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做好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风险控制的途径

2015-05-30宫伶歆

2015年47期

作者简介:宫伶歆,农村去区域发展专业,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农村金融。

摘要:作为我国农村资金来源及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农村信用社在我国农村建设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带来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病。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坏账率较高,风险控制措施缺失等问题屡见不鲜。

小额信贷的风险不仅与农村信用社的自身发展有关,还与我国农村的产业发展结构及农村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风险问题有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本文将通过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对可能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规避,进而对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风险做到良好且有效的把控。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可能性风险;控制途径

一、引言

在经济改革的浪潮下,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农村经济也呈现了一定的上升趋势。作为农村地区资金的主要提供者,农村信用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面向广大农户的金融机构,其提供的小额信贷业务随着农村建设的不断拓展,资金需求量也日益增加。为了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缩小城市、农村差距,就需要农村信用社的良好运营。因此,农村信用社良好的信贷资金的风险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信贷风险控制,能够有效的确保农村信用社的正常运营,促进小额信贷业务的平稳发展,为国家新农村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做出了有力的保证。

二、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现状及风险的可能性分析

(一)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现状

我国的农村信用社是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批准下,由社员按照一定比例入股,实行民主管理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其目的是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除此之外,还兼具农村闲散资金筹集、为农户提供金融支持服务的职能。其中,最为广泛的同时也是广大农村农户资金来源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小额信贷业务。

小额信贷业务作为为城乡低收入人群为服务对象的小规模的金融服务,其目的是借助农村金融服务平台为广大有资金需求的贫困农户提供资金支持的一种复合型业务模式。因为它不仅是一种金融服务上新思想的提升,又是一种扶贫、促进农村发展,缩小城市、农村贫富差距的重要方式。其中,小额信贷的风险控制问题一直是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的重点。

(二)小额信贷风险的可能性分析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农村信用社的管理大多数以自发的形式为主,作为我国银行业的组成部分,农村信用社的风险问题尤为凸显。内部监管的不完善,规章制度的不合理,员工素质的较低等问题层出不穷。与此同时,由于农村信用社有限的审查监督能力,使得各种风险与隐患滋生,已经成为农村金融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阻碍。信用把控风险、利率浮动风险、操作执行风险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

1、信用把控风险。信用把控风险主要是指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即表现为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不按照合同规定履行职责,或者到期不能够偿还贷款,进而给农村信用社造成坏账,带来损失。不仅如此,农户的生产经营在一定程度上还受环境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如:地震、寒流等,这些环境因素、市场因素都可能会转换为信用风险。农民的薄弱的信用意识也是导致信用风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2、利率浮动风险。利率风险主要针对利率敏感型资产和负债。资产回报率和负债会随着利率的变换而变化,这种变化所产生的利差,就会影响盈利。尽管农村信用社作为国家依法设立的农村区域金融机构,但在信贷利率的定价方面必须参照国家一定的标准并接受国家的控制。因此,对利率的波动有一个很好的评估与控制,也是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风险的一部分。

3、操作执行风险。操作风险是指在贷款过程中操作不当所引发的风险,这种风险的产生与信贷人员对风险的认知水平与偏好有着直接的关系。不仅如此,农村信用社体制的改革、业务流程的违规操作等主观因素也是产生该风险的原因之一。

三、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风险控制的途径

针对以上分析论述,本文主要从信用把控风险、利率浮动风险和操作执行风险三个方面对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贷业务的风险做出合理的控制措施。

(一)控制信用把控风险途径

信用风险作为小额信贷最常见的风险,农户的信用问题就成了直接决定该风险的重中之重,如何实现有效的把控小额贷款的信用风险,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加强信用道德建设。一方面大力宣传信用道德观念,通过宣传来达到树立正确舆论导向的目的,进而提高农户自身的信用意识与观念。另一方面注重完善奖惩制度、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鼓励农户自觉拥护自身信用水平,把被动的培养与激发意识转换为主观上的自我认知。

2、建立信用评定标准。降低小额信贷的信用风险的基础是具有一定的规范性,这不仅仅体现在信用的评定标准上还体现在健全的评估审核上。信用的评定是信用社是否放款的重要参照指标,为此,农村信用社应当重视信用评定标准。对存在不良记录或明确没有偿债能力的农户不给予放款。同时,农村信用社应注重信用审核的规矩性、规范性。做到有条例可循,对家庭年收入、承包土地面积等方面存在统一且合理的评估审核标准,确保信用审核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二)控制利率浮动风险途径

利率风险主要是利率敏感型资产和负债在利率的波动下,资产回报率和负债随着利率的变换而变化的现象。我们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降低利率浮动的风险:

1、信贷利率的合理定价。根据上述农户不同的信用等级可以设置不同的信贷贷款利率,信用等级高的农户享受信贷利率偏低的待遇。不仅如此,针对信用评定等级较差且到期后没有偿还的农户采取适当的借贷利率调整,施以其一定的压力与制裁。总的来说,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利率,要至少能够包含成本和损失。

2、信贷利率风险的补偿。风险补偿主要由内部补偿和外部补偿两个部分组成。其中,内部补偿可以通过提高信贷利率来得以补偿,外部补偿则是由政府为部分补偿“买单”。通过内、外部补偿,可以降低一定的利率浮动风险。

(三)控制操作执行风险途径

在信贷业务的整个流程中,信贷人员尤为重要,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途径来降低农村小额信贷业务的操作执行风险:

1、提高相关人员素质。在降低操作执行风险时的首要为加强对信贷人员的选拔,作风正、能力强、业务精是成为一名优秀的信贷人员的必备品质。同时还应不断加强内部学习与管理,提高相关人员的风险意识,从各个方面不断提升员工的素质与执行能力。

2、细化、加强业务流程管理。在整个贷款操作过程中,大致可分为:贷款前审核、放贷、还款三个部分。对业务流程中的各个部分进行严格的把控,细化各项业务流程,做到工作责任制,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使每笔贷款、每个环节都无漏洞。不仅如此,还要建立一定的防范机制,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严格把控和防范,来达到操作风险的控制目标。

四、结语

经营风险报酬作为农村信用社的收益来源,本文通过信用把控风险、利率浮动风险和操作执行风险三个方面的有效管理与调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贷风险,清扫了当前农村金融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阻碍。不仅如此,深入探究风险控制的有效途径,在解决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风险的控制的难题的同时也有助于实现银行业机构经营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局面,有利于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与平稳运营,同时对农村金融市场建设乃至国家经济建设都起到了一定的重大意义。(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马小南.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风险控制策略研究[J].农业经济,2013(07):105-106.

[2]申韬.小额贷款信用风险评估研究述评[J].金融理论 与实践,2012,(1):105-110.

[3]莫伟华.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