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视域下的民主党派参政能力建设问题探究

2015-05-30王伟达

2015年45期
关键词:民主党派现代化

王伟达

摘要: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课题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理念的升华。民主党派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在社会治理的实现过程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价值功能。为此,在社会治理语境中,民主党派应领会国家治理理念,加强民主党派协商民主能力建设;把握国家治理的核心,加强民主黨派参政议政能力建设;掌握国家治理的着力点,加强民主党派民主监督能力建设。肩负起重要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民主党派;参政能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概念,这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理念的重大创新。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这不仅对执政党的能力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也对民主党派的参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课题。因此,在国家治理模式转型的背景下,探析民主党派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如何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社会治理语境中,加强民主党派参政能力可以从三个维度即协商民主的维度、参政议政的维度及民主监督的维度审视,以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一、领会国家治理理念,加强民主党派协商民主能力建设

现代国家治理旨在逐步摆脱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以民主法治为保障、以多元主体平等共治为路径,最终达到善治、共治的社会理想状态。国家治理能力既包括中国共产党在治理过程中展现出的执政能力和政府在治理过程中的行政能力,也包括民主党派等众多主体在治理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协商能力。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的参政党肩负有“决策协商”、“民主监督”、“利益表达”、“社会整合”等任务。由此可见,民主党派是多元国家治理主体的重要一元。加强民主党派协商能力建设既是有效推进协商民主的重要途径,也是领会国家治理理念、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契入点。

首先,深化协商民主理论研究,加强协商民主理论宣传。民主党派成员要增强主动协商意识、提高协商自觉性,不仅仅党委和政府需要提高协商自觉,人民政协以及协商主体都要提高协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其次,大力推动协商民主主体的平等性,无论是参加协商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还是民主党派成员,在协商过程中都一律平等,没有高低之分,决策者、立法者、作为协商对话的参与者,其平等地位有助于打破长期存在的政策僵局,并有助于促进相关政策的变革;[24]再次,加强政治协商的制度化建设水平,拓展协商的方式和路径。完善协商实体制度,包括参政制度、议政制度、协商议事制度,使之更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中的作用。

二、把握国家治理的核心,加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建设

参政议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赋予各民主党派的重要职能。建国60多年来,民主党派在参政议政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很大成就。现阶段,民主党派应以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为指导,进一步推进参政议政能力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发展。

首先,加强民主党派成员的政治素质,提高各党派成员本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通过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党派成员尤其是领导班子的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将专业知识领域的专长与社会调查相结合。深入社会现实、社会生活中了解社情民意,谋长远之道、建有用之言、献务实之策。以确保能够提出高质量的建议议案,辅助执政党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其次是完善参政议政机制,如完善参政会议制度,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完善参政的程序,使参政党的参政议政常态化;再次是创新参政党参政议政的工作方法。目前,民主党派主要通过“两会”提交提案、议案参与人大与政协,担任各级政府及司法机关职务,担任特约员,参加民主协商会、情况通报会,组织专题视察、调研及座谈等方式参政议政。在实践中应转变思维方式、创新工作方法。如,在有些地方推行的“两代表一委员”活动,广大参政党的成员作为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党代表一道在一定的工作日接待群众,及时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给予回应。这样既拓宽了参政党参与政治活动的渠道,同时也提高了民主党派成员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

三、掌握国家治理的着力点,加强民主党派民主监督能力建设

民主监督是中国各民主党派参政能力的重要构成要素,民主党派是国家治理中重要的监督者。在现代国家治理中,民主党派成员掌握着一定数量的各类资源,他们中大多数人文化水平高、参政议政经验丰富、信息渠道畅通,完全能够胜任对执政党和政府的监督。

况且在多党合作制度理论设计的初衷中民主监督就是参政党存在的价值所在。但是,目前现实现实情况是,民主监督常常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监督往往流于形式。众所周知,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职能是体现了政治合作的属性,是协助执政党和政府对社会进行系统化管理的重要主体。因此,执政党应改善政治配置资源,让民主党派更多的发展空间;各民主党派应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利,发挥自己的党派监督优势,增强参与现代国家治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首先,应厘清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边界。在实际工作中,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往往混淆在一起,不少人认为参政议政就是民主监督,这实际上是减弱了民主党派民主监督这一重要职能。因此,应对体制内的监督有所突破,“如颁发专门的‘民主监督条例或‘民主监督办法,明确参政党民主监督的权利、职责、性质、内容、范围、对象、形式、方法等,建立一套包括知情沟通、保障、采纳反馈、评估考核等在内的民主监督机制”[1],为民主监督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其次,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督——反馈——评价的激励机制。这一机制的核心是执政党对民主党派的监督能及时回应,从而形成良性的互动,以保证把民主党派话语表达的权利转化为有效的政治影响力;再次,完善特约人员制度,保证党外人士民主监督的效能。特约人员(特约监察员、检察员、审计员等)工作,不仅是发挥民主党派民主监督作用的重要举措和制度安排,更是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民主党派不可推卸的责任。今后,要进一步规范特约人员的机制和程序,增强刚性和可操作性。具体来说,要明确特约人员的条件、权力与义务、监督范围与内容等;要完善制度,建立考评机制,将相关部门开展特约人员工作的情况纳入其年度绩效考核范围;要加强统筹推进,重点解决一些地方、部门“一聘了事”的问题,定期督查、评估成绩、表彰先进,把特约人员对受聘单位的监督纳入单位年度目标考核体系。真正推动制度的落实。

总之,民主党派作为法定的参政党,在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决定了其在推进现代国家治理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价值功能。因此,采取各种有效提升自身能力建设,配合执政党搞好现代国家治理是民主党派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重大的历史使命。(作者单位:中共辽阳市委党校)

本文为2015年度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系统科研课题中的一般项目(7)号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刘菊香.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参政党:角色定位与发展态势[J].上海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6):16.

猜你喜欢

民主党派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民主党派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安排使用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发挥民主党派作用 多献务实良策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民主党派 工商联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
中国新现代化论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