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航运开启智能时代

2015-05-31史婧力

中国船检 2015年9期
关键词:船级社能效航行

本刊记者 史婧力

在航运市场需求总体疲弱,运力过剩局面延续,运价持续下行的背景下,节能减排,已不仅是船东为满足国际公约最新要求、履行社会责任而采取的行动,而更成为企业降低成本、提升效益、应对低迷的利器。2015年9月2日,中国船级社(CCS)授予在天津新港船厂建造的中远散货运输(集团)有限公司40000DWT散货船“珍珠海”轮EOM(船舶能效实时在线综合监控附加标志),这是CCS首次授予船舶该附加标志。同时,中国船级社是首家在规范中明确提出船舶能效实时在线综合监控附加标志的船级社。而这一标志的诞生,也源于一套中国船级社与中散集团联合推出的“船舶能效在线智能管理系统”。

“系统”一小步,行业一大步

“船舶能效在线智能管理系统”软件产品满足中国船级社授予EOM附加标志检验的有关要求,并首次在新造船舶安装运行,通过严格的试航验证,满足规范检验要求。它汇聚了世界两大知名机构的经验、智慧和研究成果,包含船端版和岸基版软件,具有能效管理、能源管理、能耗设备工况监测、航行状态信息监测、航态分析、SEEMP管理、报表管理等功能模块。通过采集船舶硬件设备终端输出数据,包括主辅机和锅炉常规运行参数数据,记录轴功率、风速仪、水平仪、GPS、计程仪、测深仪等设备输出的船舶航行数据,并与岸基进行数据同步,实现船舶能耗设备工况、航行数据和能效数据的船、岸在线监控和分析功能。目前,这一系统已在19艘实船安装应用,今年还将在11艘营运船、38艘新造船上安装。国内某设计载重量297846吨的超大型矿砂船(VLOC)安装该系统后,对比同一航线的两个载货航次发现,航速可提高0.59节,周转量单耗降低0.011克/千吨·海里,每天油耗降低1.02吨,每海里油耗降低14.52kg,每载重吨油耗降低1.7kg。按每年执行4个航次每个航次航行80天每天节油1.02吨计算,每年可节省燃油326.4吨,节能降耗效果显著。

对于“船舶能效在线智能管理系统”的特点和优势,中国船级社能效推进工作组研究人员归纳指出,首先,系统实现了能效分析。以航行状态信息监测为例,船、岸管理人员能够通过监控对地航速的变化趋势,将有可能造成影响的转速、功率、油耗、风浪流等每小时的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并运用排除法确定影响能耗的因素,实时处理,确保船舶能耗始终处于最优状态。其次,系统实现了能耗的透明监测,设备油耗受航速、海况、天气等诸多因素影响,一般主机、辅机、锅炉的油耗依赖于船员人工填报,应用该系统后,公司管理层可独立获得真实的燃油消耗数据,建立真实有效的船队燃油消耗基数,建立奖惩机制、提高燃油效率。第三,系统可以存储设备运行参数,为故障分析或事故调查提供依据。第四,评估航次能效,根据采集到的数据,综合分析能耗异常航次的原因。如通过对姊妹船或同一船舶同一航线的载货量、航速、主机油耗及功率、海况等所监控到的不同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对比、指导。第五,减少船东“飞检”频次,在安装系统前,远洋船舶到港口后岸基管理一般要组织人员对船舶存油量进行测量核实,安装该系统后,可有效利用系统进行远程监控。

总体来讲,通过使用该软件系统,航运公司基于船舶航行设备实时运行参数数据及船舶能效指标,分析能效影响因素,同时满足船舶能效管理需求。该系统为船公司满足欧盟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要求提供支持,并为CCS船舶能效认证管理系统提供所需数据,可指导公司、船舶明确能源管理方案,提高整体运行效能寻找最佳节油方案,进一步降低船舶的营运成本,为航运公司创造更大价值。

携手推助绿色航运

作为中国散货运输行业的领军船队,中散集团一直致力于绿色航运,通过提高船舶能效技术、优化操作措施大力推动船舶节能减排。同时,针对远洋船舶长期在外运营、回国在港时间短的状况,集团也在积极探索能效管理的有效手段。而这些努力和需求,恰好与中国船级社技术优势和服务方向实现完美对接。

共同的愿望和目标让有着良好合作基础的两大机构再次携起手来。不久方案初步提出:为船舶开发一套智能管理系统,通过监测船舶耗能设备、航行设备运行状态参数,运用数据挖掘、智能优化等数据处理技术,实现能效管理、能源监测、主副机锅炉等能耗设备工况监测、航行状态信息监测、能效计划管理、欧盟MRV报表等功能,并能够进行岸基实时监控,更为优化地实现船舶能效管理。由于双方的想法不谋而合,因此方案很快成型,并进行了分工,CCS负责软件开发与技术支持,中散集团负责设备硬件支持。经过方案设计、数学模型开发,并经反复讨论修改,一套能够指导公司、船舶明确能源管理方案,提高整体运行效能,寻找最佳节油方案,进一步降低船舶营运成本,为航运公司创造更大价值的“船舶能效在线智能管理系统”诞生了。

中国船级社能效推进工作组研究人员表示,“船舶能效在线智能管理系统”的诞生顺应了市场需求,堪称船东与船级社合作的典范之作。首先,从国际海事组织(IMO)对排放逐步严格的要求来看,2011年7月11日至15日召开的第62届IMO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会议上,最终通过了针对船舶温室气体减排能效规则《73/78防污公约》(MARPOL公约)附则VI修正案。至此,船舶温室气体的减排开始强制实施。随之,2012年,IMO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推出了“船舶能效管理计划(SEEMP)”,制定了“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和“船舶能效营运指数(EEOI)”,将“船舶能效管理计划(SEEMP)”纳入MARPOL公约附则VI强制实施。两年之后,2014年3月31日至4月4日,IMO在伦敦召开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第66届会议(MEPC66),大会议题涉及能效相关问题(政策性问题),提出进一步提高航运能效的技术及操作措施,要求审议制定船舶燃油消耗量的数据收集系统。

其次,为了应对几年间层出不穷的规则,船东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探索。这期间,为了帮助客户面对不断升级的绿色规则,CCS也在不断进行服务升级,深化与细化服务手段和措施。在EEOI方面,提出了能效管理认证,并推出《船舶能效管理认证规范》,意在引导、帮助航运企业建立和完善具有行业特色的能效管理体系,使船舶能效可测量、监控和验证,并得到持续改进,以尽快适应并满足国家主管机关、国际组织、行业组织对船舶“环保、低碳”的强制性要求及指导性建议。在EEDI方面,CCS正式发布了全球首部针对节能、环保、工作环境的《绿色船舶规范》,旨在促进造船业、航运业和相关制造业优化升级,促进航运企业对新建船舶和现有船舶采取有效的技术与管理措施,在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船舶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和工作环境舒适的目标。在MRV方面,进行了制订MRV实施指南,对船东制订监测计划、实施监测及报告等提出建议并协助航运企业建立实施该法令条例所需的数据采集系统,构建集成式数据采集平台等措施。

优质服务,永远在路上

“船舶能效在线智能管理系统”推出后,CCS于2015年7月将其纳入到了《钢质海船入级规范》中,并成为附加标志之一,并辅以《船舶能效实时在线综合监测指南》、《船舶能效实时在线综合监测设备安装及检验指导》与《船舶能效实时在线综合监测设备配置及接口规范》予以规范指导。可以说,新造船有了附加标志EOM的倾情加盟,不仅为船东解决了实际问题,而且提高了船舶竞争力、市场认可度、租金及租出几率。

据中国船级社能效推进工作组研究人员介绍,船舶能效在线智能管理系统”在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后,其升级版(二期)开发工作已准备就绪。二期工作主要针对最佳航速、航行绩效、运营效率和运营效益四方面对系统进行研究开发。首先,最佳航速方面,将根据航次计划,预报抵港时间及距目的港的距离。航行过程中根据天气海况、设备工况、主机功率、船体效率等及时给出对航行计划执行情况的建议,实时评估船体效率、燃油消耗率。航行绩效方面,将基于航行中船舶设备各项参数的实时采集,建立能耗设备、单船、船队三层次的船舶能效评估方法和体系;通过对船舶航行的海况环境、航行污底、滑失率、船体阻力表现、航速、航线、载运能力等多因素综合分析,建立船舶航行绩效参数衡准体系,从而进行能效实时评估,并针对不同能效表现的船舶,生成相应的航行操作方案。运营效率方面,将通过船上航行设备数据采集,结合船舶航行、靠港等状态,统计船舶在营运过程中各环节所占用的时间,计算各航次时间段的航行和在港时间、在港率和在航率,整体评估船舶航行效率的高低,并与船队其他船舶比较,为公司评估运营效率、调度船舶运营提供依据。运营效益方面,以船舶航行数据为基础,结合典型航线、典型船型,根据航线运费、燃料价格、船舶折旧、物料投入、船员工资、岸基人员管理成本等,综合分析船舶营运效益,为航运部署决策提供支持,同时也为船东新造船提供选型依据。

中国船级社在水上交通安全和环保方面具有独特的社会责任和技术优势,为航运业节能减排贡献自己的力量,CCS将矢志不渝。

猜你喜欢

船级社能效航行
浅论执法中队如何在洪灾中发挥能效
从规范要求看各船级社对柴油机认可的差异化
到慧骃国的航行
高效电动机能效检测关键问题分析
数字化赋能节能服务智慧化创新能效管理
海洋美景
第六章 邂逅“胖胖号”
“能效之星”产品目录(2018)
潜艇
中国船级社实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