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反腐倡廉视阈中制度伦理的作用

2015-05-30卢金玲斯亚平

理论观察 2015年4期
关键词:反腐倡廉制度创新

卢金玲 斯亚平

[摘 要]制度伦理是指对正式性社会组织结构和运行的价值反思及诉求和对制度安排的道德性如何进行建设的伦理引导,它是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逐步走向深入和由于发展所造成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的背景下,日渐被人们关注的一个概念。权力腐败被认为是当今社会中许多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因其巨大的破坏性而被称为“政治之癌”。产生权力腐败的原因有许多,但制度伦理的不完善是最关键的原因之一。制度伦理不仅是公务人员正确行使职能的基础,也是公务人员顺利行使职能的保证,更是公务人员进行公务活动时的向导。

[关键词]制度伦理;反腐倡廉;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4 — 0066 — 02

引言

任何一个伦理概念的提出都是有其社会背景的,都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而存在的,“制度伦理”的提出就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制度创新的这一社会变迁基本路径选择的思考。在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国社会出现了各种各种的社会问题,其中,“权力腐败”是民众关注度最高的话题,因此,如何破解反腐难题,是摆在我们党和政府面前急迫且紧要的任务。笔者通过对制度伦理概念提出的背景和制度伦理在我国的发展进行分析认为,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引入制度伦理视角是反腐工作理念转变的一个重大创新。“制度伦理是指蕴含在制度安排中的伦理价值、道德原则以及在制度运行中非这样不可的道德实践要求。制度伦理研究既包括对制度是否具有合道德性的伦理评价,也包括对制度安排的道德性如何进行建设的伦理指引”,〔1〕(P209)可以看出,制度伦理不仅为反腐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也为反腐工作提供了行为导向。现有的反腐倡廉机制的不完善,使得公民对政府行为、政府对公民行为和公务人员对自身行为与机构内他人行为难以有准确的预期,从而造成了各主体之间的信任危机和各主体行为失控危机。在反腐工作中构建制度伦理则在于完善反腐倡廉机制和各项制度,从而解决信任危机和行为失控危机,最终在良好的预期中濡养出公民美德精神和公务人员职业道德精神。

“制度伦理的实质就是关于制度和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关系问题。只有在这种理解中,制度伦理才能得到深层的说明,才能避免抽象地谈论制度伦理问题”。〔2〕所以,抽象地谈论制度伦理是毫无意义的,它不仅包括对制度的伦理评价,也包括对制度安排的道德性如何建设的引导,因此,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引入制度伦理不仅仅是用其对现有的反腐倡廉制度的进行伦理评价,更为重要的是使制度伦理在制度安排和执行的实践中起到理论基础、行为导向和保障的作用。

一、制度伦理是公务人员正确行使职能的基础

制度伦理为反腐倡廉提供了道德理论基础和制度基础,相应地,公务人员的行政活动也就具备了思想上和制度上的依据。

(一)制度伦理为反腐倡廉提供了道德理论基础

制度伦理内含了对制度的合道德性的伦理分析和对制度体系构建和制度的执行提出了符合伦理要求的价值引导。公务人员面对要处理的问题,其行为一方面取决于公务人员自身对问题的认识,更为重要的一方面在于是否存在一个可供公务人员进行行为选择的价值依据。如果这样一个依据不存在,仅仅依靠公务员自身素养和知识来进行选择,就必然存在一个价值选择混乱的难题。制度伦理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这样一个价值选择混乱的难题,它明确提出了什么样的价值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什么样的价值是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可以说,制度伦理为反腐倡廉工作提供了道德理论基础,为公务人员行使职能提供思想理論的支撑。

(二)制度伦理为反腐倡廉提供了制度基础

制度伦理以其明文化和强制性为主要特征。在公务人员行使职能的过程中,制度伦理为公务人员提供了明确、详细的行为准则,使公务人员在履行职能的活动中对自己的行为有相对准确的预期。这样,当公务人员执行公务时不仅能够有章可循,同时也能够合理预期自己行为所产生的影响,这对公务人员来讲是至关重要的。马克思曾讲,“‘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3〕(P103)在行政活动中,“利益”是绕不开的话题。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上下大力倡导公共利益至上,忽视甚至扼杀个人利益;改革开放之后,个人意识开始苏醒,自我需求逐渐释放,个人利益成为大多数人的追求。不管是“公共利益至上”还是“个人利益至上”,实践证明,过分强调其中任何一个都会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马克思讲到,“正确理解的个人利益是整个道德的基础”。〔3〕(P166)制度伦理以其强制性的制度明确公务员的权利和义务,尊重其应得的利益。通过制度伦理,一方面可满足公务人员最基础的生活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满足公务人员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

二、制度伦理是公务人员顺利行使职能的保证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他必定受其所处社会环境中的价值观的影响。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是公务员顺利行使职能的保证,所以,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以提高全体公民的道德自觉是一个社会道德建设的根本目的。制度伦理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对人们的道德自觉提供了直接而有效的伦理支撑、道德导引和行为规范。

(一)制度伦理促使全社会形成道德自觉的风气

“加强社会的道德建设不仅要着眼于如何增进主体的道德意识,更要着眼培养主体的道德自觉”。〔4〕(P169)要养成道德自觉,必先培养道德意识。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因此,人的意识和行为必定受其所处社会环境所蕴涵的价值观的影响。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是公务员顺利行使职能的保证。在此,我们引入“制度伦理环境”这一概念,“制度伦理环境是指一定的制度建设或制度安排给社会成员所提供的道德养成和道德遵守的社会生活空间”。〔4〕(P179) “道德建设和制度安排是构成社会道德秩序的两个方面”,〔4〕(P179)在反腐倡廉中引入制度伦理,一方面,制度伦理将部分伦理观点融合于制度之中,这样,制度强制性和伦理说服力不仅使社会公众对公务人员为行使职能所采取的种种措施予以理解和支持,同时公务人员也能够对自己进行准确的职能定位,从而建立起公民和公共部门之间友好、信任的桥梁;另一方面,制度伦理以其完备的制度建设使社会公众和公共部门两者对彼此所要采取的各项措施有比较准确的预期,从而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致采取盲目的行动。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制度伦理可以促使全社会形成道德自觉的风气,这对于反腐倡廉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制度伦理的明文化和强制性特征

制度伦理在为廉政制度建设提供了道德理论基础的同时,也用其明文化和强制性的特征为公务人员顺利行使职能提供了依据和保证。这主要表现在:(1)制度伦理可以有效地约束和规范政治权利的运作。自西方近代以来,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和政治改良的根本目标就是限制和规范宗教神权和世俗王权,资产阶级的这一政治文明成果经过创造性的转化,应当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制度伦理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目前已形成了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2)制度伦理可以保护和解放广大领导干部。权力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领导干部拥有的权力越大,其作為也就可能越大,也就越有可能更好地实现自我的价值;另一方面,权力具有自我膨胀性,领导干部拥有的权力很有可能成为其贪污腐败的筹码。制度伦理为社会成员的道德遵守提供了“硬”约束,它以其严格、合理、明确的廉政制度不仅保证领导干部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更为重要的是,它是领导干部顺利履行职能的可靠保证。

三、制度伦理为公务活动的进行提供了向导

促进党风廉政制度的完善理路应该重在制度伦理的确定和引领。如果在意识和行为上确立了思想和行动的基础,那么公务人员就会自觉培养自己的职业精神、正确规范自己的行政行为。制度伦理以其道德性、明确性向世人阐释了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它不仅为反腐倡廉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更为公务人员和社会公众的公共行为提供了向导。

(一)制度伦理为公务人员合理行使职能提供了向导

弗洛姆在其著作《为自己的人》中讲到,“人并非一定是邪恶的,只有当适合他成长与发展的条件缺乏时,他才会变的邪恶。邪恶本身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缺乏善良,未能实现生命的结果。”〔5〕(P200)现实社会中的腐败问题的原因不能简单地归于“人性恶”,它更与政治生态环境密切相关。比如在制度层面上,一个完善的行政体制是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而现有的政治体制不够完善,致使公务人员在晋升、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等方面受阻。这时,当事公务员就会选择另外一种方式来弥补自己在上述等方面未得到的满足,然而,这时的选择往往是具有破坏性的。制度伦理以其尽可能完善、合理的制度建设来为公务人员合理行使职能、维护自身正当权益提供了向导,使公务人员能够在行政体系当中取得自己的正当所得,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二)制度伦理为社会公众的公共行为提供了指引

社会公众的组织结构大多是结构松散型的,又加之公众文化程度和地方文化习俗的差异,其公共行为具有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制度伦理体系可使社会公众对公共部门的职能定位认识更加准确,对公共部门所要采取的公共活动作出理性判断,同时,根据这种理性判断采取合理的公共行为。另外,在行政活动进行过程中,社会公众可根据具体的制度伦理要求来对公共部门和行政人员的活动予以监督,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社会公众的最大利益。

〔参 考 文 献〕

〔1〕靳凤林.制度伦理与官员道德——当代中国政治伦理结构性转型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施惠玲.制度伦理研究评述〔J〕.哲学动态,2000,(12).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4〕李仁武.制度伦理研究——探寻公共道德理性的生成路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弗洛姆.为自己的人〔M〕.上海:三联书店,1988.

〔责任编辑:张 港〕

猜你喜欢

反腐倡廉制度创新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创新研究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德育为本,弘扬清风正气
制度视域下政府生态责任完善的法制保障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反腐倡廉大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策略研究
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电子政务: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
积极运用“黄绿红”三色管控保廉工作法,助力电力企业打造反腐倡廉生态机制建设
从国家治理看审计反腐倡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