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下和谐党群关系问题研究

2015-05-30郭丹

2015年45期
关键词:党群关系对策思考时代价值

郭丹

摘要:新媒体的出现给我国党群关系建设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一方面,新媒体为党员干部了解社情民意、進行宣传教育等提供方便,另一方面,新媒体又为党员带来社会管理、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问题。本文新媒体的概念与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性入手,分析新媒体时代下和谐党群关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而分析中国共产党应如何充分运用新媒体来保持和密切党员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党群关系;时代价值;现实挑战;对策思考

引言:新媒体为个体提供了广阔的信息交流平台,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信息的垄断格局。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特点,给党和政府稳固社会意识形态工作带了巨大的挑战。

一、新媒体、党群关系的概念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在现代社会中,新媒体主要是以计算机和手机为载体的信息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网络新媒体、手机新媒体和户外新媒体等。在众多新媒体形式中,计算机新媒体和手机新媒体对当今社会的影响最为巨大,任何行为个体都可以通过它们来获取信息、上传信息、处理信息和表达情感等。

党群关系,简单来说,就是指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内在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党执政地位的稳固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人民群众要想全面自由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二、新媒体对和谐党群关系的时代价值

新媒体传播的广泛性、及时性与交互性等突出的特点使其在和谐党群关系中的作用日益明显。

(一)从人民群众角度看,新媒体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保证了人民群众的话语权

首先,新媒体出现前,人民群众获知党政消息的渠道主要是电视、报纸、广播等。新媒体与传统党群沟通载体相比,不论在传播速度、传播范围和传播效果上都显示出其强大的影响力。新媒体基于先进的技术支持,利用灵活、便捷的传播手段突破时空限制,大大缩短了信息传输的时间,改善了传统媒体下群众与政党、政府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的状况。第二,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主要是采取我写你看、我说你听这样单方向的传播方式。新媒体具有交互性的特点,它为信息传播双方提供了沟通平台。

(二)从党和政府角度来看,新媒体扩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空,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我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般采取开报告会、看新闻、读报刊、听广播、培训、谈心等方式进行。学校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很多缺陷,比如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教学形式死板缺乏吸引力等。这些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教师不愿讲,学生不愿听,即使有同学认真听课也是为了应付最后的期末考试的现象。新媒体以其便捷性、灵活性等多种优势,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以及先进思想文化和思想道德的传播引导,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直接、更加深入。

(三)从国家层面上看,新媒体拓展了群众监督的空间和渠道,加大了群众监督的自主性

邓小平曾指出:“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1]传统媒体条件下,各媒介都以执政党意志为根本原则,因此它们发出的声音常常高度一致。传统媒体将其认为重要的正面的信息突出报道,较少甚至零报道社会负面的信息,以此来引导社会舆论的方向。在新媒体条件下进行信息传播活动时,每一个虚拟的个体都是平等而自主的存在,他们在新媒体环境中彼此平等相待,这大大削弱了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从而显示出新媒体监督极强的自主性,增强了群众监督的效果。

三、新媒体对和谐党群关系的现实挑战

新媒体的发展和应用犹如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它在为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也给构建和谐党群关系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一)新媒体使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受到冲击

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影响着中国人,使我们的思想领域面临十分复杂的情况。个体本位思想的突出,集体观念的逐渐减弱,重物质轻精神,重金钱轻道德,这些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大相径庭的。近来中国不断出现的人情冷漠、道德败坏、自私拜金的现象让我们大跌眼镜的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了信仰缺失或混乱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巨大危害性。“马克思主义的软肋就在于他是一个超验性的体系,当人们长久地看不到它与世俗的关系时,或者说长期满足不了人们世俗的需要时,它就会被世俗性所取代。”[2]以此可见,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特点,给党和政府稳固社会意识形态工作带了巨大的挑战。

(二)新媒体发展给党和政府对公众有效引导带来挑战

传统媒体时代,外界消息进入人们视野的途径较单一,且政府对信息内容的把控力度较大,因此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工作相对简单。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途径的多元化,使得政府对信息内容的把控难度加大,政府新闻“把关人”角色弱化,新闻采集、发布、评论者众多,大量真假难辨、良莠不齐的媒体信息涌入群众的视野,使得群众的思想较易受各类信息影响。

(三)新媒体对党员干部能力带来挑战

一些党员干部不能良好的运用新媒体,用不正确的对应方式甚至会造成党群对立,使得一些群众产生怨言,激化党群矛盾,破坏社会的安定和谐。新媒体所形成的新的传媒环境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积极为人民谋福利,想民所想谋民所需;提高自身道德素质,规范自身行为,以身作则为民树立榜样;提高自身知识素质,主动调整心态,积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变化,正确运用新媒体,科学引导公众舆论,增强党群联系并提升执政能力。

四、中国共产党运用新媒体和谐党群关系的路径思考

广大党员干部要想时刻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必须在继承党群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新媒体时代群众工作的特点,不断提高运用新媒体的能力和水平。

(一)提高党员干部运用新媒体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

要充分了解民意,通过新媒体有针对性地对群众意见进行疏导,并对相关许诺进行落实。当前,我国党员干部队伍缺少“懂网”的领导干部、缺乏合格的舆论领袖。新媒体环境下党的执政能力如何提高,关键要靠人才,人才队伍的质量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党群干部要不断完善增加自身知识储备量、提高自身道德水平,向优秀人才看齐。

(二)提高利用新媒体进行舆论引导的能力

党员干部要在新媒体上积极传播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和价值观念,以此来对抗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对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主导地位的冲击。要努力引导群众形成积极健康的新媒体舆论,凝聚社会正能量。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工具和平台,让新媒体舆论能够反映人民心声、疏导公众情绪、维护改革发展稳定。

(三)建立新媒体规范化管理机制

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有一个逐渐规范的过程,新媒体也是如此。对于新媒体的规范化管理首先要坚持“党管媒介”的原则。在坚持这一原则的基础上,在不违背社会主义法律法规和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提高新媒体传播的自主性。加强对新媒体传播内容的管理力度,提高网络信息的真实性,打击恶意宣传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言论的行为。(作者单位: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4:144-145.

[2]黄力之.论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的世俗性与超验性[J].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

[3]于燕.运用新媒体做好党的群众工作[J].党政论坛,2012,7.

猜你喜欢

党群关系对策思考时代价值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
关于中高职联合办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