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实践及完善建议

2015-05-30郜蓉

2015年45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完善农村

郜蓉

摘 要: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全面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发展普惠金融”。2014年4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在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方面,一些发展中国家进行了积极探索,我国部分金融机构和地区也进行了有益实践,为建立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积累了经验。因此,本文总结、借鉴部分发展中国家和我国部分金融机构、地区的做法和实践,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发展我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议,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普惠金融;完善

1.部分發展中国家开展农村普惠金融的做法

1.1小额信贷模式

孟加拉国是近代小额信贷的发源地,非政府组织的格莱珉银行是小额信贷机构的成功典范,贷款对象为最贫困的农户,特别是贫困妇女,运行框架采用无抵押担保、小组联保、分批贷放、分期偿还的方式。马来西亚小额信贷的特点是依靠财政支持(政府提供大量的无息贷款),信贷的对象也是最贫困农村人口。

1.2银行代理模式

巴西将非银行机构,如药店、邮局等为银行代理机构,通过将银行功能分解外包给代理机构,向农村提供广泛金融服务,如开立和管理存款账户、开展贷前调查等。同时,出台系列综合政策,使得其运营成本更低,能够大范围、多形式向农村提供金融服务。

1.3手机银行模式

2007年,英国移动运营集团沃达丰在肯尼亚推出手机支付产品M-Pesa,开创了手机银行服务先河,2007年6月,该产品拥有17.5万用户、577家服务代理商。占全国人口70%的农民无需使用现金即可互相交易。而该年全国平均每十万人才拥有1.5家银行机构服务和1台ATM机。

1.4政府推动模式

墨西哥将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广泛普及金融知识以及推动金融机构的透明化作为主要手段。2005年以来,它出台了《2007-2012年国家发展规划》和《2008-2012年国家发展融资计划》,推动银行改革,使非金融机构(银行代理商)可以在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允许银行根据差别监管提供不同的服务,同时将小型储蓄和信用机构纳入正规的吸收存款机构管理并帮助其发展。

2.我国部分金融机构和地区开展农村普惠金融的做法

2.1农业银行推进“金穗惠农通”工程

一金融服务进农村,在农村的各场所设立服务点,布放智付通、POS、自助服务终端等电子机具,满足农民查询、取款、转账、缴费等需求。二综合各项民生金融服务,与新农保、新农合及涉农补贴等民生工程对接,实现农民“养老、看病、补贴钱”发放和管理。三高效服务农业企业,以农业生产流通环节上的企业和农户为重点,围绕产业链、物流链、资金链及供应链,为其提供结算、融资、理财等全方位服务。

2.2农信社(农商行)紧围“农”字做文章

一是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如江西赣州农信社推出金融便民服务三覆盖,将物理网点、自助服务、现代金融服务推广到全市每个乡镇、行政村。二是小额贷款服务种类多,如山东寿光农商行推出“春雨工程”小额信用贷款,在发放贷款的同时,还送服务、送信息,让客户经理和骨干人员与特困农户结对子,定期上门走访,保证“支持一个,成功一个”。该行还推出乡村“2+1”贷款产品,即在村委和农户结成大联保体的基础上,简化手续,将农民最高授信额度由5万元提高到100万元,利率优惠30%。三是新型服务不断推广,如寿光农商行积极向农民推广理财服务,帮助有需求的农户制定全年资金收支计划,建立服务档案,确定资金需求情况和资金闲置时间,为其量身定做实物黄金、通知存款、单位协定存款等理财规划。

2.3地方政府大力发展涉农小额贷款

海南省政府大力发展小额贷款等惠农金融服务,将小额贷款列入省政府民生项目。该省财政设立农民小额贷款贴息专项资金,对10万元以下的农民小额贷款给予贴息,对橡胶、水稻等14个农产品提供保险补贴。贴息率上,全省定为不低于5%,有能力的市县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上调。贴息贷款的额度从5万元提高到10万元,贴息贷款用途从生产领域拓展到自建住房贷款等生活领域,省政府还对农民小额贷款发放金融机构按贷款额的0.5%给予财政奖励。

3.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建议

虽然我国部分金融机构和地区在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引进普惠金融概念时间相对较晚、普惠理念尚未树立,加之农村金融服务机构欠缺、金融基础设施落后、法规政策支持不足、经营管理方式滞后等原因,目前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整体水平还不高,需要进一步理清思路、端正态度、明确目标,努力使农村地区的居民和企业能及时有效地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实现农村金融服务普及、便利、优惠、可持续的工作目标,让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村居民享受到金融改革发展的成果。

3.1农村普惠金融要有法可依

成立其领导小组,出台法律法规,建立金融供给体系,制定其发展战略。健全财政、货币和监管政策,优化税收扶持政策,改进财政补贴方式,减免涉农贷款、小微企业贷款等贷款所得税。优化支农再贷款投放,适当降低农信社、农商行存款准备金率等调动涉农信贷投放的内在积极性。

3.2涉农金融机构在农村的全覆盖

建立方便快捷的农村金融网络,鼓励其适度竞争。商业银行增加网点,发展村镇银行和民营银行,大力推广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积极应用金融创新产品,使农民足不出村取现、账户转账和信息查询等服务,满足其基础金融服务需求。

3.3树立“普惠”理念,引导金融机构真心为农服务

普惠金融不是政府扶贫,它不同于政策性金融,也有别于普遍服务,而是要求金融机构在遵循商业原则的同时,履行社会责任,给予“三农”金融支持。涉农金融机构要积极满足农村居民和农村小微企业的多样化金融需求,在不放松风险管理要求的前提下,通过降低门槛、简化手续、研发适合农民特点和农业实际的金融产品,提高与农户、农业企业的金融需求匹配度,使金融服务惠及农民、农业和农村,提升普惠金融体系的服务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

3.4多管齐下构造良好农村信用环境

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为形成资金向农村地区聚集的“洼地效应”创造良好的条件。优化农村信用环境,消除金融机构的顾虑,努力构建新型的政、银、企关系,在农村营造“守信光荣”的社会氛围。

3.5推进金融知识普及,保护农村消费者权益

不断探索金融知识普及长效机制,进一步扩大其覆盖面,提升其有效性,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活动,提高消费者的风险防范意识。使农村金融消费者能够公平公正地享受金融服务。(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忻州市中心支行)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完善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研究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