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体育文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5-06-07董雷吴国生

泰山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经济区协会

董雷,吴国生

(滨州学院体育系,山东滨州256600)

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体育文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董雷,吴国生

(滨州学院体育系,山东滨州256600)

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体育文化建设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地区当地政府忽视体育文化建设;体育场地设施的资金投入不足;体育组织不健全;居民体育意识淡薄.对策建议:引起政府重视;加大对体育场地设施的资金投入;完善体育组织;加强宣传,提高居民体育意识.

黄河三角洲;体育文化;文化建设;影响因素;发展对策

黄河三角洲体育文化是全国各民族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个地域长期积累下来的民族文化,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颁布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了发展黄河三角洲地区文化的优势,做好黄河三角洲地区体育项目的挖掘、整理和推广工作.因此本文从体育文化结构角度出发,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体育文化建设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为本地区体育文化建设提供理论借鉴.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黄河三角高效生态洲经济区的山东省东营市的东营区、河口区、广饶县、垦利县、利津县;滨州市的滨城区、博兴县、沾化区、阳信县、无棣县、惠民县、北海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邹平县、高新区,共15个县的体育文化建设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研究过程中,查阅相关论文和有关的文献资料,对涉及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有关研究资料进行整理.

1.2.2 问卷调查法

向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东营市、滨州市共15个县(市、区)发放调查问卷1300份,回收问卷1246份,并统计问卷.

1.2.3 专家访谈法

向本地区相关体育文化建设的专家,咨询有关体育物质文化的建设、行为文化的建设、制度文化的建设和精神文化的建设问题进行访谈.

1.2.4 数理统计法

将回收问卷的数据输入EXCEL2007,进行描述统计.

1.2.5 田野调查法

走访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的东营市、滨州市共15个县(市、区),并对以上地区的体育文化建设现状进行田野调查.

2 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体育文化建设现状

2.1 体育物质文化建设

2.1.1 场馆建设

表1 黄河三角洲地区场馆建设统计结果

从表1表明:(1)黄河三角洲地区场馆建设数量上,健身活动中心的数量远远超出其他运动项目场馆数量,这得益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于实施,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2)通过田野调查得知,黄河三角洲地区场馆建设的区域上,体育设施建设不平衡.大部分场馆建设都在市区或县城里,而乡镇上多数地方都没有正规的体育运动场馆,这直接导致了一些运动项目在乡镇无法开展.(3)通过访谈得出,运动场馆的投资建设方式,占地面积较多、投资资金较多的运动场馆及设施大部分都是有国家和当地政府出资建设并负责管理和运营,而占地面积较小、投资较少的运动场馆及设施大部分都是由个人出资建设并负责经营.

2.1.2 体育经费投入情况

表2 村落或社区是否有专项的体育经费

表2表明:仅有8.2%的村落或社区有专项体育经费,村落或社区体育文化活动经费难以有保障.有体育经费的村落或社区中调查得出:有75.5%的由政府拨款获得,有23.5%的是由企业赞助得来,只有1.0%的经费是由民间集资得来.由以上调查可以得出:政府或者体育有关部门对群众体育的资金投入远远不够,群众体育文化建设还是停留在经济较发达市区、县区,没能真正落实到村落或社区群众中去;资金来源方面,政府投入力度有限,企业没有利润的攫取参与积极性不高,群众民间集资更是难上加难,体育文化建设在现阶段处境非常尴尬.

2.2 体育制度文化建设

2.2.1 体育协会建设情况

表3 黄河三角洲地区体育协会调查结果统计表

表3表明:(1)各个地市注册项目.东营地区的运动协会各个运动项目注册的总数量多于滨州运动协会各个运动项目注册的数量.结合访谈得知,东营和滨州经济总量在2014年山东省排名分别是第8,3430.49亿元、第13,2276.71亿元.由此可见,运动协会各个运动项目注册数量的多少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联系.而且经济发展较好的市、县区,协会注册数量明显多于经济欠发达的市、县区.(2)通过田野调查得知:三大球的协会中篮球协会、小球类运动协会中的乒乓球协会、体育舞蹈运动协会每个地区都有注册,对场地面积、经济水平要求较小的运动协会注册较多,并且这些运动项目都有较好的群众运动基础.(3)协会的管理方式.由访谈得知,大多数协会管理人员是当地政府部门或体育局的工作人员,很少协会负责人是真正爱好该项目的普通群众;协会的管理上,没有基本的协会管理规定,也没有协会会员的管理规定,举办活动的时间地点也没有详细说明,没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协会规章制度和开展体育文化活动的制度规范.体育协会在黄河三角洲体育文化建设中并没有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2.2.2社会体育指导员

表4 社区或村落是否有社会体育指导员

表4表明:所调查的居民中有93.5%的居民不清楚有社会体育指导员,有6.5%的居民表示根本没有听说社会体育指导员这一职业.显然,村落或社区的体育文化活动大多处于散漫、无技术指导的混乱状态.

2.3 体育行为文化建设

2.3.1 开展体育文化活动情况

表5 除工作之外,从事较多自娱体育文化活动

表5表明:体育类电视节目、舞蹈类运动和散步、跑步,这些场地要求小、器材限制少、易于开展的体育文化活动是黄河三角洲居民最主要的体育文化活动形式;像球类、钓鱼和登山这种场地限制较大、经济花费较多的体育文化活动,黄河三角居民较少参与以上项目.由此可见,黄河三角洲地区居民的体育文化活动处在较为初级的状态,场地和居民收入是影响本地区居民参与体育文化活动的主要因素.

2.3.2 个人体育消费情况

表6 购买的体育文化产品

表6表明:57.4%的居民都购买过体育服装如运动服、运动鞋等.但是他们不都是为了参加体育文化活动而买的,好多居民买运动服都是为了做秋冬衣穿的;真正用于体育文化活动的消费(像球拍、健身器材或者体育文化活动培训班)却仅有27%.以上说明该地区体育消费水平大多数用于体育服装的购买,体育文化活动的体育消费还处在初级水平.

2.4 体育精神文化建设

2.4.1 居民体育意识情况

表7 居民体育文化意识的统计结果

表7表明:大部分居民对体育文化建设价值的认识都停留在体育文化最基本的生理价值功能上(增强身心健康、减肥塑形等),缺乏对体育文化心理价值和社会价值深层次的认识(培养高尚意志品质等),因此要群众对体育文化建设的价值功能进行全面深刻的认识,才能促进广大群众参与到体育文化活动中来.

2.4.2 体育文化口号

表8 社区或村落是否有体育文化口号

表8表明:有92.3%的居民认为没有体育文化口号,有7.7%的人表示不清楚.我们应该提倡每个地方制定一个体育文化口号.如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等.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人们行动,通过朗朗上口体育文化口号来带动黄河三角洲居民参与体育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3 影响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体育文化建设的因素

3.1 地方政府忽视体育文化建设

对体育文化建设忽视是影响本地体育文化建设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发展体育产业意识淡薄,没有认识到体育文化建设对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只认识到体育就是增强体质、锻炼身体,却忽视了增强居民体质,提高居民健康水平背后给经济建设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只重视眼前经济效益,却忽视体育文化产业长期增值潜力.

3.2 体育场地设施的资金投入不足

体育场地器材、场地设施是开展体育文化活动的基础,不仅是影响着体育活动的开展,更是决定着今后群众体育的发展水平.通过访谈得知,目前黄河三角洲体育场地设施的投入主要是依靠政府拨款修建,但是黄河三角洲地区每年对体育事业投入的总资金有限,再分配到体育文化建设的资金更是屈指可数.此外,资金配比不平衡问题突出,县城或乡镇体育建设经费投入太少,最终导致县城或乡镇一些基本的群众体育活动都无法正常开展.

3.3 体育组织不健全

黄河三角洲地区体育协会注册的数量和项目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在运动项目上,资金投入较少、对场地要求较小运动的协会(篮球、羽毛球、广场舞等)注册较多.但是体育协会的组织体系没有形成,上面政策不能及时下传,群众心声也不能及时反馈给体育组织;并且协会缺乏制度建设,没有管理规章制度,没有会员管理规定、更没有举办活动的具体规划.导致居民体育文化活动处于无组织的散漫状态,各自为营.

3.4 居民体育意识淡薄

群众体育意识淡薄受自身体育价值观的影响,对体育价值认识还不深入.只懂得体育的目的是锻炼身体,使人体各个部位都能得到发展,却不懂得体育活动能消除上班后的疲劳;也不懂得体育活动对于锻炼人的意志能力、加强人与人的交流,培养人的兴趣;更不懂得体育能缓解人的精神压力、丰富人的精神生活等等.大部分居民都还没理解体育这些深层次的价值,大部分居民甚至认为“体育是富人的事”、“劳动是体育”、“体育与我无关”.

4 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体育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4.1 引起政府重视

经济是黄河三角洲体育文化建设的基础.体育与经济又是相互制约、相互推动、相互依赖.体育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对拉动投资建设、促进本地居民就业、发展生态体育旅游等等更起到了推动作用.体育产业产生的经济利润,对体育场地、设施也起到了改善作用,因此体育与经济是相互支持,体育产业的发展也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4.2 加大对体育场地设施的资金投入

黄河三角洲地区的体育经费,大部分都是靠政府投资,体育场地建设进程缓慢.因此,要改变当前经费单一情况,就要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加快体育场设施修建.

首先,除国家下拨资金外,各地区、市、县应当积极自筹资金,统筹安排,应当考虑充分发挥社会效益,根据各地情况合理布局体育场地建设,避免重复建设和兴建无意义的体育场地设施,体育场地的修建,使其有利于体育文化活动的长远发展.其次,充分挖掘社会力量,大力鼓励和扶持民间投资办体育,积极引导各类企业及社会群众支持体育事业,对于赞助单位或企业给予适当鼓励政策,共创建区域体育发展的良好环境.最后,明确体育场地的管理职责,充分发挥场地的社会价值,提高场地的利用率,为居民提供健身服务.同时,应当遵守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为广大体育爱好者提供便利,杜绝场地的闲置浪费现象.除此以外,要注意培养居民对场地的维护意识,强化责任意识,努力做到合理使用并保护场地设施.

4.3 完善体育组织

体育组织和管理机构是黄河三角洲地区体育开展的中枢环节,区域体育发展的重要环节.基层领导机构和组织管理体育不够健全,管理人员与体育指导人员的匮乏使体育运动难以有效的展开.因此,应当在县(区)体育局的指导下建立和完善体育协会,并发布给协会自我管理的权力.体育协会利用自己的灵活优势,将体育各单位、体育站点、单项体育协会等联系起来形成社会体育活动网络.努力提高社会各年龄阶层的居民参与体育活动,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体育知识、技能的培训,发展体育骨干,积极推动体育体育事业的发展.

4.4 加强宣传,提高意识

首先,开展体育文化活动的关键是提高居民的自主参与意识.只有让居民认识到体育活动不仅能给他们带来身体健康、增强体质,而且还会培养意志品质、提高审美,更会带来愉悦心情、排解压力.这样才能让居民都能从内心积极地参加体育活动.其次,电视、互联网、手机等在本地区的普及,为体育文化宣传提高了物质保证.地方政府和领导应该积极地利用电视、手机、报纸、互联网等多种方式宣传体育文化价值,吸引人们参与到体育文化活动中,让他们体会到体育文化带来的乐趣,最终促进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5 结语

通过调查发现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体育物质文化建设种类较少,区域建设不平衡;制度文化建设缺少体育协会组织机构建设,缺乏明确的体育协会管理规章制度;行为文化建设处于散漫、无组织、无技术指导的状态;精神文化建设只认识到体育文化生理价值,缺乏对体育文化精神更加深刻的认识.因此,黄河三角生态经济区应立足黄河三角洲区域的自然资源优势,规划当下生态经济区的体育文化建设项目,放眼生态经济区体育文化旅游产业的长远发展,最终实现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生态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1]李西亮.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研究——以东营市高效生态经济区为视角[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0.

[2]朱庆海.在"阳光体育"运动中渗透生命教育[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7(16):73-74.

[3]赵全喜.河南省农村篮球文化现状调查与建设路径[D].河南:河南大学,2011.

[4]陈超.现时期农民体育需求与供给的典型调查——以山东省泰安市三村为例[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Research 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Sports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DONG Lei,WU Guo-she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Binzhou University,Binzhou,256600,China)

Using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ports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is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government is blind to sports culture construction;sports facilities are underfunded;sports organization is not sound;residents are lack of sports consciousness.Recommendation is that drawing attention of the government;increasing capital input to the sports ground facilities;improving the sports organizations;strengthening the propaganda and improving residents'sports consciousness.

yellow river delta;sports culture;culture construction;influencing factors;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G807.4

A

1672-2590(2015)06-0139-06

2015-10-09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项目(2012-2014tywhy021)

董雷(1986-),男,山东淄博人,滨州学院体育系助教.

猜你喜欢

黄河三角洲经济区协会
娄底市翻译协会简介
黄河三角洲地区民间戏曲生态研究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黄河三角洲东路梆子的传承发展与价值探究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协会 通联站
协会 通联站
协会 通联站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