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整合视角下的“社工+志愿者”联动模式研究——以广州市A社工机构为例

2015-06-06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社工志愿志愿者

王 静

(广东白云学院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450)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社会工作与志愿者服务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广东省作为全国社会工作和志愿者服务联动的先行试点省份,省民政厅、文明办在2013年10月出台《关于推进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联动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根据《意见》精神,“社工+志愿者”联动指的是在社会服务中,有效整合社会工作者(以下简称社工)和志愿者(也称“义工”)资源,构建“社工引领志愿者、志愿者协助社工”的互动服务格局,这也是全国首次提出社工与志愿者联动的机制。广东省的社工与志愿者合作领域主要在日常服务、专业服务、大型服务、应急服务、倡导服务五大服务领域,通常依托于社会工作机构所承接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

如何更好地在社工机构中开展社工与志愿者联动是广东省志愿服务向常态化、社会化和专业化发展的趋势要求,更是当前我国实现公共管理及社会服务社会化的新方式。因此,研究社工机构中的社义联动较有典型意义,而A社工机构为一间城乡接合地区的社工机构,其社工+志愿者服务的进驻为其服务地区带来较多改变,其社义联动模式有较好的研究价值。

二、A社工机构进驻前状况

(一)无社义联动模式

A社工机构所在的镇辖区位于广州某区的城乡接合地区,辖区总面积达95.59平方公里,辖区内设有10个居民委员会和35个行政村、人口16万多。该地城乡情况复杂,社会弱势群体也较多,志愿者服务为学校学生、教会信徒、居民党员、企业等参与服务,镇区无登记备案的居民志愿者服务队。所以,在A社工机构进驻前,该镇并没有专业的社工,也没有专门的政府购买项目,更谈不上“社工+志愿者”联动,社工服务处于空缺状态(图1)。

图1 进驻前社义联动情况

(二)原有志愿服务不足

在A社工机构进驻之前,该镇的志愿者服务资源虽然较多,也存在较强的志愿者服务需求,但是因为无专业社工的引领和资源统筹,导致各志愿者服务资源过于零散,对于志愿者服务内容无序、内容单调、重复投放,而且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状况,如出现节假日扎堆为敬老院老人服务,频繁密集的志愿服务让敬老院的高龄长者吃不消,甚至产生极强的抵触情绪。这是因为志愿者服务资源无专人引领,一到节假日扎堆,平日里又冷冷清清,而服务方式又过于简单粗暴,导致服务对象不满意情况(图2)。

图2 志愿者服务问题

三、A社工机构“社工+志愿者”联动模式运行

自2013年11月承接该镇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该镇实现社工服务零突破。A社工机构为某高校办社工机构背景,现有专职人员23人,其中社工15人,依托高校社会工作系师生力量,以社工引领志愿者、志愿者协助社工方式,以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志愿者站点服务方式进行联动推行。

(一)构建联动模式

A社工机构根据《意见》提出的指导思想,结合该机构有社工服务项目的特点,根据“社工项目+服务站点”的指导原则,以整合辖区内志愿者服务需求和其他领域服务对象的需求(长者、青少年、妇女、外来务工人员等),以现有的社工机构服务资源为手段,搭建统一的枢纽型平台,将有效、高效地进行“社工+志愿者”服务资源的投放,这个联动模式简称为“三一”循环系统。一个“1”即“服务需求资源系统”,提供收集志愿者服务需求和其他服务对象服务需求;一个“1”即服务枢纽平台系统,反映整合对象需求和提供整合型资源和整合型服务;1个“1”是服务资源和服务供给系统,针对志愿者和其他服务对象需求提供多方位的“社工+志愿者”联动服务(图3)。

图3 A社工机构“社工+志愿者”联动模式

(二)积极运行联动模式

在服务开展中,A社工机构运用“服务需求资源系统”作为第一步流程,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网络终端、手机终端方式多方位地收集服务需求资源,进行服务需求资源的输出。第二步流程是运用“服务枢纽平台系统”,一方面针对家综项目中的长者服务、家庭服务、青少年服务、志愿者服务、特色文化建设服务五大领域进行对口收集,输出给家综服务枢纽平台系统中;另一方面通过家综设在村居、单位的服务站,搜集、传递服务需求信息。第三步流程是运用“服务枢纽平台系统”对上一步流程收集来的服务需求信息进行筛选、分类、评估后,再进行服务资源和服务提供的投放。第四步流程是运用“服务资源和服务供给系统”,根据志愿者和其他服务对象的服务需求,分别开展“社工+志愿者”的联动服务内容,具体有星心相连(志愿者队伍培育),即开发——开发志愿服务资源,组建志愿者队伍;星心之关(志愿者评估和价值激励计划),即管理——制定志愿者管理条例和评估制度,管理和规范志愿服务活动;星心成长(志愿者培训计划),即培训——对志愿者进行培训,提高其服务水平;星洒X镇(志愿者服务活动),即活动——成立社工与志愿者服务站,组织志愿者参与站点的各种服务,具体开展快乐家庭服务、情暖夕阳助老服务、祖国的花朵成长服务、特色文化培训服务和公益星期六服务等服务活动。

在三个系统中,彼此为循环系统,在社工和志愿者参与服务提供过程中,需要通过评估的方式,反馈服务效果“社工+志愿者”服务枢纽平台系统。此外,也在服务过程中,社工收集服务需求资源,反馈给服务需求资源系统。

(三)搭建志愿者服务网络

根据前期工作,A社工机构多方挖掘和整合该镇志愿者资源,运用“社工+志愿者”模式平台,初步构建志愿者服务资源网络。截止到2015年8月,现有注册志愿者520人,已经建立了4支常态化的义工服务队伍,建立了微信、Q群、微博等网络平台,在社区建立志愿者服务站等实体平台,通过各类社区活动宣传志愿者服务等方式募集志愿者,初步搭建了以学校志愿队、基督教会志愿队、部分居委党员志愿队、专业志愿者资源、志愿者资源、常态化志愿者等在内的志愿者服务资源网络(图4)。

图4 A社工机构志愿者服务资源网络

A社工机构虽然在“社工+志愿者”联动方面有显著的效果,并构建了联动服务资源模式,但存在一些问题,如“社工+志愿者”联动模式需进一步整合、社工认知度不高、志愿者队伍稳定性欠缺、联动队伍紧密性不高、志愿者宣传渠道过窄、相关制度不甚健全等问题,建议可从“社工+志愿者”联动模式建设、加强多样化宣传力度、提升社工认知度和志愿服务推广度、加强社工以及志愿者管理和能力提升工作、健全相关制度等方面加强,进一步使其鼓励社工专业化、志愿服务全民化,激励更多的人投身志愿者服务工作。

[1]谭建光.中国志愿服务发展分析[M].深圳:华南公益研究院,2012:120-125.

[2]广东共青团网站,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印发《关于推进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联动工作的实施意义》的通知.[EB/OL].http://www.gdcyl.org/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65498,2015-08-20.

[3]广州志愿者学院组织.志愿服务岗位能力培训教材[M].广州:广东省出版集团,2013:32-38.

猜你喜欢

社工志愿志愿者
志愿者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青春社工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为志愿者加油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我是小小志愿者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