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豫籍老兵郭兴:擅使三枪打鬼子的游击队长“李向阳”

2015-05-30于洛浦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5年31期
关键词:李向阳辉县武工队

于洛浦

提起电影《平原游击队》,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一定不会陌生,影片中那位智勇双全、手使双枪、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抗日英雄游击队长李向阳更是令人敬仰。然而您是否知道,李向阳的原型之一就是原北疆军区司令员郭兴。

2015年8月的一个周末,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笔者前往河南省洛阳市的新疆军区洛阳干休所,拜访了传说中的“李向阳”——年逾九旬的八路军老战士郭兴。郭兴是河南省辉县人,16岁参加八路军,后任太行五分区武工队长、辉县抗日政府区长,曾获“太行山特级战斗英雄”称号。

循着郭老的回忆,我们一同走进了七十多年前那段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

v

投笔从戎的豫北少年

1924年,郭兴出生于河南省辉县高庄乡金章村一户普通农家。家里虽然不富裕,但开明的父亲还是让他进了村子里的小学堂。那时的教学条件不好,教材也很缺乏,但年幼的郭兴经过几年的文化学习,很快就成熟起来。由于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最艰难时期,地处太行山麓的辉县也没能逃过日本鬼子的袭扰。1938年,14岁的郭兴,目睹了日军在太行山区实行“三光政策”,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的暴行的暴行。祖国大地已安放不了一张书桌,只上了4年学的郭兴被迫辍学。那时他就对日本鬼子特别仇恨。

1940年的一天夜里,参加“百团大战”的一支八路军队伍恰巧路过郭兴的家乡,目睹过日本侵略者烧杀抢掠罪行的郭兴瞒着父母同其他15位同乡伙伴要求加入八路军。郭兴等16人报名后,负责征兵的指导员只要了另外15个人,偏偏把郭兴给拦下了,理由是年仅16岁的郭兴还没有枪高。部队不要他,他就跟着队伍跑。屁颠屁颠地跟着队伍跑了3天,也同指导员软磨硬泡了3天,郭兴终于被留了下来。

让他遗憾的是,他并未被分配到作战部队,而是被分到山西省平顺县抗日政府做通信员。不甘心的郭兴又找领导,提出要去作战部队,这样才能真刀真枪地打鬼子。领导了解到他上过4年学,是少有的知识分子后,便将他调往县公安局新成立的公安队任队长。16岁的郭兴手下一下子有了60多个兵,许多人对他这个毛头小子当队长不服气。为了证明自己,他苦练杀敌本领,尤其是射击,精准度日益提高,队友们不得不对这个还没枪高的郭队长另眼相看了。

正当郭兴要在公安队一展身手时,一个新的挑战又摆在了他的面前。因为他聪明机敏,很快得到部队首长的赏识,1941年,17岁的郭兴被任命为武工队队长,并派他回辉县老家组建敌后武工队。武工队队长的名头虽响,但人员装备却非常寒酸——出行前,部队领导只派给他两名战士、两支枪及3发子弹,并下达了一个在外人看来难以完成的任务:一年内要组建起一个连的兵力,要消灭105个敌人,其中要包括5名日军。

擅使三枪的武工队长

刚满17岁的郭兴带着两名战士及那个在外人看来难以完成的任务,在队友们依依不舍的送别声中走马上任了。虽然他面临的是一条困难重重且危机四伏的坎坷之旅,但对完成这个“指标”充满了信心的郭兴却一点也不紧张。

聪明的郭兴利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在消灭日伪军的同时逐渐武装起自己的队伍,他挑选了两支从伪军手中夺取的手枪别在腰上,成了一位“双枪队长”。后来,他怀里又揣着一把缴来的小手枪,射程虽然只有三五十米,但是可以防备万一,“双枪队长”又变成“三枪队长”了。

敌后武工队也慢慢由最初的3个人发展到40多人。由于害怕遭到袭击,日军往往是百余人一起出城“扫荡”,相对比较弱小的武工队不敢贸然进攻。眼看一年的期限就要到了,消灭5个日军的目标还远没有完成,郭兴有些按捺不住了:“冲进城去,杀他几个!”1941年12月份的一天中午,郭兴化装成日军小队长,骑上高头大马,和两个队员“威风凛凛”地来到日军盘踞的一座县城。当时,城门边,有一名日军带着两名伪军正在站岗,见“小队长”骑着高头大马过来,忙不迭地敬了个军礼。郭兴拔出双枪,不等那名日军反应过来,“啪!啪!”两声枪响,那名日军的脑袋已开了花。站在旁边的两名伪军还没搞清楚怎么回事,已被另外的两名队员击毙。郭兴他们冲进城内,快马加鞭向城内日军总部冲去。时值中午日军正休息,一些日本兵在街上闲逛,多数没带枪,只在腰里别一把刺刀。郭兴策马快跑,手拿双枪,和队员一起,见日军就打。随后郭兴他们向县城的后门跑去,也同样是见着街上的日军就开枪,打得他们死的死、伤的伤。短短20多分钟,整个县城已被搞得人仰马翻。等日军反应过来时,郭兴他们已跑出县城,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从此,辉县附近的日军一听到武工队就胆战心惊,郭兴的名字也在太行山区流传开来。

足智多谋的“李向阳”

《平原游击队》中神出鬼没的“李向阳”令日伪军闻风丧胆,而现实中的郭兴也同样是令敌人头痛心惊的“阴谋家”,在同日伪军的斗争中,打了许多漂亮仗。

1943年夏天,日军在太平洋的战事已出现了节节败退的局面。为供给前方,河南的日军在郭兴敌后武工队所在地区采取强取豪奪的方式,搜刮了10万多斤粮食,准备运往前线。这时,武工队接到上级命令:“不能让敌人运走一粒粮食。”接到命令后,郭兴苦思多时,终于有了“烧粮”妙计。

那一日,郭兴和3名队员化装成“日本鬼子”,赶着一辆装满杂草的马车来到了日军的粮仓前。七八名光着膀子的伪军正在划拳喝酒,身着日本军装冲进来的郭兴用日语大喊一声:“立正!”这些伪军被眼前这“皇军”的气势镇住了,马上站成了一排。郭兴的队员用手中的日本刺刀把这些伪军赶到了一个房间,并锁上了门。接着,郭兴他们卸下马车上的杂草、煤油和炸弹,一边向日军粮食上泼洒煤油,一边将一个又一个炸弹埋进了粮食里。扔下点燃的火把后,郭兴他们就立即撤离了现场。不一会儿,粮库上空冒起了滚滚浓烟,日军的整个粮仓变成了一片火海。“轰!轰!轰!”粮仓内的炸弹不断爆炸,日军不敢靠近,只能眼睁睁看着军粮被烧光。

1943年8月份,八路军一二九师发动了一场战役,重点打击占领河南省林县和辉县北部的日伪军。在战斗过程中,伪军一部被我军包围,辉县城内的一百多名伪军得到命令后连夜赶去增援。郭兴受命牵制这股伪军的行动,打破他们的增援计划。

当夜月黑星稀,郭兴带着6名队员悄悄埋伏到增援敌人必经之路一侧的玉米地里,不远处则是一个日军的炮楼。按说郭兴他们所处的位置并不好,一旦开战,他们可能两面受敌,但为了牵制增援的敌人,郭兴别无选择。他们刚埋伏好,不远处已传来杂乱的脚步声。一名队员靠近郭兴低声说道:“他们人太多了!要是咱们的大部队在这里就好了。”“大部队?”郭兴若有所思地低声说,“对,我们有大部队!”郭兴回头看了看不远处日军的炮楼,迅速制订作战计划:“等他们全部走过去后,咱们分两个方向打。你们4个人向炮楼的日军射击,我们3个人向路上的伪军开枪。咱们做媒人,给他们接个头。”

几分钟后,待最后一排伪军走过去,郭兴压低声音喊道:“打!”7个人分别向两个方向的敌人开火。突如其来的枪声一下让路上的伪军连滚带爬躲进玉米地。炮楼上突然枪声大作,玉米地里的伪军惊慌地叫道:“八路!八路!炮楼里头有八路!”他们被迫还击起来。看到敌人双方接上了火,队员们紧随郭兴悄悄撤离了。敌军双方一直打到天亮才停下来。等枪声停下来时,被围困的伪军已被八路军全部消灭。

此后,郭兴带领的武工队越战越勇,好戏连台。他率领的武工队被晋冀鲁豫军区授予“郭兴模范武工队”称号,他个人被太行军区授予“一级杀敌英雄”称号。郭兴的故事一时间在太行山区被老百姓传得神乎其神。

作为新华社记者的朱穆之也听到许多关于郭兴的传说,为了更真实地了解情况,朱穆之随后来郭兴所在的武工队采访,并写出长篇通讯《人民的旗帜——记太行群英会郭兴模范武工队》。上世纪50年代,敌后武工队的事迹成了小说《平原枪声》的素材,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平原游击队》公映后,“李向阳”的名字很快蜚声大江南北。

衛国戍边的郭司令

正当“李向阳”的故事随着电影《平原游击队》而为全国民众所熟悉时,作为一名老兵的郭兴却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其实,抗日战争胜利后,郭兴一直坚守在为新中国的成立、保家卫国及和平建设的第一线。

抗日战争胜利后,郭兴又参加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最后驻守新疆。郭兴一生组织指挥过大小战斗100余次,获抗日战争勋章、解放战争勋章、抗美援朝“自由独立勋章”,历任营长、副团长、团长、副师长、师长,北疆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

在郭兴眼里,“李向阳”之所以能成为传奇,靠的就是能打仗、打胜仗那股劲儿。郭老有感而发:“能打仗、打胜仗,关键在于指挥员!”到新疆工作后,无论训练还是管理,郭兴紧紧依靠各级干部,各项任务都完成得很出色,成为新时期“戈壁滩上的‘李向阳”。直到1988年,郭兴从北疆军区司令员岗位上离休,回到了新疆军区驻洛阳干休所安度晚年。

10多年来,郭老先后到各地作传统报告600余场,听众达150万人次。在他的牵头下,洛阳市还成立了由18位老同志组成的爱国主义报告团。他说,在有生之年能为党为民多做点事,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的1995年,电影《平原游击队》队长李向阳的生活原型郭兴、《铁道游击队》大队长刘洪的生活原型刘金山、《地雷战》民兵队长赵虎的生活原型于化虎,《芦荡火种》阿庆嫂的生活原型李兰丁、《小兵张嘎》的生活原型赵波和《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葛振林,在北京受到江泽民主席和中央军委领导的亲切接见。

2014年,郭兴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国家举办包括阅兵在内的纪念活动。作为一名老兵,郭兴很是振奋。最后,郭兴深有感触地对笔者说:“我们举办阅兵的目的,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纪念抗战,牢记能战方能止战!”

编辑 / 杨世莹

(E-mail?押shiying10@sina.com)

猜你喜欢

李向阳辉县武工队
大舅的抗战
辉县“绿红黄白”四大产业蓬勃发展
也谈辉县赵固区刻纹铜鉴的射礼画像
《世说新语 档案百年》第四十集 敌后武工队
扬州小巷
送信钻地道
真实的“武工队”都干啥
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辉县
清朝古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