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对我国农民收入影响研究

2015-05-30张晨

2015年47期
关键词:面板数据新型城镇化

作者简介:张晨(1991—),男,汉族,江苏盐城人,金融学硕士,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学专业,研究方向:银行管理。

摘要: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把握新型城镇化的内涵,通过构建城镇化水平指标体系,依托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城镇化内在因素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农民市民化后收入变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医保社保对市民化后的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有显著影响,而对农村居民不显著。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统筹地区发展,提升城镇化水平;加快社保医保建设,均等公共服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市民化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面板数据

1.引言

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阻碍的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也是社会的和谐。面对传统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新型城镇化提出要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要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不仅仅是追求人口的城镇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更要实现公共权益、社会福利均等化;基础设施的配套服务和生态环境和谐化。提高城镇化的内在水平,改善农村居民增收这个老大难问题,对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新型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收入之间的关系,以期对政策制定及后人的研究有所帮助。

2.文献综述

关于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的研究,一般有两类,单一指标法和复合指标法。大部分学者用单一指标描述城镇化发展水平,其中城镇化率这一指标被经常采用,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复合指标是指用若干个指标共同构成一个体系,运用多个指标对多个参评对象进行评价,以此多角度、全方位的测量事物发展水平。国外学者克劳克(Cloke)主要从职业、人口、居住地离城市中心远近角度出发采用了16项指标建立城市化指标系统;稻永幸男从社会经济指标、空间规模指标、地理位置指标、静态和动态人口结构指标来进行测定;国内学者主要有占纪文(2011)、李红波,张小林(2011)、刘静玉,刘玉振(2012)通过建立一系列的指标体系来整体测定城镇化的水平。

在城镇化与农民收入关系方面,李国平(2013)提出新型城镇化可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农民收入倍增的目的。王鹏飞、彭虎锋(2013)认为城镇化水平提高可以有效提高农民收入,但是这种带动作用具有较大区域性差异。具体而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中部地区农民收入的带动作用最大,东部地区其次,西部地区最后。王永杰、宋旭(2014)得出,四川省城镇化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存在密切的动态关系,但城镇化水平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明显强于农民人均纯收入对城镇化水平的影响。郑楠(2014)提出江苏省新型城镇化水平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陈垚、杜兴端(2014)指出城镇化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既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也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促进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同时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也能加快城镇化发展。

3.城镇化发展对农民收入的作用机制

3.1 城镇化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在人多地少、农业资源有限的今天,农民收入水平很大一部分是依赖于进城打工。城镇化发展步伐的加快,扩大了二、三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为农民创造出更多的打工机会,从而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水平。城镇化的推进将吸引更多的剩余劳动力进城,从而带动一系列基础设施的建设,而且也会为诸如商业、房地产业、餐饮业和家政服务业等一系列第三产业带来极大需求。

3.2 城市对农产品需求增加,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销售收入

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一方面使原来的农产品生产者变成了消费者,加大了对农产品的需求,有利于在城市农产品市场需求增加的同时改变农产品供过于求的现状,在销量增加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城镇人口的增加对农产品的需求会朝着多层次,高品质的方向发展,在需求引导下帮助农民改变现有农业生产结构,传统的农产品生产也逐渐发展成为高商品率,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产品生产,农民的潜在收入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3.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人均耕地面积,农业生产的规模效应得以实现

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大面积种植,无人化管理等技术在我国还未得以普及,并不是由于我国技术水平不到位,而是由目前我国农村现状所决定的。农业作为受自然资源约束较强的行业,人均耕地面积过少阻碍了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的使用,随之带来的结果便是农业生产率水平低下,规模效应无法实现,农民收入很难提高。而城镇化过程的推动着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一方面减少了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另一方面节约了大量耕地面积,这两方面均使得人均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现代化的农业科学技术将得到广泛普及,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产量,从而使农民经营性收入大幅提高。

4.新型城镇化测量指标体系确立

借鉴了前人研究,我们选取了6大类指标,共26个小指标,运用熵值法来测定城镇化水平。指标选取见下表:

5.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实证研究

10年间,我国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从全部地区来看,2013年末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2004年的3倍左右,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在前五名的分别是上海、北京、浙江、天津和江苏;排在后五名的是甘肃、贵州、云南、青海、陕西。最高的上海与最低的甘肃人均可支配收入差别高达近4倍。

5.1 变量、数据与模型说明

借助于SPSS 20.0软件,我们将之前城镇化水平测量体系中的6大类别通过因子分析得出的数据,我们观察这主要的八个因子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市民化后收入变动的影响。农民市民化后收入变动Yn,数据均来源于2004年——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通过计算得到,计算公式为:Yn1=Yu1-Yc0,其中Yu1表示第1期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Yc0表示第0期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

各变量的表示形式和说明如下:

根据上述内容,本文建立如下的实证研究模型。

模型一:

Ycit=α0+α1peoit+α2ecoit+α3fouit+α4pubit+α5eduit+α6healit+α7insurit+α8ecolit+εit

其中,i表示各省、市和自治区,共30个地区(西藏除外),t表示2004年至2013年,εit为随机扰动项。

4.2.3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①模型一的影响形式检验结果如下:

根据上表中的检验结果,各变量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选用固定效应。

②模型回归结果与分析

本文利用STATA软件对数据进行回归,其结果如下所示: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通过因子分析得出的衡量城镇化水平的8个变量在很大程度上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市民化后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作用有同有异。其中,人口城镇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卫生机构都对二者有显著影响;而在医保社保、生态环境两方面对市民化后的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显著影响,对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显著;经济发展和教育对二者的影响均不显著,教育方面二者的系数呈相反的态势。

进城务工(农民工)和市民化后的农民都可以在城市找到合适的工作,他们共享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卫生机构等等资源,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对二者的影响相同。但市民化后的农民享受到了医保社保,而农民工以及留守在农村居住地的农民没有这样的待遇,农民在看病治病等方面可能就要相对市民化后的农民要支付更多,因而其可支配收入就会降低。对于生态环境而言,更好的生态环境,会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农村相对城市虽然自然环境好,但出于游客量,交通便捷程度,景点的集群效应等因素,旅游景点最低可能设立在城镇一级,城镇的居民可以在景点找到工作从而提高自身的收入,而农村居民则没有这样的优势条件。

5.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构建了城镇化水平测定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抽取了8个衡量城镇化水平不同方面的变量,深入的研究城镇化过程内在因素对于农民收入有显著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人口城镇化,基础设施,卫生机构等公共服务对于农民和市民化后的农民收入影响相近,而市民化后的农民由于享受到医保社保和生态环境带来的福利,促进收入增加的效果更明显。为此,根据前文的研究及结论,提出几点针对性的建议。

①统筹地区发展,提升城镇化水平

地区间城镇化水平的差异一部分原因与地区间发展的先后、资源的限制有关,我国先后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战略,并先后开展实施,一带一路和新兴自贸区的建设对于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有着推动作用,对于缩小地区间水平的差异有着深远的影响。但在建设和开发的同时,我们要时刻牢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人类生存与自然发展的协调。

②加快社保医保建设,均等公共服务,吸引更多农民市民化

市民化后的农民与进城务工(农民工)及留守在农村的居民享受的公共服务,社会福利存在差异,即使是进城务工的人员,他们在享受医保社保、子女受教育等问题上仍然与城镇居民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新型城镇化的是人的城镇化,不仅仅是人口的城镇化,更是人权的城镇化,公共服务,社会福利,受教育权的平等享有,才是促进城镇化水平提升的内在要因。(作者单位:东南大学)

参考文献:

[1]占纪文.福建省城镇化发展、农业现代化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经济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30:307-312.

[2]李红波,张小林.我国发达地区新型城市化的内涵及测度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06:60-64.

[3]刘静玉,刘玉振,邵宁宁,郭海霞.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格局演变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05:143-147.

[4]李国平.新型城镇化与收入倍增[J].河南社会科学,2013,07:1-5.

[5]王鹏飞,彭虎锋.城镇化发展影响农民收入的传导路径及区域性差异分析——基于协整的面板模型[J].农业技术经济,2013,10:73-79.

[6]王永杰,宋旭,邓海艳.城镇化水平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动态计量经济分析——以四川省为例[J].财经科学,2014,02:96-105.

[7]郑楠.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发展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4.

[8]陈垚,杜兴端.城镇化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4,12:31-35+89.

猜你喜欢

面板数据新型城镇化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