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锋徐岚

2015-06-05子仁

东方艺术·国画 2015年2期
关键词:艺术

子仁

徐岚

号阿非。一九六五年生,广西浦北张黄人氏,现居北京。

非于大学授课为业,闲时书画,附庸琴棋。或行游乡野,或居隐都市。好古崇今,善食,不惯常思,行为常异,时水中浸书,时危楼垂钓,又与民工棚下吃茶,自以为然也。无体制之束、市场之争,所为非艺术之列,惟观照生活之本,归自然,明心境。没法之世,常念慈悲。同流水,比闲云,喜乐自由。若他日花开花落,后读者当不记斯人何处矣。

徐岚,是中国设计界的一员老将,也是现在很时髦的现代水墨领域中的一员老将。在前者里面,他可是大名鼎鼎,而在后者里面,他恐怕是知之者寡。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知道,早在大约三十年前,他就以自己独语的方式,身体力行地介入了当时的实验水墨运动,这难道还不够老吗?

但是我觉得这不是重点所在,重点在于,就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他现在醒了,不再梦呓般地独语,而是从心里卸下世务的负担,迈步远足,睁开眼睛看现实,看历史,也看未来,做他认为在白天应该做的事:重新提笔画画。而且他画画,不是旧事重提,而是更弦易辙。

早年的科班训练,使得他很了解学院那套东西的意味,故弃去不取;作生员时的玩耍,以及现在他在校为师并参与的一些活动,使得他对于现当代艺术圈里的那些套路本不陌生,故并不沉迷;常年浸淫于平面设计领域而深得其味,使得他具备了相关形式训练的长期经验,故驾轻就熟;少年时代就徜徉于故乡优美的山水之间、模仿古人吟诗作词的经历,也昭示了他已过不惑之年还是要重新投入风雅去抚琴听音,故能识根脉、返本寻源。这些方面,无不是近年来直接影响徐岚再次以他的方式亲近书画的因素。但是我以为,他做出这一选择的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他对自己的把握,也可以说是他对自己的重新发现和自觉。

现在,让我们借着他的这个展览去看一看,他发现了什么,自觉到什么,通过他,我们又能发现什么。

如果可以略做分类的话,徐岚近期的作品大体可以分为“写生”和“改造”两个部分,后者又可以根据题材划分为“残山”和“蓝皮屋”两个单元,前者则可以分为“田园”与“生存”两个单元。

所谓“改造”的这部分作品,实际上是他通过写生并以此为基础,对现实中国的社会化自然景观进行符号甄别之后,又重新将其所得的形式因素糅入元明清以来传统绘画样式当中而完成的。这部分作品的主题有二,他自己分别命名为“残忍的诗意”和“临时功利主义”,二者更是值得关注的社会性和文化性的问题。“残山”和“蓝皮屋”两个单元的作品,可以说是徐岚下功夫最多也应该是最为自鸣得意的。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他对现实对象和艺术传统合一的感受能力和思维深度,以及他在艺术语言和思想观念的关系上加以锤炼的高度,而且体现出了空灵爽利的艺术特征和风格属性。由于这部分作品既有强烈的现实感,又有鲜明的超现实色彩,同时还裹着浓郁的传统文献形态的气息,因此也让人感觉到看似熟悉实则陌生,充满了必要的魅力。

至于较为单纯的写生部分的作品,一般人可能会觉得那是素材性质的资料,但是我认为它们的意义不仅止于此。

实际上,我们只要用心去阅读他的这部分作品就不难发现,徐岚的写生仍然包含了程度不同的自主选择和全面性的锤炼。浏览过他的很多本草稿式的速写本之后便会知晓,徐岚从前年在广西开始到去年往浙江沿着富春江一路的写生,最初就像他说的那样,什么都画,甚至有不少专注于布局和细节的分析性草图,但是慢慢地,他的注意力逐渐集中到对于田园式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绘上来,那些山环水绕的残山、蓝皮屋和红皮墙,无不是在此过程中为其所注意的。即使如此,我们仍然不能忽视他对于那种可以对应于他心目中的桃花源,或者仍然符合国民的理想化的田园生活的偏爱和重视,那些由于逐利性的所谓开发而已然多少有些残破的山水,隐隐约约地暗含着作者的乡愁,也内蕴着国民的普遍怨叹。

更为有趣的是,我觉得他自己都承认并无刻意表现什么特别内容的人物写生或有人物点景的写生作品,在徐岚所关注和侧重的主题的映衬下,恰恰显示出最富意味也最令人伤神的意义。在一个全面功利化的时代里,我们将先人留下的大好河山无休止地挖掘、劈破、截断、围堵以至于弃如敝履。按说,一个有良心的族群首先不会这么做,或者做了之后尚能反省知错而改正自身。而我们呢?却可以安之若素,似乎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任何不妥,不觉得任何羞愧和耻辱,仍然在其中劳作、营生、嬉戏、悠游。面对他无意中记录下来的这些人物写生或有点景人物的写生作品,面对其自然而然所表现出来的国民生存状态,我只能说,对先人的记忆是人性使然,对先人的忘记也是人性使然,还能说什么呢?

但是,即使我从里面读出了这些内容,我仍然感叹于徐岚所保持的一颗向善、向美之心,他用了一种近乎牧歌又有些类似于挽歌的格调,驱动他那只细腻敏感的画笔,为我们在此展现了什么叫做江山如画,什么叫做清新文雅。而这,正是中国文化与中国艺术一脉相承的一条线路。这一点,也是他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残忍诗意”的一面。

已经描述和讨论过不少他的不一般了,最后我还想指出,徐岚画画,不像有些人学诗学文那样,只知背书而导致了从文本到文本的作品味同嚼蜡,也不像很多沦落于各种现代艺术活动者那样,主题先行式地一味强调某些似是而非的抽象的东西来唬人,更不像那些沉溺于体制之内而粘附在一些毫无生机的全国大展上的所谓画家们,就为了拼个一文不值的头衔。他的态度是,对这些方面他都可以有所了解,但其目的在于从中获得他在艺术上和精神上的营养与推动,并将其灌注于自己的实践和思考的行为当中。由此,在他的作品中,你能看到人间世相,却看不到那普遍的平庸。我以为,这就是边锋徐岚—他游走于各界的边缘,却没有失落他应有的锋芒。

猜你喜欢

艺术
反“艺术”的艺术
什么都可以成为艺术
纸的艺术
艺术足球
艺术足球
决定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