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书,不能太“挑食”

2015-05-30王淦生

开心素质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杂食阅读者科学知识

王淦生

阅读,这一昔日国人心目中公认的“雅好”,今天已经走向了两个极端——要么特“高雅”,阅读者非经典名著概不问津;要么特“浅薄”,阅读者整日深陷在由电脑、pad、手机等电子产品打造的“浅阅读”的泽国里难以自拔。而不管“深浅”,这两种类型的阅读,其读物选择基本上都局限在文学(尤其是小说)作品——尽管有雅有俗的范畴。其实,我们的阅读世界里本应当是更加琳琅满目丰富多彩的。像纪实、文史、军事、法律、科普、教育、养生……以及适合自己的各种门类的专业书籍,均应进入大众的“精神食谱”。

阅读上的这种“杂食”化,大而言之,可以提升我们的综合素养,使我们更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更好地解决我们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小而言之,可以保证我们的知识体系相对完整,使我们面对眼前这个纷纭复杂的世界时不致出现太多知识上的盲点。尤其是科普作品,这类既能给人以科学知识的滋养,又可以让我们开阔眼界的读物更应当成为我们的枕边书。在今天这样一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不具备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是很难在这个世界上立足的。一个多世纪以前,国内的有识之士们就呼唤“德先生”、“赛先生”驾临华夏大地,可是时至今日,我们很多人(包括青少年)还不太愿意和“赛先生”亲近。谓予不信,可以看看每年高考考生填报志愿——那些高分者有多少人乐意许身于科学研究事业?金融、经济、管理类专业始终高热不退,可没有科技的繁荣,哪来经济的腾飞?

也许让孩子们从小读点儿科普可以帮助他们培养起对科学的兴趣和感情。即便不带有任何功利性目的,科普作品里也是有着相当多的精品值得我们一读的。像我儿时读过的《十万个为什么》《昆虫记》等书,我当时就根本没把它们当科普书去读,阅读时总是享受着阅读文学作品时才体验到的快感。那种亲临奥妙的科技之境和陌生的生物王国所带来的神奇感受绝不是仅仅用一句“获得了科学知识”就可以形容的——那些书里更多地包含了社会的、哲学的、美学的甚至伦理的东西,这与我们阅读之前想象的科技的枯燥实在大相径庭。

最近读了卢国斌先生的一篇《为什么穷国多位于热带》,这篇千字文让我收获的绝不仅仅是有关地理学方面的知识,而是彻底改变了对热带地区民族的看法,甚而对他们产生出一种敬佩之心——他们的贫穷绝非由于他们不够勤劳或缺乏智慧,或是由于殖民者的过度掠夺,而是因为特别贫瘠的土地资源和非常恶劣的气候条件,使他们的付出难以得到应有的报偿甚至完全付之东流。可以干脆一点说,那里基本上就不适合人类生存。

一篇科普文章,让我汲取的不仅是自然知识,更有社会知识乃至一种人文情怀——让我为自己出生在一片四季分明、风调雨顺的土地上而倍觉幸运,甚至还萌生出一丝敬意——苦苦挣扎在恶劣环境下而生存下来的人们。读一篇科普短文,能有如此收益,真的很值。

说这么多,归结到一点:读书,不能太“挑食”;“杂食”,更有利于人的自我完善。

猜你喜欢

杂食阅读者科学知识
蜗牛看牙医
“杂食”的一代
阅读者的春天
“青春阅读者”——教师读书会纪实
为什么有些人能成为终身阅读者
阅读者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浅谈日本饮食文化的特点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