期
关键词:爱欲生命意识死亡

高爽

摘 要:爱欲与死亡是一直以来困惑人类的两大问题,古今中外的文学家和哲学家不断探究其意义,但很难得到终极意义上的答案。正因为没有确切的回答,爱欲与死亡才显得神秘,从而令人不断寻觅它的内涵。沈从文以自己独特的文字和形式对这一主题进行了阐释,他的小说尤其是以湘西和佛经为题材的小说中爱欲常常伴随着死亡。本论文通过对沈从文小说的解读论述重点爱欲与死亡这一主题。

关键词:爱欲;死亡;生命意识

作为原乡神话的追逐者之一,沈从文以湘西为题材的小说逐渐赢得了批评者和读者的青睐。出身在交通闭塞、汉苗杂处的湘西地区,早年曲折的经历充满孩童的自由不羁,后又辗转北上到北京尝尽了人生的各种滋味,这一切都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厚的素材。读者被他笔下湘西的水鸟花木吸引,为那里的匠人、渔夫、舟子的行为感慨,随着翠翠、三三、夭夭、萧萧等这些天真、自然、纯朴、的女孩子的命运变化而叹息。沈从文把一个人的湘西变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永恒的故乡。

一、湘西题材小说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朽的杰作。《边城》是一部轻與重相结合的文本,“轻”是因为文字表达方式的优美流畅,“重”是文本所传达出的沉重主题,用如此轻的方式表达出了那般重的主题是沈从文的高明之处。人们往往较多关注了文字的轻灵而忽略掉了文字背后的沉重,《边城》的沉重之一就在于对爱欲与死亡相结合的叙述。

《边城》由显在和潜在两个文本构成,这两个文本传达出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即爱欲与死亡的结合。显在的文本讲述了翠翠、天保、傩送三个年轻人的爱情悲剧。潜在的文本,即翠翠父亲和母亲的故事,作者并没有直接叙述这个故事而是通过老船夫和杨马兵的回忆间接表现出来的,翠翠的母亲爱上了一个士兵,因两人不能私奔士兵自杀,母亲生下翠翠后也自杀。老船夫不时从翠翠身上看到她母亲的影子,为了避免翠翠重蹈母亲的悲剧,在她的婚姻上才变得小心翼翼,反而弄巧成拙傩送和顺顺都误会了老人的为人。最后老船夫郁郁而终,天保驾船出行时遇难,傩送离开了家,只剩下翠翠的等待。

《月下小景》是一曲美丽忧伤的哀歌,让人心疼和唏嘘不已。当地有一种风俗,女人同第一个男子恋爱,却只许同第二个男子结婚,若是违反了这种不成文的规定,要把女子沉潭或者抛到地窟窿里。因为有违背这一规定而付出沉重代价的例子在先,当地的女孩子到了成年时,把自己的贞洁稍加选择就给了一个人再去和自己钟情的男子结婚。小砦主和女孩子既相爱又想结婚,但逃脱不了这一习俗,两个人又对爱情极其忠诚不允许有任何不洁玷污了爱情的洁白。在温柔月光的照耀下两个人吞药殉情。《媚金·豹子·与那羊》是一个让人感到哀婉与遗憾的故事,豹子因为想要把最漂亮的一只小白羊送给自己的情人媚金在寻找羊的过程中耽误了约会的时间,媚金以为情人违约不会来了含着遗憾自杀,豹子赶到时看到鲜血淋淋的媚金也拔出刀自杀。这两篇小说都是追求爱的极致与完美导致的悲剧,追求极致与完美并没有错误但是种种人为的限制和各种偶然成为了它的障碍。

爱欲与死亡结合的主题在《三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达到了极限的表述,两个士兵和当地豆腐坊的老板同时爱上了对街的一个女孩子,但是女孩子不明不白地吞金自杀了。豆腐坊的老板掘出了女孩的尸体并和其睡了三天三夜。面对死亡的威胁爱欲显得苍白无力,但是死亡并不能压倒爱欲的本能,沈从文通过对湘西题材小说的讲述表达了自己的生命意识观。

二、佛经题材小说

湘西题材的小说在沈从文的作品中占据了大多数,以佛经为故事题材的小说虽然不多,但体现了他对人类生存的独特思考,这类小说中爱欲与死亡结合的主题占有相当大的分量。以《法苑珠林》为蓝本的故事主要收录在《月下小景》集中,有八篇。

其中就有一篇名为《爱欲》的小说,叙述者讲述了三个爱情故事都是和死亡有关。“被刖刑者的爱”讲述了兄弟两个人徒步游学两个妯娌因为爱丈夫和他们一起出发,四个人在沙漠中缺水缺粮兄弟两都想自杀用自己的血肉保全其他人,弟妇知道后选择了切脉自杀保全了丈夫和哥嫂。“弹筝者的爱”讲述了一个年轻美丽的寡妇爱上了一个异常丑陋的弹筝者,妇人在打水时被动人的曲子所吸引误把长绳络结在了小孩的颈项上导致孩子溺死,寡妇和弹筝者有了情爱后弹筝者认为溺毙婴孩是魔鬼的行为,因为害怕放弃了女人的爱,女人缢死。“一匹母鹿所生的女孩的爱”讲述了母鹿所生的一个貌美的女孩成为往后被人陷害,真相澄清后国王重新请她回到宫中,当年女孩因为自己已经变得衰老不愿让国王看到自己的丑老而自刎。三个爱欲的故事都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生命是爱欲与死亡之本能融合,爱欲占了支配的地位。”[3]沈从文对佛经题材故事的重新讲述,表达了这一主题。

爱欲代表着人类生殖的欲望,是人之开始的标志;死亡是人类的终结。沈从文在小说中用爱欲与死亡结合的主题表达了一种生死相依与循环的生命意识。圣人孔子言:未知生,焉知死?在未知与神秘的面前,生的力量或者说爱欲的力量总是强大和势不可挡的。沈从文对美好人性的赞美,对坚韧生命的歌咏,对诗意生存的追寻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永恒的审美意蕴所在。

注释:

①[美]赫伯特·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对弗洛伊德思想的哲学探讨,黄勇,薛民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版,第52页。

参考文献:

[1]王德威.现代中国小说十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沈从文.沈从文全集[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爱欲生命意识死亡
现代生活的爱欲现象学
——读《图像与爱欲:马奈的绘画》
沈从文笔下底层人物的生命意识
《老人与海》与《活着》的生命意识比较
苏格拉底如何与青年交友
浅议小学语文课堂生命意识的培养
美剧“死亡”,真相不止一个
我经历了一次“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