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看孩子的最佳角度

2015-06-02李霞

关键词:平视斜视角度

李霞

摘要:本文探讨了从仰视、俯视、平视、斜视、环视多角度、多视点地把握好看待孩子的角度,民主、公平、全面地看待孩子,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让孩子获得生命的尊严感和认同感。

关键词:角度;仰视;俯视;平视;斜视;环视

中图分类号:G6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7-064-1

仰视:蹲下来看孩子。切苹果一般总是以果蒂和果柄为点,竖着落刀,一分为二。如果把它横放在桌上,然后拦腰切开,就会发现苹果里有一个清晰的五角形的图案。这让人不免感叹,吃了多年的苹果,我们却从来没有发现过苹果里面竟然会有五角形图案,而仅仅换一种切法,就发现了鲜为人知的秘密。我们成人经常犯习惯性的错误,往往用自己的眼光和思维去对待孩子,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可能会把事情复杂化。仰视就是把孩子当成大人看待。这不仅仅是一种形体动作,更是一种情感姿态。只有降低了自己的“高度”,才能走进孩子的世界。在心理上“蹲下”了,才能和孩子站同一个视角看待和理解问题。“今天的汇报演出真精彩!”老师是这么认为的,孩子可不一定。这是因为:师生观看演出的视角不同,所看到的舞台表现也不同;师生的身高不同,所看到的节目精彩也不同。如果我们没有站在孩子的高度和角度去观察,那么,我们要允许学生说“不精彩”。

俯视:把孩子当孩子看。俯视与仰视并不矛盾,只是姿势与角度不同。俯视,是站在成人的高度把孩子当孩子看。孩子早期的集体生活会影响人的一生,而教师对孩子决定性的影响在于:潜意识中教师对待孩子的态度。态度不仅包括行为主体察觉的内容,还包括不被主体察觉的内容。有些存在于内心的东西,虽然不被察觉,却始终起着作用。这些内容是恒定不变的,除非有外人提醒并经过自我反省。我们都记得孩子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的时候,我们的眼神是宽容的、温和的,我们的面容是微笑的、慈祥的。我们允许他们摔跤、犯错,容忍他们慢慢来,因为他们仅仅是孩子。如今长大了,我们依然要用这样的眼神和面容对待他们,因为他们依然是孩子。所以,我们要允许孩子落作业、考不好、说个谎,要容忍他们一犯再犯,一错再错,如果我们以批评、训斥、惩罚的态度对待他们的错误,那就是教师的错了,因为我们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

平视:平等地看孩子。平等是对生命最好的馈赠,这是一种处事的心理、态度和方式。这种平等的教育理念,对生命的成长至关重要。一个人从小就生活在平等、尊重的环境中,长大了就会更平等地对待人和事。反之,从小就生活在棍棒、居高临下的训导或者宠物般溺爱中,就很难养成健康的人格,容易变得偏执,甚至容易走极端。在这个意义上说,平等教育不仅是对生命的最丰厚馈赠,也是对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性滋养。我们都曾经是个孩子,遗憾的是一旦长大成人之后,便很快遗忘了属于孩子的真正价值。为人师者,大凡都深谙因材施教、阳光普照的道理,然而,知易行难,鲜有教师会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每天清晨的问好,为何总是学生问候,老师回答,而不是老师先问候,学生再回答?难怪有孩子心里愤愤不平:你见着我只当没看见,我为什么要理睬你?批评、责罚孩子时,总是居高临下,指手划脚,于是孩子总是觉得低人一等,矮你一截,久而久之,自卑心理就形成了。对于教师来说,只有改变总是站着说话的习惯、弯腰教诲的形象,和孩子平等对话,用眼神平视交流,才能让孩子从小就获得生命平等的感性认知。

斜视:从侧面看孩子。很多时候,我们是从正面看孩子,看到的是我们眼中的孩子。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难道自己看到的还会有错吗?殊不知,孩子是一个“多面性”的存在,每个孩子都具有“多面性”,在不同的关系环境中会呈现出不同的方面。正如他们所呈现出的样子,特定的关系环境会将自我的特定方面表现出来。有时候,我们所看到的,并不是孩子最真实的一面。有孩子在老师的眼里勤奋好学,但同学反映劳动时总是偷工减料;有孩子老师看来活泼开朗,但同学反映背地里总爱说别人的坏话;有孩子学校里团结友爱,尊敬师长,家长却反映在家与老人没大没小,无理取闹。生活并非只有一种模式和价值,我们要学会宽容和理解,允许孩子有一定的空间来展示多面性,并从多个侧面倾听,这样才能正确地认识孩子。我们要多去了解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多与学生谈话,捕捉学生的思想动态,多观察学生的行为。行为是学生的内心读白,行为的暴露,也就代表了学生思想的践行。故观察是了解学生的有效途径。我们首先平时要做一个有心人,如看学生的上课态度,看学生的穿着打扮,看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等;其次要借学生来观察学生,我们所借的学生一定要是最让人信任的,能客观地将情况反映给你。用这种内外结合的方法更能全面地了解学生的信息。

环视:全面地看孩子。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与独特之处,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和缺点。教师需要有一双慧眼,要全面、客观地认识孩子,既要看到孩子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也要看到孩子的特点、优点和缺点。我们有时候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认为纠错、扶正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其实,这样做就像蹩脚的工匠,是不可能造出完美瓷器的。教师应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让孩子在自信中成长,也应正确面对孩子的不足,适时地引导和教育,使其成为改掉不良行为的动力。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如果教师爱他,爱他的全部,那么,他会因爱而爱。如果对孩子没有一个全面、客观的了解,那么教育就会失去方向,师生就会形同陌路。我们要深入到学生的学习、劳动、课外活动和课余生活中去才能全面而真实地观察到学生的各种表现。在观察中,要选择好观察点,要细心、敏感、警觉,注意突然的甚至是微小的变化。如:活泼的学生为什么突然沉默?守规矩的学生为什么迟到?我们要善于从学生身上的这些细微变化中探究学生的心理活动,从蛛丝马迹中掌握事物的本质,且不能先入为主,妄下结论。听其言,观其行,察其色,教师有意,学生无心,才能在自然条件下,把握观察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猜你喜欢

平视斜视角度
今天,我们因何而『平视世界』?
今天,我们因何而『平视世界』?
神奇的角度
平视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角度不同
人啊
平视
白内障术中局部注射麻醉导致的术后斜视及治疗
下斜肌切断术与下斜肌转位术治疗V征斜视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