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现代大学制度”合著论文的作者网络研究

2015-06-01余丰民

关键词:现代大学制度

余丰民

(浙江树人大学科学计量学研究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5)

“现代大学制度”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现代大学制度的含义、理论基础、价值及其制度建设等问题的研究上。①彭江:《国内关于现代大学制度的研究综述》,《现代大学教育》2005年第2期,第52-58页。我国“现代大学制度”是“针对我国大学所承担的现实使命,在解决数十年来大学制度存在积弊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大学制度”,②别敦荣:《我国现代大学制度探析》,《江苏高教》2004年第3期,第1-3页。是与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新的规范体系,其核心是在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指导下,大学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科学管理。③袁贵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推进高教改革和发展》,《中国高等教育》2000年第3期,第21-23页。《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探索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规律,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的新模式”,为现代大学制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提出了新的使命。

合著论文的作者网络研究一直是科学计量学和文献计量学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从目前国内已有的文献看,在教育学领域,关于作者合作网络研究已有非常成熟的研究体系,④汤建民:《国内教育学科论文合著情况研究——1998—2007CSSCI文献计量和作者合作图谱分析》,《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第55-60页。研究指标主要有“合作率、合作度、作者网络”等。也有文献针对“现代大学制度”研究论文进行了基于文献计量的研究与分析,如张倩、蔡文伯对1996—2012年核心期刊论文的发文数量与年份分布、研究主题分布、作者合著情况、核心作者测定、作者所在机构分布、来源期刊分布以及基金论文分布等维度进行文献计量分析。⑤张倩、蔡文伯:《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现代大学制度研究》,《高教探索》2014年第2期,第30-35页。在该文“作者合著情况”论述中,文章用定量的方法探讨了“合作率”“合作度”“核心作者”以及“核心机构”等问题。但在目前高等教育跨学科研究的背景下,很多问题需要不同学科和领域的研究者合作解决,之前的相关研究显然缺少用直观的视角来展现其合著论文作者网络的规模及大小。

关于合著论文的作者网络研究,主要是利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SNS),把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用图谱的方式直观地显示出来。⑥余丰民、汤建民:《情报学领域较大规模合著网络的可视化识别及其形成机制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8期,第41-46页。更有甚者,通过“作者-关键词”二维因子分析,把作者群与主要研究内容直观地显示在图谱中,①王磊:《国内学科服务领域的文献计量分析》,《情报杂志》2014年第4期,第77-83页。从而为相关研究者跟踪研究动态、寻求学术合作提供帮助。笔者以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来源文献,用“现代大学制度”进行篇名、关键词、主题词三个途径的检索,限定检索范围为“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筛选出可用于研究的相关学术论文1635篇。②检索时间为2014年10月2日,从论文质量考虑,将搜索范围定为“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进而应用文献计量原理和方法,通过社会网络分析软件,试图描绘出国内“现代大学制度”研究领域合著论文的作者网络、机构合作网络以及作者与关键词共现的二维网络等。

一、“现代大学制度”领域论文合著情况

(一)论文合著概况

在忽略作者重名的情况下,1635篇论文共有作者1788位(2315人次),共有合著论文540篇;论文的“合作度”(篇均作者数)和“合作率”(合著论文数/论文总数)分别为 1.42%和33.03%,与1998—2007年教育学科论文的平均合作度和合作率基本持平。③汤建民:《国内教育学科论文合著情况研究——1998—2007 CSSCI文献计量和作者合作图谱分析》,《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第55-60页。但从历年发展趋势看,“现代大学制度”研究的整体合作程度落后于教育科学总体的发展。表1显示,大部分论文的合著人数都在3人及以下,占总合著论文数的98.54%。

表1 论文合著概况统计

为从时间维度揭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领域论文合著情况,笔者特别统计了近十年的论文合著概况(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领域的研究论文数量和合著论文数量在近十年内是稳步增长的,同时合作率在整体上呈现出稳中有升的态势,说明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研究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与信息共享正在不断加强。

表2 近十年论文合著概况

(二)核心作者群选取

1635篇文献涉及1788位作者,其中有合作关系的作者计1061位,占总作者数的50.34%。由于合著作者人数众多,其产生的整体合作网络也非常庞大,不利于直观显示和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因此,笔者根据文献计量学家普赖斯对核心作者的测定结果——“核心作者中发文最少的作者所发论文数应等于核心作者中发文最多作者发文数平方根的0.749倍”④公式为N = 0.749× ,其中,N为核心作者候选人最低发文量,max是指发表论文最多作者的论文数量。出自李彩云:《情报科学1998—2005核心作者测评》,《情报科学》2007年第2期,第236-239页。提取核心作者群,以便直观地分析作者合著情况。

在这里,发表论文最多的作者发文数是13篇,计算得N=2.7篇;因此,发表论文数量在3篇及以上的作者为国内“现代大学制度”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共102位。表3列出了发表论文数量在4篇及以上的42位作者,别敦荣、周光礼、马陆亭和王洪才并列第一,均发表了13篇论文。

二、合著作者的共现关系

(一)作者网络

根据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102位核心作者的合著关系进行共现计算,并利用可视化软件Pajek绘制其合著网络(见图1)。

表3 论文发表数量最多的作者及其发表篇数/篇

图1 核心作者网络

在图1中,顶点大小表示核心作者发文数量的多少,连线粗细表示作者间合著论文次数的多少。图中作者网络是非连通的,所有作者群体网络密度仅为0.005,说明网络整体结构非常松散,核心作者间合作不多。在核心作者中,由两人组成的作者对有10对,三人组成的作者网络有3个,四人组成的作者网络有2个。其中,大连理工大学的任增元与刘元芳是整个网络中最稳定的合作对象,其次是厦门大学的洪真裁与陈武元;浙江工业大学的宣勇、张鹏与凌健是三人作者网络中合作最多的。值得一提的是,发表论文最多的别敦荣、周光礼、马陆亭和王洪才四人,均有其他核心作者与其合作,尽管合作次数不多。

(二)机构网络

在论文署名中,一个机构可以包括多个作者个体(包括核心作者和非核心作者),这样,机构的发文数会明显多于作者个人的发文数,机构间的合作数也就会远多于作者间的合作数;再加上研究人员的流动(访学、调动、读研等),会使合著论文的机构网络更加复杂。经统计,1635篇论文共有一级机构564个,为方便研究,笔者选取发表论文在5篇及以上的机构为“现代大学制度”研究论文的核心机构,共计102个。表4列出了发表论文在10篇及以上的38个一级机构。从表4可以看出,华中科技大学和厦门大学的论文数远高于其他机构;除教育部和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外,其余核心机构均来自高校,可以说高校是研究“现代大学制度”的主要阵地。

表4 发表论文最多的机构及其发文篇数(以一级机构统计)/篇

进一步对102个机构进行共现计算和可视化网络知识图谱的绘制,得到图2。与图1相比,图2是一个较大的连通网络,网络密度为0.0188。在这个网络中,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教育部和浙江大学等发文最多的机构成为最主要的节点。从合著次数看,机构内合著最多的是华中科技大学(13次),接下来依次为是浙江大学(12次),清华大学(9次),北京大学和厦门大学(各8次);机构外合著最多的是浙江大学,为10次(与7个机构有合著),其次是华中科技大学,为9次(与7个机构有合著),再次是教育部(与7个机构有合著)和厦门大学(与5个机构有合著),各为7次。另外,盐城工学院在“现代大学制度”研究领域有不俗表现,共发表论文24篇,机构内合著为6次,与外机构合著为6次(与4个机构有合著);而且,盐城工学院与苏州大学是合著次数最多的机构对之一(另一对是浙江大学和清华大学)。

图2 核心机构网络

三、隐性合作关系分析

相对于上述有着实际论文合著的显性合作关系而言,还有些作者间由于研究方向(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的相似性,通过相同的关键词而形成的一种新的隐藏的(潜在的)关系网络,可称之为“隐性合作关系”。①汤建民:《基于中文数据库的知识图谱绘制方法及应用:以创新研究论文的分析为例》,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18页。关键词是作者给出的最能代表文献主题的词汇,因此,对关键词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文献的研究热点和重点,进而分析其与作者间的共现多值矩阵,找到隐性合作关系。对1035篇论文的关键词进行词频统计,合并一些同义词,如把“高校”与“高等院校”“高等学院”合并为“高校”,经去重后,共有3421个关键词。表5列出了词频在15次及以上的54个高频关键词。这些关键词代表了国内“现代大学制度”研究领域的热点。

表5 高频关键词及其词频/次

将上述核心作者群与这些高频关键词进行逐一匹配,形成两者间的共现多值矩阵(见表6)。这样,每位核心作者的研究重点均可以在矩阵中表现出来。

表6 核心作者与高频关键词共现多值矩阵(部分)

然后,通过可视化软件Pajek,把这种关系(本质即关键词与作者的共现)用知识图谱直观地表示出来(见图3)。这里顶点大小并不代表实际发文量,而是代表作者累积关键词的词频。为更清晰地显示,笔者把矩阵中作者对应的关键词词频设定为2次及以上,并在作者前面加“★”符号,以示与关键词的区别;而且,去掉了“现代大学制度”这个与大多数核心作者均有共现的中心关键词,这样就删除了大批仅与这个中心关键词有联系的核心作者(位于图谱的角落)的连线,以减少图谱解读的干扰。

图3 核心作者-关键词二维因子共现知识图谱

在图3中形成了几个网络聚合点,作者的聚合点主要有马陆亭、周光礼、别荣敦、杨克瑞、钟秉林、焦志勇和孙霄兵等;关键词的聚合点主要有“学术权力”“教授治校”“高校”“办学自主权”和“内部治理结构”等。首先,可以非常直观地发现各核心作者的重点研究主题,如马陆亭的重点研究主题非常广泛,包含“高校治理、治理结构、学生权力、制度建设、大学章程、章程制定、教育规划、教育体制改革、自主办学、学术自由、学术权力和教授治校”等;再如杨克瑞的研究主题为“教授治校、教授治学、学术权力、大学评议会”等,进而可以引导相关研究者寻求科研合作,或者在研究过程中找出重要的相关文献作为参考资料。其次,可以了解有哪些作者在重点研究某个主题,如研究“学术权力”这个主题的作者主要有马陆亭、周光礼、祁占勇、刘献君、王冀生和柯文进等,从而可以发现一些隐性的合作关系。

四、总 结

通过对国内“现代大学制度”研究领域合著论文作者网络的分析,可以发现以下三点。

1.该领域的整体合作程度较低。合著论文(合作率)仅占三成,与高等教育学科的跨学科研究程度是不相称的,但从历年合作程度看,仍表现出稳中有升的态势。合著论文中绝大多数论文均只有3个及以下作者,因此其合作度(篇均作者数)也很低。建议该领域的作者加强合作,以提高科研产出的学术影响力。①邱均平、温芳芳:《作者合作程度与科研产出的相关性分析——基于“图书情报档案学”高产作者的计量分析》,《科技进步及对策》2011年第5期,第1-5页。

2.核心作者的网络密度较低。通过对核心作者的合著网络进行分析,发现其网络结构较为松散,难以形成规模较大的连通网络。但对合著论文作者所在的第一机构网络进行分析时,发现核心机构之间存在着一个以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教育部和浙江大学等机构为主要节点的较大的连通网络,其中浙江大学与清华大学、盐城工学院与苏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与厦门大学是该研究领域中相互合作最多的机构。

3.绘制了“作者-关键词”二维因子共现知识图谱。通过对核心作者与高频关键词的共现计算,构建了其多值矩阵,发现在图谱中形成了马陆亭、周光礼、别荣敦、杨克瑞、钟秉林、焦志勇、孙霄兵等作者聚合点和“学术权力”“教授治校”“高校”“办学自主权”“内部治理结构”等主题聚合点。通过图谱的解读,可以找出对某研究方向贡献较大的学者,发现各研究方向彼此的联系,从而有利于找到一些潜在的合作关系,进而引导相关研究者寻求科研合作。

当然,本文的研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合作度和合作率的概念一般是以某种期刊为统计对象的,而本文“借用”该概念用于作者的统计,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考证。二是本文把论文中的共同署名仅定义为“合著”,而非“合作”,是因为科研合作关系非常复杂,科研论文作为科研产生的重要成果,其署名往往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因此,本文的研究成果只能部分反映出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三是由于论文作者在关键词选择方面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加上作者重名问题难以统计,因此本文对国内“现代大学制度”研究现状的分析仍有局限性,希望能在未来的研究中加以完善。

猜你喜欢

现代大学制度
试论独立学院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路径
关于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探析
现代大学制度视角下高职院校制度建设研究
现代大学制度下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创新方向
现代大学制度下高校体育教学误区与对策研究
现代大学制度视域下大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研究
国际性 历史性 现实性
推进依法治校 依章管理大学
理性审视政府干预与大学自治
大学内部关系性契约治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