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游戏方式提升幼儿歌唱活动的有效性

2015-05-30赵初

开心素质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范唱大公鸡歌唱

赵初

在学习一首新歌时,教师通常会先借用图片、动作来理解歌词,而后利用各种形式来反复演唱,以达到练习的效果。但很多时候会发现,一遍又一遍的机械练习让孩子们感到倦怠,原本快乐的歌唱对于孩子来说变成了一种负担。如何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让他们能够专注地参与活动呢?

根据行为心理学的理论,先有需要,然后明了目标,最后才会将潜在的“行为倾向”转化为实际的“具体行动”。即能够满足孩子合理需要的活动,他们自然趋向之。幼儿的学习态度与他们的需求是相关联的。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寓教于乐,可以提升幼儿歌唱活动的有效性。

下面以大班歌唱教学活动“喂鸡”为例,浅析如何以游戏方式来提升学习的有效性。

“喂鸡”是大班的一个歌唱活动,笔者修改了原歌曲的歌词。改编后的歌词是:我们家有一只鸡呀,什么鸡什么鸡?喔喔喔喔大公鸡呀,大公鸡大公鸡。大公鸡啊真有趣呀,真有趣真有趣。我们大家都爱它呀,我们大家都爱它都爱它。最初幼儿通过匹配图片,学习歌曲。在学会的基础上发散思维,由动物鸡,拓展到生活中的各种“机”。替换的是原歌曲中的第二句“喔喔喔喔大公鸡呀,大公鸡大公鸡”,把象声词和名词换掉,例如“呼啦啦啦洗衣机呀,洗衣机洗衣机”。

对于这样一个活动,笔者设计的游戏有以下特点:

一、给游戏赋予“任务意识”

教学活动中的游戏不同于扮演游戏,它有一定任务意识,孩子们在参与游戏化的教学活动时,就好像在进行通关挑战,教师需要的是设置关卡,提供帮助,引导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过关。

1.任务提出精准到位。新授活动开始,笔者首先范唱。为了引起孩子们的注意,笔者在每一次范唱前都提出任务,要求幼儿有目的地主动去听。

笔者在提出任务时力求准确清晰,让孩子能够迅速明白教师需要他做什么。繁杂的啰唆只会让孩子疲惫,甚至造成混乱。

2.任务完成及时验证。游戏中每一次任务是否完成,要及时给予孩子反馈和验证。通常这种验证都是教师亲自完成。有时是教师公布答案,有时是教师在幼儿获胜后带领他们鼓掌喝彩。其实,应该让孩子们学会自我验证。让孩子们学会问问自己:“到底对不对呢?我有什么办法验证呢?”

在第二遍范唱后,孩子根据笔者的范唱内容和自己的判断,匹配了空缺的图片,笔者问他们正确与否,大部分孩子都说“对”,但是有几个说“不对”。孩子们意识到意见不统一,就用疑惑的眼光看着笔者,想获得一些信息。笔者做出一副无奈的表情,并且反问:“我们有什么办法能够知道到底对还是不对呢?”几秒的寂静后,有一个孩子提出了要求:“你再唱一遍吧,我们不记得了。”

于是笔者放慢了速度,再次范唱,还特别在错的地方多停留了几秒。唱完之后孩子们都举手喊着:“错了,错了,我知道了!”笔者调整后,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对了!”笔者再次反问:“真的全对了吗?”孩子们的声音弱了很多。于是笔者抛出问题:“怎么验证?”这回更多的孩子提出:“你再唱一次吧。”这时,笔者让孩子们一起验证歌唱。

纠错游戏,对孩子来说充满了挑战,促使他们专心致志地进行活动。在设计游戏时把验证的悬念留给孩子,引导他们有验证的意识,掌握验证的方法。此时他们学会的不仅是一首歌,更是专注学习的习惯和热情。

二、给游戏添加“娱乐精神”

游戏是一种娱乐,所以设计的游戏要让孩子们喜欢玩,愿意参与。一般来说,追逐、合作、猜测、推理等都会赢得孩子们的喜欢。

1.设置“全游戏”的情境。这里提到的“全游戏”特指整个集体活动都是在游戏情境下完成的,而不是在某一个环节用某种游戏的口吻说说就算了。在“喂鸡”的歌唱活动中,教师始终都是“饲养宠物鸡的人”,不论是范唱、提问或是与孩子的回应,都是以这个角色的身份进行的。

倾听感受阶段:了解我的宠物大公鸡(出示玩具大公鸡)。

模仿学习阶段:认识大公鸡的朋友(小公鸡和花公鸡)。

模仿创编阶段:参观我家的鸡舍(拓展其他的“机”)。

2.设置“探秘”的情境。要吸引幼儿的注意,就要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设置一些问题情境,等待孩子去探秘,也是提高专注度的有效方法。

在学唱的阶段,笔者用“我的宠物是什么?我缺了哪些照片?这些是什么意思?大公鸡的朋友是谁”等一系列的问题导入,让孩子一边听、一边学,一边思考。每一次的唱歌,都成了他们期待下一个挑战的开始。

3.设置“意外”的情境。当孩子们能够在教师提供的内容中寻找到线索,并按照线索进行推理时,游戏就要更新升级了,因为这已经不足以激发他们的挑战热情了。

在歌唱中一直都是以动物鸡在演唱。从大公鸡到小公鸡,再到花公鸡。当教师提出去鸡舍时,孩子们的思维还停留在动物上。当第一张卡片“肯德基”被一个孩子翻出时,他们都大笑起来,因为这是一只意料之外的“鸡”。离开一楼餐厅的肯德基,后面又会出现什么惊喜的鸡?因为有了期待,学习的动机就不再依赖外在的调控,而是内在的需求。

三、给游戏融入“成功体验”

1.挑战的难易要适度。游戏应该是自由与轻松愉快的体验,所以给孩子提出的挑战任务要注意难度适中。难度过高,会造成幼儿的认知负担。

一般来说,在学习歌曲的初期,每一次只能提出一个相关的问题,让幼儿能够快速解决。在慢慢熟悉的基础上,教师的提问开始复杂,不仅数量可以增加,内容也可以拓展。

2.游戏的设计要有层次。在学习活动中设计的游戏是一个载体,以此激发孩子参与热情和挑战兴趣,所以游戏设计要有层次、有递进,帮助幼儿逐一解决遇到的问题。

游戏化的学习会帮助幼儿在学习活动中更为投入、专注,学习效率也会提高。

附:大班歌唱活动 “喂鸡”

活动目标

1.能用自然的、音量适中的声音基本准确地唱歌。

2.尝试在图片的提示下,替换歌词演唱。

3.享受唱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与歌曲歌词匹配的图谱。

2.仿编教具图:肯德基、照相机、直升机。

3.仿编歌词小图。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动物猜谜歌》

(二)倾听范唱,初步感受歌曲

1.初次倾听范唱,引发关注。

师:我家也有一只小动物,请你听一听是什么呢?

2.再次倾听,了解歌词大意。

(1)师:图示是不完整的,请听听少掉的部分唱了什么。

(2)幼儿贴图,完善图谱。

3.教师范唱,引导幼儿初步跟唱。

根据幼儿的图片排列顺序进行讨论,视情况进行调整。

(三)幼儿学唱歌曲

1.游戏中练习演唱。出示玩具鸡,教师在幼儿间一边传递一边演唱。唱完抽取一张纸条。

2.改编歌词进行演唱

(1)师:大公鸡要向你们介绍它的朋友,是谁?(出示小公鸡的图片)

(2)改编“小公鸡”歌词演唱。

(3)改编“花公鸡”歌词演唱。

(四)仿编歌曲

1.看图集体仿编新歌词。

(1)创编吃肯德基的声音,完善歌词并演唱。

(2)创编“咔嚓咔嚓照相机”。

(3)创编“轰隆轰隆直升机”。

2.幼儿每人拿自己的小图演唱。

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图,并确定要创编的歌词。

(来源:早期教育)

猜你喜欢

范唱大公鸡歌唱
大公鸡
我家有只“大公鸡”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新课改下小学音乐范唱教学策略初探
大公鸡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歌唱十月
范唱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音乐课堂中歌曲范唱的准确性与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