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国际乒联博物馆东迁

2015-05-30罗桢

2015年47期
关键词:国际乒联博物馆

作者简介:罗桢(1989—),女,汉,福建人,硕士研究生在读,上海体育学院,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摘要:在2013年3月28日至31日期间的世界乒乓球团体赛内,国际乒联和中国乒乓球协会代表进行了会谈,在会谈中,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先生提出,将处于瑞士洛桑的国际乒联博物馆迁至中国,而中国乒乓球协会主体蔡振华先生对此建议,将国际乒联迁至上海。下面就国际乒联博物馆的东迁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国际乒联;博物馆;东迁

前言

在2013年世界乒乓球团体赛期间,国际乒联代表主席沙拉拉及副主席Al-Mohannadi、Weikert与中国乒乓球协会代表主席蔡振华、副主席刘晓农、施之皓及副秘书长柳屹进行了会谈,在会谈中,国际乒联代表提出将处于瑞士的国际乒联博物馆迁至中国,蔡振华先生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提出将其迁至上海的建议。在世界乒乓球团体赛结束后,蔡振华先生向上海市政府提出建议,并得到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在2014年8月20日,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主任、中国乒乓球协会副主席刘晓农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任苏明分别代表三方签订《关于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博物馆建设合作协议书》,国际乒联博物馆正式坐落于上海。上海国际乒联博物馆是我国第一个国际级的乒乓球博物馆,也是第一个引入我国的国际级体育类专业博物馆。

1.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的简介

出生于埃及开罗的阿达姆·沙拉拉,从小就热爱乒乓球,1967年沙拉拉全家移居加拿大,在加拿大沙拉拉曾担任加拿大乒乓球协会技术指导员,随后,沙拉拉成为加拿大乒乓球协会执行总裁,此外,沙拉拉还在加拿大奥委会参加工作,在1995年沙拉拉任选为国际乒联第一副主席,在1999年,阿达姆·沙拉拉任职第六任国际乒联主席,于2014年4月提前卸任国际乒联主席职位。沙拉拉先生一生致力于乒乓球运动在全世界的推广,对乒乓球的发展有十分突出的贡献。

2.中国乒乓球的发展

2.1 乒乓球的传入

资料显示,在1901年以前,一张邮寄到天津的乒乓球明信片来到中国,因此,乒乓球就传入中国。最早完整记录乒乓球传入中国的说法是在在学术界和体育界的资料记载中,在1904年前后,有一个名为王道平的上海商人,经常会去日本购买文具,王道平在日本看到乒乓球比赛中的乒乓球器材后,感觉自己抓到了商机,随后王道平购买了10副乒乓球器材,并将其带回上海,王道平将这些乒乓球器材放在自己的店铺里,亲身示范,吸引顾客,达到出售乒乓球器材的目的,乒乓球也因此在上海传播开来[3]。

2.2 乒乓球在上海的发展

长期以来,上海一直与国外体育文化有一定的渊源,由于西方体育文化意识传入上海比较早,因此,上海的体育发展比中国其他城市要快一些。商人王道平将乒乓球传入上海后,乒乓球就在上海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乒乓球运动在上海开展十分容易,在举行乒乓球运动时,不需要投入过多的金钱和场地,因此,不管是学校学生,还是银行职员,都愿意打乒乓球。作为中国最早的乒乓球运动组织,上海乒乓球联合会组织举办了中国最早举办的国际性乒乓球比赛,也就是秋山杯乒乓球赛。1935年,中华全国乒乓球协会成立于上海,并在1937年,与日本等其他国家的乒乓球协会联合制定了世界上第一套乒乓球运动规则。在解放前,上海就极大的促进了乒乓球运动组织、竞赛、规则等方面的发展,可以说上海这座城市,具有十分深厚的乒乓球史。

新中国成立以后,作为中国的国球,乒乓球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建国初期,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我国希望国际社会能认可我国的各个方面,因此,国内将我国发展最好的乒乓球当做是第一个对外友好的交流平台,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十分重视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并对乒乓球队寄予了厚望,在1959年德国多特蒙第25届世界乒乓球赛上,中国选手容国团首次获得中国乒乓球史上的世界男单冠军,容国团及后来的乒乓球运动员在国际赛事上的良好表现,极大的带动了乒乓球在我国的发展及推广。在1971年,中美两国的“乒乓外交”更是为中美建交打下了深厚的基础,至今仍是国际外交中的一段佳话,这也为乒乓球在我国的地位打下了良好基础。由此可见,乒乓球运动在我国具有十分独特的历史意义,国际乒联博物馆迁至我国,对于乒乓球运动的推动有极大的意义。

3.国际乒联博物馆选址上海

改革开放以后,上海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政治文化环境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上海的城市形象也越来越良好。一直以来,上海都积极的注重城市形象的构建,并将体育运动事业当做是上海城市形象的重要名片。在2012年的《上海市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将上海市打造成体育强市。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上海市的发展也越来越国际化,越来越多的体育赛事在上海举办,如2005年的第48届乒乓球世锦赛、2010年的世博会、F1及大师赛等,国际体育赛事的举办对于上海市的体育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各种国际性体育赛事及文化项目的举行,体现出来上海对于全球体育文化的包容及吸纳。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曾说,“在瑞士已有10多年,已经有很多人参观过。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去参观。”,而目前上海已经成为我国的国际化大都市,据不完全统计,上海的常驻人口已经超过2426万人,是当前我国常驻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在解放之前,上海是远东第一金融中心,不管是黄金,还是股票、外汇,都是亚洲第一,同时上海还是全球第二大期货交易中心。新中国成立以后,上海的经济、社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特别是在进入新时期以后,上海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在2012年上海的总生产值GDP达到20101.33亿元,世界排名第11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的提高了上海的国际影响力。国际乒联博物馆落户于上海,从某种意义上看,也是将博物馆落户于人更多的地方,从而让更多的人见识到国际乒联博物馆,以此充分发挥国际乒联的体育文化传播作用。

4.博物馆的意义

目前,国际乒联博物馆的大约7000件藏品已经全部迁移至上海,同时上海国际乒联博物馆的藏品征集活动也开启了,预计2016年3月开工,2017年完工开馆。将要建成的博物馆不仅会扩大上海市在国际的影响力,还会全面促进上海体育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会加强我国与国际的交流。一直以来,乒乓球在我国就有很高的地位,博物馆的建立,不仅能向国内外展现几百年来的乒乓球器材,还能通过技术沿革来展示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国际乒联博物馆的成立,将推动国际组织落沪,这也将进一步提升上海城市国际影响力。另外,国际项目落户上海,也将对上海城市形象增添新的光彩,进一步体现与全球接轨的理念。

5.总结

国际乒联博物馆迁移至上海,不管是对上海,还是对我国的体育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际乒联博物馆的迁移,能进一步提高上海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上海体育事业的发展,这对于上海与全球的接轨有极大的帮助。(作者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姚颂平,吴贻刚,沈佳.欧洲发达城市举办国际体育赛事实践对上海的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06):1-5,15.

[2]张林.上海市体育赛事发展定位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4(02):11-15.

[3]张秋生,杨改生.世界乒乓球运动优势转移规律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03):82-86.

[4]赵亮.体育全球化下乒乓球普遍主义的特殊化分析[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09,24(07):80-82.

[5]袁恩桢,孙海鸣.上海30年: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14-15.

[6]倪刚,丁树哲.上海建设亚洲一流体育中心城市意义与作用之剖析[J].体育科研,2002,(02):168-169.

[7]张宇燕.作为一种传奇的乒乓球发展史[J].经济学家茶座,2015,(01):101-103.

[8]袁玉峰.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3,(06):12-13.

[9]张杰.乒乓球运动的和谐发展[J].当代体育科技,2015,(21):5-7.

猜你喜欢

国际乒联博物馆
博物馆里的“虎”
刘国梁出任 WTT理事会主席
今年世乒赛取消,二战后首次
博物馆
国际乒联频换球“针对中国”?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