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分析

2015-06-09雷国彭璞祝超永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尼莫地平脑损伤缺血性

雷国 彭璞 祝超永

(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湖南郴州 423000)

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分析

雷国 彭璞 祝超永

(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湖南郴州 423000)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6月-2014年6月神经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尼莫地平行静脉滴注,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经尼莫地平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治疗脑出血患者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联合应用尼莫地平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缺血性脑损伤的程度,取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脑出血;缺血性脑损伤;尼莫地平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众多脑血管疾病中破坏性最强的疾病之一,该病的起病急且病情进展迅速,因而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1]。已有临床研究表明,当人发生脑出血后会引起脑血流量大面积下降,从而引起持续性的缺血性脑损伤,并最终形成脑梗死[2]。因此,在脑出血急性期有效促进血液循环,降低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生风险是现阶段临床医师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组研究通过对80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效果,以期为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2年6月-2014年6月神经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0例,将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50岁-72岁,平均年龄(58.5±5.5)岁;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52-73岁,平均年龄(59.5±5.3)岁。全部病例经诊断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标准,且全部病例均行CT检查予以确诊。排除标准:基底节出血量大于30mL者或存在多个血肿部位者;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继发性脑出血患者;合并其他严重合并症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主要包括脱水降颅压、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尼莫地平行静脉滴注,每次剂量为10mg,每日一次。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0d。

1.3 观察指标

给予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为期半年的随访,参照NIHSS评分[3]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临床治疗效果的判定以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标准为参照进行评定。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大于90%;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70%-90%;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下降甚至有所增加,病情无恢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更为明显(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95%,明显优于对照组77.5%的治疗总有效率,(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出现过敏反应2例,局部皮肤红肿1例;对照组出现过敏反应4例,局部皮肤红肿3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3/40),低于对照组的17.5(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出血后由于血肿本身会发生占位性病变,从而引起一系列机械性损伤及周围组织的继发性脑损伤,被视为是脑出血最为重要的病理改变[4]。脑出血一般在运动状态下发作,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昏厥、肢体麻木、偏瘫等。已有临床研究表明,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甚至远端区域由于脑血流量急剧下降,导致脑组织供血不足,进而引起神经功能损伤,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不利影响,严重者可导致患者的死亡,重度脑损伤病死率更是高达50%-60%。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发现,脑血管疾病大多发生于春夏和秋冬的交替时节,其原因在于季节以及外界环境的变化容易对人体神经内分泌的正常代谢产生影响,改变人体血液粘稠度,容易导致血浆纤维蛋白质、肾上腺素均升高,增加毛细血管痉挛性收缩等。因此应及时对脑出血患者采取治疗措施,只有在脑出血急性期有效促进血液循环,才能最大限度降低脑损伤程度。

尼莫地平属于钙通道阻滞剂,能够特异性结合细胞膜上的相关受体,具有促进细胞内钙的排放及细胞外钙内流的作用,防止细胞内钙超载情况的发生,从而有效神经细胞坏死,以达到保护脑组织增加血流量的目的,有效减轻脑出血后引发的继发性脑损伤。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适量的尼莫地平治疗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77.5%的治疗总有效率(P<0.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更为明显,有效减轻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的损伤程度,(P<0.05);就不良反应发生率而言,观察组为7.5%,远低于对照组的17.5%。上述研究结果于以往文献资料相符[6],提示尼莫地平在治疗缺血性脑损伤中具备有效且十分安全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将尼莫地平应用于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而且能从一定程度上减轻和改善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荣常泰.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3,6(04):13-14.

[2]邹普汉,林碧红.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31):478-479.

[3]曹刚,张力,涂汉军,等.依达拉奉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3(05):172-173.

[4]符国展.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2(21):564-565.

[5]陆锦源.常规治疗和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临床对比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5(03):142-143.

R972

B

1009-6019(2015)02-0136-02

猜你喜欢

尼莫地平脑损伤缺血性
Quintero分期、CHOP分级与TTTS脑损伤的相关性对比分析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脑损伤 与其逃避不如面对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研究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研究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尼莫地平泊洛沙姆188纳米胶束的制备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