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社区支持农业的渠道冲突与解决思路

2015-05-30刘卫星

2015年47期

刘卫星

摘要:社区支持农业在我国获得了快速发展,但由于规模小、宣传不足、消费理念未统一、沟通不足等原因,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损失较为严重,长期以来价格无法反映价值,损失责任不易界定,从而引起消费者不满。本文以河南乐和绿色消费联盟作为考虑对象,对我国社区支持农业的渠道冲突进行了分析,并从农场角度、消费者联盟角度提出了一些解决思路。

关键词:社区支持农业;渠道冲突;有机农产品

一、引言

社区支持农业在中国也常常被称为“城乡互助农业”。从2006年开始,由温铁军、何慧丽等学者发起的“购米包地”以及2007年发起的“国仁城乡互助合作社”就是社区支持农业的雏形。与此同时,香港社区伙伴(PCD)也开始在国内推动一些社会组织NGO和小农户做社区支持农业。2009年开始,小毛驴市民农园秉承了社区支持农业“风险共担、收益共享”为核心理念,对外招募消费者份额成员,所有成员预付份额费用,并与农场共同承担风险,农场根据当地应季产出定期给订购份额的成员配送产出蔬菜,劳动份额成员则因为自己的劳动投入而收获健康的蔬菜,正式拉开了中国的社区支持农业序幕。社区支持农业从无到有,在全国蓬勃发展,截至到2014年年底,我国的社区支持农业农场已有200多家。

社区支持农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渠道中消费者和生产者,或者是生产者与中间消费平台,消费者与中间消费平台的冲突与矛盾,这些冲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绿色消费品市场的扩大和社区支持农业的发展。本文拟对河南省社区支持农业的典型中介消费平台乐和绿色消费联盟进行分析,讨论我国当前社区支持农业的渠道冲突来源及解决办法。

二、社区支持农业的渠道冲突

(一)调查河南乐和生活绿色消费联盟

河南乐和生活绿色消费联盟(以下简称联盟)由河南省内关注食品安全和绿色消费的妈妈们发起并成立起来的消费者联盟。联盟的创建者专注于健康消费,通过自己的力量努力改善人们生活,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发展健康消费,支持生态农业,促进城乡合作。

作为连接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纽带,联盟的重要职责之一是搜寻目标生产者,这里的目标生产者指的是:能够提供安全有机食品的中小型农场主。这些农场主往往是规模小,资金投入少,管理体系不完善,没有独立的分销系统,资金不充足,无法对产成品有机认证,生产出来的产品找不到合适的销售渠道,有机产业举步维艰。

为了让消费者消费健康绿色食品,联盟针对合作的生产商(农场主)的产品进行了一些筛选和标准化。生产者生产的产品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不打化肥和农药;2)不使用任何除草剂;3)非转基因作物;4)家禽类不含化工合成的激素和饲料;5)不能大规模种植单一作物等。

联盟提供有机粮食作物、有机蔬菜、有机果树、有机农产品加工、有机养殖和天然环保洗涤品的开发制作。这是一种双赢的消费生产模式。由于生产者不需要投入有机认证等其他认证的成本,投入的总成本少,售价相应会比大农场低廉,所以生产商可以以一种低于市场上有机食品的价格提供给消费者。而消费者也可以以最少的成本获取最大化收益。

联盟主动寻找符合要求的生产商,不再被动的接受商家广告和机构认证。而是通过参与式认证。由消费者、生产者、媒体和公益机构共同来完成认证过程。联盟每年举行一些会员大会,使每位会员能主动参与到消费者运营和管理中来。在联盟,有不少会员主动参与联盟的管理和义务服务中去,这使得消费者和联盟的联系加强,联盟可以随时与消费者保持联系,及时沟通有助于信息透明化。为了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帮助,联盟不仅致力于提供有机安全食品,还定期举办活动和讲座,帮助消费者认识和实践对自己和环境更友好的生活方式。

联盟选择在每周日中午之前向生产者下单,确定下周消费者的配送情况,在每周一的早上向消费者配送蔬菜,一周配送一次。

消费者可以根据需求量的不同订购蔬菜。联盟目前的订购模式分为两人份(8斤蔬菜)、三人份(12斤蔬菜)、四人份(16斤蔬菜)捆绑式蔬菜订购模式。消费者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订购方式,提前向联盟支付定金。联盟其他物品的销售如粮食、生活用品等则通过预定、团购或者零售方式进行。

除了向消费者提供健康食品外,联盟还定期举办一些以倡导消费者绿色生活为主题的各式各样的活动如学习垃圾分类、开展绿色糕点制作活动、教消费者制作天然洗衣粉洗衣皂等等,目的在于通过这些活动来影响消费者的生活观,让消费者认识到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和乐趣。

为了保证消费者的利益,联盟还定期组织消费者进农场观看、考察、与农园的劳动者一起参与劳动的活动,既起到了监督生产者的作用,加深消费者与生产者的信任,而且让消费者享受在农园劳作的乐趣。而让消费者参与农园其中也正是CSA模式的精髓之一。

归朴农园是联盟与之签订协议进行有机蔬菜配送的主要合作者之一。它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镇朱家坪村北,王宁夫妇是归朴农园的发起和运营者。他们租了30亩左右的地用来生产蔬菜瓜果。遵循自然农业的生产方式,不打化肥不上农药,针对一些虫害,他们用很古老传统的方式,譬如在枝叶上蘸辣椒水,用防虫网、驱虫灯或者草木灰等方式达到治理虫害的目的。王宁在农场里还养殖了一些禽类,利用禽类的粪便制作成的生物肥料来种植农作物,以保证蔬菜的绿色、健康。农场不种反季菜,完全遵循自然农业的方式。以下是他们农园主要生产的产品:

偃师来定村村民李振伟为联盟主粮主要供应商。由于地处大山,地理环境优越,没有工业和城市污染,而且那里地形多为山地,作物种植方式都是人工操作。所以联盟选择与李振伟合作也是出于对粮食安全的考虑。

(二)社区互助农业渠道冲突的主要来源

在联盟每次的配送中,登封农园为了能够在周一把蔬菜配送到消费者家中。每周日开始一天的采摘蔬菜和整理工作。先把蔬菜从田园中采摘下来,然后根据蔬菜的不同分类处理。分类配送前,他们会集中在一起对蔬菜进行分拣,把老的坏的不新鲜的蔬菜挑出来,给消费者的都是最好的蔬菜。蔬菜分拣完,生产者根据消费者的订单开始分装蔬菜。每家每户根据不同需求量进行分装。这样的工作几乎要持续一整天。蔬菜分装完后,生产者凌晨三点装车出发至郑州,争取在五点到达联盟。在联盟有专门的市内物流配送车。两方交接完毕后,联盟周一的配送就开始了。

农场与联盟合作中出现的问题:

1.联盟规模小,工作人员数量少。缺乏专业会计、专业财务管理者。对消费者的档案、订购信息以及资金结转情况没有进行统一完善的管理。

2.宣传力度不足。目前消费者多为亲朋好友群,没有在社会上进行有效广泛的宣传。

3.对消费者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系统,缺少消费者管理制度。

4.理念未统一。联盟的绿色消费很多理念并没有完全教育到消费者,造成联盟和大部分消费者的理念高度不一致。

5.沟通存在硬缺口。联盟缺乏与消费者和农户的有效沟通,当双方有沟通障碍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出现时,在解决问题上有很大的时滞性。

6.硬件设施达不到工作要求,对消费者的信息管理大多采用文本记录手写记录没有统一电子归档,易丢失。消费者空间布局分散,导致蔬菜配送成本居高不下。

7.配送装载蔬菜用的是统一编制筐。由于编织筐体积大,极易造成蔬菜的磨损擦伤,影响产品质量。

8.配送点选择不合理。配送点多为消费者居住小区门卫处,经常造成蔬菜损坏、高温暴晒、阴雨天蔬菜被淋甚至丢失的状况。这在一定程度上让消费者感到不稳定,而且给联盟也造成了巨大成本承担。

生产者的困扰:

1、单户配送量小,当消费者要求品种齐全时无法兼顾。

2、消费者的忌口菜过多,出现某些蔬菜配送不足某些过剩的情况。

3、旺季时,消费者订购量不足,大量蔬菜滞留田间造成极大的浪费。

4、供给合作者仅联盟一家,蔬菜量很大,消费者户数上不去。导致成本收益不成正比。

5、生产者很被动,消费者很难沟通。觉得已经付钱,就会更挑剔。沟通经常有诸多问题。生产者劳动量和心理压力都很大。淡季盼菜下来,旺季怕菜太多。

6、如果忌口和挑食太厉害,每次配送就要花去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要特别备注,格外关照,造成成本浪费。

7、配送时间长。高温导致蔬菜不新鲜。大家不及时取菜,菜捂在袋子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8、人力成本大。农场雇佣大量的劳动者造成昂贵的人力成本。

在农园的调查中发现:农场的蔬菜质量也是农园发展的制约因素。据考察,我们发现,农场生产蔬菜的田地并非是绝对无污染高价值的土地。原因在于:在土地承包给归朴农园之前,这片土地已经经过几十年的现代化种植历程,长期化肥和除草剂的使用已经消减了土地的肥沃程度和土地的营养价值。即使在农场承包了这片土地之后进行自然农业的种植方式,也难以保证蔬菜的产出质量,蔬菜的绿色和健康不能严格保证。而且在配送过程中在与其他有机蔬菜对比中也的确发现了蔬菜在色、形、味方面的差异。我们能确定归朴农园够生产出比现代化生产下更加健康的产品,但是距离真正的有机蔬菜,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生产者在等待这个转换期蔬菜的发展,但是由于消费者认知不足造成消费者的质疑和不信任,这也成为了这个生产模式中不可忽略的问题之一。

消费者的不满:

1、这种完全从美国搬回来的模式面临预付费的问题,一下子预付一年或者半年的蔬菜费用,还要承担风险,并不符合大多数中国人的消费心理。通过调查中发现有近7333%的消费者可以考虑接受预先支付定金,20%的消费者完全不能接受预付定金的形式,只有6%的消费者认为可以完全接受预付定金。这就说明大家在是否能够接受预付定金的问题上还有一定的疑虑。

2、农产品长期以来价格无法反映价值,在价格的制定上存在问题。君源农场由于设备齐全,生产成本高,配套设施齐全,定价偏高,走的是高端定位,目前蔬菜20元/斤,普遍的消费者都消费不起。而对于登封归朴有机农场的菜价为8元/斤,相对能够接受。但在暑假的一些调查中,包括对消费者的咨询和同普通蔬菜价格的对比来看,有70%的消费者都认为目前有机蔬菜菜价过高,有一定的消费负担。

3、菜品在运输过程中易造成损失,引起消费者不满,损失责任不易界定。通过在乐和家园的一段时间的调查发现,消费者取菜不及时以致蔬菜不新鲜或者损坏的出现。尤其是暑假的时候,天气炎热,蔬菜不易放置过久,如不能及时取菜就会导致蔬菜瓜果的腐烂变质,容易引起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矛盾。

三、解决社区支持农业渠道冲突的办法

经过调查认为,解释社区支持农业渠道冲突的办法有:

(1)对于农场方面,应通过各种渠道传达给消费者更多关于农场生产方面的信息,使消费者在信息方面的劣势地位得到弥补。

(2)加强消费者对“先付款,后收获”的社区支持农业的生产模式的认可。

(3)农场制定合理的制度和规范,如建立类似网上购物的订购模式,即在规定的时间内确认订单后则无法更改订单,或者随意更改订单的需缴纳一定的手续费。

(4)建立合理的配送地点和确认收货方式。蔬菜不像其他物品一样,可以在收货后几天确认订单,所以就需要建立一个更适用性的确认方式,如在每个配送点都附有确认表,消费者在领取蔬菜后需签字。

(5)在网络时代,新兴的网络营销方式在营销成本,影响范围方面拥有优势。使用“社区支持农业”经营模式的农场应充分利用网络营销这个宣传渠道宣传农场生产的健康产品,使更多的居民了解,提高社区支持农业社会的影响,增强市场竞争力。(作者单位:北京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温铁军.CSA模式是建设生态农业的有效途径之一[J].中国合作经济,2009(10).

[2]温铁军.环保重点在农村[J].绿叶,2006(09).

[3]郝志军 陈力平 黄云 廖铁军.关于重庆市发展生态型都市农业的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25(01).

[4]张禄祥 郑业鲁 万忠.我国都市农业研究概述[J].广东农业科学,2005(03).

[5]陈冠任 易扬.中产阶级在中国究竟是一个什么概念?[J].载自:中国中产者调查[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4.

[6]马丽娟.关于中国中产阶层的特点及其社会功能[J].前沿,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