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内涵与途径

2015-05-30张兵

理论观察 2015年4期
关键词:统一性人民性党性

张兵

[摘 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是我们党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立场和基本态度。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讲党性,核心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讲人民性,就是要坚持以师生为本的工作导向。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实现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要走群众路线,要始终围绕师生、依靠师生、服务师生,要坚持引领性、体现创新性、凸显服务性、体现全员性,切实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师生心声统一起来。

[关键词]党性;人民性;统一性;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4 — 0005 — 02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19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宣传思想工作的党性和人民性问题,他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这一重大论断,是我们党宣传思想理论的重大创新,为做好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高等学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时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坚持好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对于实现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一、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本质要求

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是我们党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立场和基本态度,是对全党宣传思想工作的普遍性要求。宣传思想工作的党性与人民性关系,本质上是党与人民关系在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体现。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章》明确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奋斗目标和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决定了党和人民关系的一致性,同时也决定了宣传思想工作的党性和人民性是相统一、相一致的”①。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坚持党性也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了人民性就是坚持了党性,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同样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讲党性,核心问题就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习近平指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讲党性。”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生动体现,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基石。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高校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广大师生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始终坚持壮大主流舆论宣传,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更好地传递党的声音、反映师生心声、展示社会主流、提振师生精神。要加强对校园热点的引导,利用好校园媒体对学校重大部署进行政策解读,引导师生多看主流、多看本质、多看光明面,促进形成健康校园心态。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讲人民性,就是要坚持以师生为本的工作导向。要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的根本任务,坚持为了学生、依靠教工、服务人民。要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研究新形势下高校不同师生群体的思想文化需求。不但要做好青年学生的思想工作,也要重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思想工作,还要做好特殊群体、新群体、弱势群体的工作,把工作真正做到师生的心坎上。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坚持人民性还要把服务师生和教育师生相融合,把发挥师生的智慧和满足师生的需求有效结合起来。要引导师生参与学校重大事项决策,在汇聚师生智慧、凝聚师生共识、集聚师生合力中提高师生的思想认同。

坚持党性,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才能有明确的立场,才能办好社会主义大学;坚持人民性,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才能“接地气”、有效果。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统一好、实践好党性和人民性,宣传思想工作部门就必须既要旗帜鲜明宣传党的主张,也要紧贴实际反映群众心声;既要教育广大学生,又要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既要当好党的“喉舌”,又要做好学校联系师生的桥梁和纽带。

二、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实现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要走群众路线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围绕师生。列宁的建党学说指出,党是人民的代言人,是工人阶级的“最高形式”和“有组织的部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部门是高校师生的“代言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凝聚功能,其功能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就是要围绕师生的现实问题和师生的思想实际。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围绕师生,就是要始终坚持以师生为本,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师生的个性特征,把维护师生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师生对高品质精神文化的需求。要把宣传工作的视角对准师生的现实生活,深挖广大师生所体现的思想内涵,激励师生为共同目标奋斗。要推进校务公开和党务公开,让师生切身感受学校的发展变化,减少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误解。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依靠师生。依靠基层是开展好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根基。高校中没有师生互动的宣传思想工作肯定是没有力量的。这正如列宁在其《给同志们的信(关于党内多数派机关报的出版)》中所指出的,“我们请求所有的人,尤其是工人,给我们写通信稿。让广大工人有更多的机会给我们的报纸写稿子,可以是各种问题,要尽量多写一些自己的日常生活和感兴趣的问题,或者工作情况,没有这些材料,社会民主党的机关报就是一文不值,那么也就不配称之为社会民主党的机关报”②,这里所强调的就是宣传思想工作要依靠群众。高校要把师生作为老师,汲取师生智慧,使宣传思想工作情理交融,赢得师生认同认知。要动员教学名师、学习标兵、道德模范亲口宣讲,丰富宣传思想工作的路径方法,引导师生自我教育。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服务师生。服务群众是由党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同样,服务师生就是高等学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旨归。马克思恩格斯在其《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运动时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人謀利的独立的运动。那么,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坚持人民性,就是要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标准和全部工作的落脚点,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利益作为所有工作的出发点”③,在工作中牢固树立以师生为中心的导向,相信师生、依靠师生。具体来讲,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开展高品位和个性化的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满足师生多层次和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还要构建科学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疏导不良情绪,化解各种矛盾,营造健康向上、开放包容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师生心声有机统一起来

要坚持引领性,加强主流引导。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始终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和通俗化。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教育为重点,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将“中国梦”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之中,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正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应做好理论“转换”工作,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转化为师生爱听、便于理解、易于接受的话语体系。要准确判断当前世界文化交流交锋的现实,客观认识指导思想一元化与师生思想观念多样化的关系,不断适应师生思想特点,满足师生不同的文化需求,让主流思想舆论在师生中入眼、入耳、人心。

要体现创新性,开拓宣传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当前的宣传思想工作,比之前任何时候都更为需要不断创新。高校应创新思想引领、精神塑造、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时代性和实效性。要发挥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家教授的优势,加强学校智库建设,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学理性。当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也要主动适应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有效应对不断涌现的微博、微信等新的传播方式对传统校园宣传带来的挑战。要积极占领网络宣传阵地,顺应师生信息交往趋势,大力发展特色校园网络文化,将主流媒体的权威性渗透到新媒体之中。要促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相互融合,构建文字有力、广播有声、电视有形、网络有度的高校媒体新格局。要深入研究在学分制改革和后勤社会化背景下学生传统班级功能弱化的情况,不断拓展新载体,主动占领学生公寓、学生社团等宣传思想工作阵地。

要凸显服务性,丰富宣传教育功能。习近平同志强调,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要把服务群众和教育、引导群众有效结合起来,把群众满足需求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具体到高校来讲,就是要把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把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开展“走转改”活动是提高新闻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有效形式,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也要坚持“走转改”,走进生活实际,了解师生所需,着眼师生实际。对于在校学生,要针对他们的就业、学业和生活实际,切实帮助解决他们思想困惑、心理困扰、经济困难、就业困境,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学校关爱和政府温暖。高校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最多,影响也最为直接,应该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注重政治上引导、专业上培育、生活上关心,促进教师履行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要体现全员性,构建大宣传格局。高校党委要不断提高领导宣传思想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引导全校各单位各部门齐抓共管,唱好“大合唱”,形成“立体声”。要始终坚持“把宣传思想工作和学校各个方面的具体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和各部门各司其责的大宣传思想工作格局”④。党委宣传部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站在全局高度,为学校党委做好参谋和助手,动员全校力量参与到宣传思想工作中去。全校各部门也要在制定政策、出台措施时,充分考虑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充分考虑价值导向、舆情民意和实际效果。要把宣传思想工作的触角延伸到教学科研一线,延伸到学生班级、学生社团、学生宿舍,动员党员、干部和广大学生不做局外人,不当旁观者,积极参与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实现宣传思想工作的广泛覆盖。

〔参 考 文 献〕

〔1〕尹德树.文化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与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89.

〔2〕列寧全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86-87.

〔3〕秋石.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J〕.求是,2013,(11):15.

〔4〕钱润光.推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发展〔J〕.社会主义论坛,2013,(12):52.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统一性人民性党性
试论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
把牢信访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统一性分析
新世纪以来澳大利亚“质量标准驱动”的高等教育改革:演变、特征及启示
通过“同案不同判”浅议司法统一性问题
试论中国梦视野下中国共产党的党性与人民性统一性理论研究
立法人民性的四条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