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

2015-05-30胡凌燕

理论观察 2015年4期
关键词:社会化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胡凌燕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突破了传统教育的形式局限,借助多元化的落实途径来进一步优化当代高校思政教育模式,让当代大学生更好、更快速地接触社会、融入社会。本文首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实现工具进行分析,而后依据高校思政教育社会化特点,提出一系列有效实现高效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方法,期望能有效改善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升当代学子的思想政治领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4 — 0137 — 02

高校思想政治社会化必将成为新时代思政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必会在教育界引起新的一场教育改革,其能为当代高校改进教学方案、改善教学效果提供强有力的依据。所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即是指当代高校立足于社会,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以及经济市场要求,通过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可用资源,在根本上完成高校思政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统一、相协调、相融合的过程,其要求高校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管在思想观念上还是在落实内容上都务必要遵循社会化特点。那么当代高校应当如何结合自身工作以及社会资源来完成新一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呢?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入手,分析当代高校能够借助的社会化实现工具,而后参考应用工具,提出一系列有效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策略与方法,望能对未来我国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贯切落实有所帮助。

一、高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应用工具分析

一般而言,高校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就需选择适当、高效、可行的应用工具,具体表现为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媒介等各个方面,而本文则从主体、内容、媒介三方面着手,深入分析与研究当代高校应当如何利用这些工具来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目标。

(一)高校如何借助教育主体来实现思政教育社会化

众所周知,高校的教育主体主要有教育者以及受教育者两群体,在正常情况下高校都应当促进教育者以及受教育者朝社会化的方向发展,并且对于这两种群体所引用的工具以及方法都是不相同的,下面则分别对以上两种群体进行详细分析。

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要贯切落实好所有工作项目,就务必要遵循社会化,绝不能够只顾讲授内容而忽视与时俱进,务必要了解与掌握时代最新的信息动态与先进的技术方法,深入分析研究现阶段广大社会群众所了解的社会问题。唯有如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方可以将社会需求灵活地放置在教学项目上,在处理受教育者各项问题时,方可以真正地把握问题尺度,方可以在根本上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除此以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还需求教育者务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借用学校以及社会的各种资源来打造出多样化、统一化、全方位的教育网络体系,从而行之有效地将学校、社会、家庭联系起来,为进一步地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在了解、获取、积累知识的过程里,会通过自身的社会经历而对新学习的知识进行进一步地判断、分析、整理,并且将自身所分析的结果转化为自己对知识的见解,从而形成社会化特质。目前先进的科学技术也为当代受教育者提供了快捷高效的学习条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能够快速有效地借助互联网手段来得到自身所需的数据资料,因此也使得自身对高校思政教育的知识内容的见解变得更加全面,也让自身的知识见解更加适应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样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也会通过互联网获取到一些和知识内容相冲突的信息资料,这种问题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当代受教育者的知识接收速度。

(二)高校如何借助教育媒介来实现思政教育社会化

当前高校可利用的教育媒介比较多,本文则将以网络与社会实践作为例子来进一步阐述当代高校如何借助媒介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

一是网络。目前网络上也出现了有关高校思政教育的网页内容,比如两课在线,而且有的思政教育网页会粘贴一些当代人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并且会提供实时的在线问答功能,为广大网络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应用服务,可是有的网页仅仅粘贴信息资料并没有实时地更新网页页面信息,从而导致大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效率较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认识较差。所以,网络的社会化不单单需求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以及专业化的知识修养,而且还需求这些教育者能够灵活地借助网络上的信息资源,行之有效地建设出全国高校联网系统,为广大大学生提供安全、高效、快捷的学习平台。除此以外,媒体应当合理地参与网络建设工作,通过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在强大的互联网上进行一场实时的思想政治教育项目,与此同时他们还应当为广大青年的健康成长而适当地过滤不良信息,不断打造出健康、良好、安全、和谐的网络氛围。

二是社会实践。正常情况下,当代高校学子均是长期处于半封闭式的大学生活当中,对外面社会的了解是非常少的,所以高校应当借助社会实践这种形式来尽可能地拉近大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距离,让大学生能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感受、领悟、了解与掌握当代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并且懂得如何灵活地将自身在学校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当中,从而不断地提升自身道德素养水平。虽然随着时代的迁移,社会实践的具体内容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可是就目前高校社会实践项目的落实情况来看,一些相关部门却过分关注社会实践的方式以及结果,使得整个高校的社会实践项目逐渐出现“变味”问题。例如一些高校通过新闻媒体的形式来宣扬社会实践的结果,不断追求着较高评价的政绩,从而削弱了当代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与积极性。

(三)高校如何借助教育内容来实现思政教育社会化

当代高校要全面、高效地完成思政教育社会化,就需关注与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并将其贯切落实到日常的教育项目当中,让学生能够在生活、学习、工作等各方面都了解、学习到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该做法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首先,关注与重视对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宣传与教育。众所周知,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是全面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社会化的根本条件,是培养当代大学生养成崇高素质的关键途径,所以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当重视对大学生价值观念、人生目标、理想方向、生活态度等方面的教育,适当地引导大学生正视人生、正视世界。再者,加大对道德观的宣传与教育力度。所谓的道德观并不单单指受教育者的个人修养,具有较优秀道德观的人会主动、积极、自觉地维护自身与其他人之间的友好关系,所以当代高校落实道德观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讓大学生自觉养成符合当代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能力与素质。与此同时,高校不但要强化集体思想的教育,还要着重关注与重视职业、家庭等各个方面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最重要的一点是始终坚持对政治观以及法制观的教育工作。一般而言,一旦人的政治观与法制观出现偏差,就会非常容易使人逐渐走向极端,容易做出触犯社会道德与法律法规底线的行为举止,甚至弄出违法犯罪的重要事件。由此可见,高校务必要对当代大学生落实到在政治观以及法制观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他们在身心上都了解与认识到何种行为是社会接纳的、何种行为是社会与道德禁止的,从而在根本上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奠定重要的人才基础。

二、高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有效方法分析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而言,高校不管应用何种工具来落实社会化工作,时刻都离不开当代政府的支持与帮助,所以当地政府认识与承担自身的职责是全面完成当代高校思政教育社会化的基本前提,同时针对不同的落实对象,高校所选择的方法以及形式都会有所不同,而当代大学生是教育的关键主体,高校能够选择如下几种方法来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工作:首先,定期进行多样化、丰富化、高效化、合理化的社会实践项目,比如寒暑假社会调查等,让学生通过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来解决传统教育工作内所无法深入认识与掌握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以及专业知识水平。其次,增强高校思政教育社会化信息的协同性、一致性,这主要需求社会的各个组织应当与高校站在教育的同一阵线,共同传统一致的积极消息,并且通过各社会力量来行之有效地打造出现代化、开放式、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再者,加强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力度,社会群众要进一步地解决与落实好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就不应当仅仅局限于社会思想道德观念领域,更主要的是应当得到社会经济的根本支持,从而使广大群众能够有能力、有实力地解决相关问题。同时,高校应当通过直接性教育与间接性教育两种形式来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工作,而所谓的直接性教育就是使当代大学生清晰地了解、认识并掌握到当代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工作的根本目的、主要内容、落实方向等信息的过程,而间接性教育就是借助外接的社会环境来让学生通过相关的社会实践来增强当代高校的思政教育社会化程度。除此以外,高校最应当重视的是校园环境建设这方面工作,因为只有具备良好、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才能让当代大学生潜移默化地接收思政教育社会化知识,为此高校务必积极地关注与支持校园物质环境以及精神环境的构建工作,营造和諧、健康的当代校园文化氛围,让广大大学生能够在生活、学习过程中正确、适当地转变自身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不断推动当代高校思政教育社会化发展逐渐趋向于无意识化方向转变。

综上所述,高校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就务必要认真地分析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与特点,从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媒介、教育方法等方面着手深入研究一些适应社会要求的思政教育社会化应用工具,并且依据不同的教育对象以及落实环境,选择科学、恰当的方法来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工作,从而让当代大学生在思想上、行为上关注与支持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

〔参 考 文 献〕

〔1〕 马李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 新疆师范大学,2010.

〔2〕 孙艳梅.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 西南政法大学,2010.

〔3〕 陈清华.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2006.

〔4〕 杨亚非. 政治社会化视域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 现代教育管理,2011,(03).

〔5〕 林伯海,周至涯.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及其主体性的要素构成新探〔J〕. 思想教育研究,2011,(02).

〔6〕 赵国利. 政治社会化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11).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社会化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