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梦引领当代青年成长成才

2015-05-30陈秀丽李莹

理论观察 2015年4期
关键词:当代青年历史使命中国梦

陈秀丽 李莹

[摘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青年的理想追求,中国梦能够唤起当代青年勿忘百年国耻,立志报效祖国,勇于承担起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中国梦为当代青年指明了国家的发展目标,明确了民族的复兴使命,规定了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基本要求。中国梦有助于激发当代青年的个人梦想,坚定理想信念与实干决心,引领青年自觉地把个人理想与国家梦想融为一体,使自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才。

[关键词]中国梦;当代青年;历史使命

[中图分类号]D4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4 — 0013 — 03

习近平总书记在5月4日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展望未来,我国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这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广大青年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地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①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地指出了当代青年在实现民族复兴中的重要作用,这是历史赋予当代青年的责任。当代青年能否肩负起时代重任,看其是否能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以中国梦有效引领个人的成长成才。

一、中国梦唤起了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

在中国人民的心中一直存在着实现民族复兴的心结和劲头,中国梦的提出更是为当代青年明确了目标追求和价值选择。中国梦是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饱尝了百年的耻辱之后,是在一穷二白的新中国饱受了建设的坎坷之后,最终找到的由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寻求民族振兴,实现国家富强的正确道路。

(一)百年屈辱的历史梦唤起当代青年勿忘国耻

1840年英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鸦片战争,在此后一百多年的历史中,西方列强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通过对中国发动军事战争,掠夺黄金白银,文化渗透等各种手段,使中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面对满目疮痍的中华大地,无数志士仁人从未放弃过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探索。从学习西方“器物层面”的现代化,到学习西方“制度层面”的优越性,再到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以创办军事工业“求强”、创办民用工业“求富”、创办海上军队“求防”;“制度救国”的戊戌变法,强调变法维新,通过學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管理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政体。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彻底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中华民国。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致使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封建余孽窃取。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一直是在曲折中缓慢前行,直到进步的中国青年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井冈山第一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到中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从九死一生的万里长征到抗日救亡运动,从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一步步实现着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奋斗目标。百年屈辱的历史让当代青年彻底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唤起当代青年勿忘国耻,勇于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二)民族独立唤起当代青年报效祖国的光荣使命

1949年新中国虽然成立了,但是,刚刚建立起来的新中国却处于内忧外患,百废待兴,一穷二白的境地。军事上,解放战争虽然已经胜利,但是国内仍有许多地区没有解放,与此同时国民党的大量残余势力也严重威胁着新政权地巩固和社会的稳定。经济上,整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并不完善,物价飞涨,人民生活极其艰苦。这样一个百废待兴的国家,既缺少可以借鉴的发展经验,又缺乏发展资金和技术。民族独立后的新中国,急需大批建设人才。建国初期,邓稼先、钱学森等有志青年,毅然决然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回到了亟待建设的祖国。此后,他们在非常艰苦的情况下开始研究原子弹,为了国家的航空航天事业,他们甚至别妻离子、隐姓埋名多年,克服了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充分体现了“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有志的中国青年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了焦裕禄精神、张思德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等,这些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改革开放唤起当代青年肩负民族振兴的历史重任

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的工作重心进行转移之后,我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经过30多年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经济总量大幅提升,到2010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1977年恢复高考之初,绝大多数考生都是下乡青年,虽然他们当时在农村的生活异常艰苦,但他们从未放弃对知识的渴望。恢复高考后,下乡知青有效弥补了我国人才断层、知识贫乏的不足,承担起了民族振兴的历史重任。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因此,当代青年既要传承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又要发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以顺应时代的发展。目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了攻坚克难的阶段,这就表示我国未来的每一步发展都愈发艰难。正如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时,胡锦涛强调:“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我们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我们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我们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也世所罕见。”①在当代中国,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要求。弘扬时代精神,是激发民族凝聚力,协调社会价值观的根本途径。因此,当代青年应该在思想和实际行动上都做好准备,秉承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投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之中。

二、中国梦引领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中国梦为当代青年指明了国家的价值目标

“中国梦”蕴含着国家总的发展目标和个人成长成才的夙愿。从国家、民族和人民之间的关系看,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从个人的角度看,中国梦是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是个人与祖国一同成长之梦。〔2〕习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之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会实现。”②对于当代青年来说,这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特殊的意义。第一个百年目标对于当代青年的特殊意义在于,这个目标的实现距今已不足十年,而这期间恰逢青年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绝大多数当代青年将步入社会,组建家庭,面临人生中的工作、生活两大课题。而这十年正值中国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当代青年职业生涯的初始期,他们将逐渐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一个百年目标的重要力量。第二个百年目标对于青年的特殊意义在于,这个时期正是他们人生的奋斗发展时期,到本世纪中叶,当代青年的职业生涯基本接近尾声。〔3〕他们能否自觉地认识到自身的历史使命,能否主动担当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决定着当代青年将在怎样的高度上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社会价值。

(二)中国梦为当代青年明确了民族复兴的艰巨使命

民族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能够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走到世界的前列。从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宏观角度讲,中国梦不是做世界霸主梦,而是与其他国家共同繁荣、共同发展、和平相处的梦。这样的梦也不是去索取社会资源的梦,而是中国为世界做出更大贡献的梦。〔4〕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历史上的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都传递了和平友爱,互利共赢的讯息。近代以来,由于列强入侵,导致人民生活颠沛流离,民不聊生的苦难,中国人民刻骨铭心。因此,中华民族比世界任何其他民族都更向往和平、稳定、合作。建国以来,中国各届领导集体都深知没有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就不可能顺利发展。所以,我们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在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大会上,邓小平就做出中国永远不称霸的郑重承诺。此后,该承诺一直做为我国的外交准则被各届领导集体所遵循。但是,我们也应该正视目前我国的周边地区争端不断的现实问题。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严重威胁着东北亚地区的稳定,中日两国以钓鱼岛为主要争端的东海问题日益激烈,越南、菲律宾等国与中国的南海之争,美国重返亚洲遏制中国等问题接连不断。国际局势越是复杂,民族复兴的任务就越加艰巨。因此,作为祖国未来希望的当代青年,有责任也有义务肩负起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将个人的理想融入到中国梦之中,为国家的兴旺发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中国梦为当代青年规定了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具体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从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从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5〕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西方文化的渗透和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致使一些青年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上出现失误,甚至陷入迷茫。主要表现在价值的选择上,重个人价值、轻社会价值,重个人主义、轻集体主义,重个人利益、轻国家利益,使得个人的理想信念脱离了国家民族的价值目标。中国梦为当代青年明确规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的要求,有了中国梦,当代青年就有了更加明确的奋斗目标。中国梦是在对中国历史发展总结的基础上,基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所做出的,对中国未来社会发展的规划。〔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当代青年只有积极培育和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不断增强辨识各种社会思潮的能力,采取辩证否定的态度,吸收西方思想文化中积极有益的因素,剔除消极腐朽的糟粕,在多元、多样、多变的价值选择中不迷失方向。当代青年,只有主动认同并且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在思想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在行动上与党和国家保持高度一致,才能真正成长成才。

三、中国梦有助于当代青年成长成才

(一)中国梦有助于激发当代青年的个人梦想

中国梦肯定了个人梦想的合理地位,它激励每个人都要有属于自己的梦想,同时也为个人梦想的实现创造有利条件。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的原则,高度重视增加财政教育投入,目前教育支出已经成为公共财政的第一大支出,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为4.28%,总金额为22236.23亿元,〔7〕对于困难的家庭我国已经建立了奖学金、助学金、学生贷款、特别困难学生补助、学费减免以及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多元化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保障公民受教育的权利,促进教育公平,为当代青年追求个人梦想创造了有利条件。对于当代青年的就业和创业问题国家也给予了高度重视,提出专门针对青年群体开发就业岗位,提高公务员与事业单位对于青年群体的优先招聘比例,增加对青年群体创业基金的投入,这些措施都是为给当代青年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创造更宽松的环境,为促进当代青年个人梦想的实现提供更多的机会。因此,每一个当代青年都应该坚信,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只要通过自己努力,每个人都有发挥才能的机会,都有实现梦想的可能,都有改变命运获得成功的希望。这种对个人理想的肯定与鼓励,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当代青年的热情,激励当代青年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个人梦想,凝聚当代青年的力量,为中国梦的实现添砖加瓦。

(二)中国梦有助于坚定当代青年的理想信念

“理想是人生道路上的引航灯塔,信念的坚定与否直接决定着事业的成败。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没有支撑,所有的梦想都会成为一纸空谈,一盘散沙。”①科学的理想信念,能够引领社会的发展,引领当代青年的成长成才。相反,缺乏现实基础,没有实现可能或无益于个体与社会发展进步的理想信念会把人引入误区。因此,当代青年不仅需要有理想信念,而且需要有科学的理想信念。中国梦是植根于我国的具体实践提出来的科学理想。中国梦不仅是为了解决人民的基本生活问题,而且是为了让人民群众生活的更有质量更有尊严。在物质生活上,通过对收入分配制度的深化改革,缩小贫富差距,增加人民收入,让人民生活的更富足。精神生活上,通过制度和法律的健全,保障人民切实享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劳动权,休息权等基本权利,让每位公民在社会上都能心情舒畅,充分感受到主人翁地位。因此,为了未来美好的生活,当代青年应该增强对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中国梦的实现作为自己的信念追求,艰苦奋斗,坚定地朝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目标努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人生。

(三)中国梦有助于坚定当代青年实干的决心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如果只喊口号不见行动,中国梦可能就是乌托邦,永远难以成为现实。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当代青年必须不断增强接纳新知识,新技术的自觉性,不断学习由于世界的发展所产生的新知识,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好知识储备。〔8〕当代青年不仅要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还要深入实践,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经受磨练,增长才干。中国梦的实现是一个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在“两个百年”的建设中,当代青年应爱岗敬业,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任劳任怨,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贡献出自己的全部价值。把每个人对自己个人梦想的追逐汇聚起来,就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我们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今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当代青年有更多的机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当代青年需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地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用实际行动去谱写精彩的人生。

〔参 考 文 献〕

〔1〕王英梅,王晋京.“中国梦”学习读本〔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23.

〔2〕人民日报评论员.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七论同心共筑中国梦〔N〕.人民日报,2013-03-27.

〔3〕冯秀军.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J〕.思想理论教育,2013,(06):23.

〔4〕方世南.从时代性视野深刻认识中国梦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4,(01):21.

〔5〕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04.

〔6〕梁虹.中国梦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01):48.

〔7〕张春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 GDP比例达4.28%〔J〕.基础教育改革动态,2014,(03):09.

〔8〕时世平.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興的精神旗帜——天津社会科学院“中国梦的精神力量”研讨会综述〔N〕.天津日报,2013-06-09.

〔责任编辑:谭文富〕

猜你喜欢

当代青年历史使命中国梦
为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奋斗
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担起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论网络环境对当代青年的影响
当代青年社会责任品格的培养研究
“一带一路”与青年社会责任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