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室护理面临的潜在风险及应对措施

2015-06-09李佳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手术室风险管理手术

李佳

(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手术室 山西运城 044000)

手术室护理面临的潜在风险及应对措施

李佳

(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手术室 山西运城 044000)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面临的潜在风险及应对措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各类手术患者102例为观察对象,依据临床护理措施的差异分为观察组(综合风险管理组)和对照组(常规手术室护理组)各52例,对比分析两组间临床效果差异,探讨手术室潜在风险及管理意义。结果:综合风险管理组的手术患者在差错率、治愈率、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均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手术室综合风险护理有利于手术完整成功进行,保证患者安全,降低意外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手术室护理;潜在风险;应对措施

手术室是为病人施行手术治疗、诊断以及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场所,随着各类慢性疾病的增多,加之交通工具的发达,各类心脑血管以及骨折患者日益增多,因而相应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者也随之增长。手术室相关护理质量的高低与手术完整性、成功性密切关联,并对患者愈后起重要作用。手术中的风险因素是开展手术护理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1],为减少风险隐患带来的错误,近年来我院手术室人员对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总结,并在实践中为患者提供主动、优质的护理服务,将风险管理理论的核心观念、设计思路和操作方法纳入手术室护理环节中,规避手术风险,满足患者各项基本需要,并把护理程序规范化地运用到临床手术护理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面好此实践措施的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各类手术患者102例为观察对象,其中观察组(综合风险管理组)52例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34~68岁,平均51岁;手术类型中,妇科手术18例,骨科手术18例,消化道手术12例,其它4例;对照组(常规手术室护理组)52例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38~68岁,平均53岁;手术类型中,妇科手术20例,骨科手术16例,消化道手术11例,其它5例。两组从年龄、性别、手术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可比性。

1.2 临床概述手术室是临床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施行手术治疗、诊断以及抢救危重病人的责任,风险是伴随手术实施可能出现的隐患,手术过程中潜在着各种各样的临床风险,极易出现一些意外伤害事故,给患者和医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对手术预后有着重要影响。按照当前手术风险管理科学理论,在临床手术配合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可以使患者安全度过手术实施期,将各种潜在风险转移或最小化。手术室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是当今手术室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方法[2]。

1.3 手术室护理风险我们将以往手术前后存在的风险进行总结归纳,具体如下:1.3.1客观风险随着手术患者的增多,手术量逐年增加,手术难度和程度日益复杂,而同时护理人员相对不足带来手术操作风险,一些手术新仪器的使用也存在着风险隐患。同时,手术室护理人员经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害中,每天接触大量有害因素如细菌、病毒、X射线、监护仪、电刀,接触血液、分泌物等都是隐患的存在因素1.3.2主观风险一些风险制度落实不到位,造成护理安全隐患。由于主观意识上风险观念不强,如未认真核对病人床号、姓名、手术名称等而接错病人,或错放室间,对一些手术患者如老年病人、昏迷、危重病人未能正确施行压束和保护,导致风险错误发生。未认真核对用错药物,器械、敷料、缝针等清点有误,加上手术器械消毒不严都有可能导致病人术后感染,引起严重后果。

1.4 方法

1.4.1 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室护理,主要包括加强基础护理、密切观察术中病情变化,进行相应术后护理(具体略)

1.4.2 观察组进行综合风险管理,具体为:

1.4.2.1 基础措施增强法律知识学习以及风险意识,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反复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技术操作常规》、《消毒技术规范》等,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进行责任化风险管理,对手术物品、器械、器材的准备,及药品及急救药品的管理等做到责任化管理。加强业务学习、培训,提高手术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严格手术室查对制度,防止接错患者、摆错体位、输错血、用错药。严格规范手术护理记录单的书写,避免护理风险,书写手术护理记录时项目填写齐全,术语要规范,资料不能丢失、涂改、伪造或销毁。

1.4.2.2 手术相关风险护理最大限度降低手术风险,做好应急突发事件准备,合理安排人员在岗,抢救设备、急救物品药品充足完好处于应急状态。术前检查物品是否齐全,术后及时补充,保证患者手术中使用的安全性。术前加强患者的营养,提高患者的自身免疫能力,适当讲解手术配合及术后注意事项,做好术前指导。术中规范仪器的使用,防止操作中风险的发生,日常要求人人熟练掌握设备的使用和操作,电刀使用防止移位及灼伤患者,术中准确记录,加强术中规范化护理配合,开展细微温馨护理服务,做好保暖工作,术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注意心电监护,术毕苏醒期应妥善束缚病人,防止发生坠床,引流管、静脉留置针脱落等意外情况。术后保证管道在位通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根据病情观察患者进食后的反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按需要给予翻身、拍背、协助排痰,加强巡视压疮高危患者。

1.4.2.3 其它措施检查、评估潜在风险,督促落实控制措施,保护手术护理人员自身安全,防止针刺伤、X线损伤、血源性疾病感染、化疗药物侵害等,加强防护工作,规范安全操作流程

1.5 效果评定对两组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和临床资料统计,于术后12周观察效果。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且进行t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 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效果

3.讨论

手术治疗在临床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当前各种手术类疾病明显上升,加之日益增高的医疗要求,对手术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手术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始终伴随着风险的存在,一些医院曾发生手术电极被浸湿、使用电刀误灼伤病人、护送途中发生各类引流管脱落等手术意外[3]。如何最大化的降低风险,消除隐患是手术操作的目标之一。

本组患者我们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目标是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杜绝事故、减少差错、防止在术前、术中、术后等护理技术操作过程中出现护理缺陷、差错、事故。确保患者手术安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手术室与其它科室不同,由于功能特殊,护理服务的实施需要更高的职业素养,每一位成员需要提高风险意识。我们制定了完善的风险管理计划,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对各类风险进行提前预估和评判,如手术室中会经常有乙肝患者手术,对于他们手术用物和器械需要经过严格的消毒措施,对于可能发生的突然停电要做好突发应急事件防范准备。此外我们加强信息沟通,实行全员风险意识培训,增强责任心,我们注意到,手术室护士工作、生活、就餐无规律,加上整天处于高度紧张、焦虑状态,容易得很多心身疾病,这也是风险的一部分,因而需要合理排班,避免主观差错的发生。

综上,手术室综合风险护理有利于手术完整成功进行,保证患者安全,降低意外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1]张雪峰.浅谈手术室护理风险的安全管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1,29(06):128-130.

[2]王桂霞.手术室护理风险及防范体会[J].医药卫生科技,2011,25 (08):265.

[3]王宝珠.付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深化基础护理内涵[J].护理研究,2010,(28):239.

R472.3

B

1009-6019(2015)02-0181-02

猜你喜欢

手术室风险管理手术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手术之后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颅脑损伤手术治疗围手术处理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中西医干预治疗腹膜透析置管手术围手术期10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