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中国意义

2015-05-30刘旭

2015年45期
关键词:现代性全球化马克思主义

刘旭

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诞生于20世纪初,其批判理论对研究我国社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助力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中国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国意义

引言:

国外社会中存在着一种被称作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它自称为马克思主义,但又强调出与列宁主义相对立。20世纪20年代,它最初是作为被共产国际批判的“左”倾思想,从共产国际内部转向党外发展起来的。这种思想刚开始没有一个具体的称谓,直到梅洛庞蒂在1955年发表了著作《辩证法的探险》,明确指出卢卡奇在1923年发表的《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中表达了不同于列宁的见解并第一次提出了这种思想,这才追寻到源头,此后,这种思想便被称作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丰富起来。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西方哲学的思想进行分析并将之与马克思主义结合,通过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批判和对未来社会主义的设想,提出了与列宁主义相对立的革命战略。

在90多年间,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历经了三个阶段,各个阶段都出现了许多思想和研究问题不同的流派。

第一阶段出现于20世纪20—30年代,在反思是什么造成革命失败和寻找如何发展革命道路的过程中,卢卡奇等人形成了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分道扬镳,西方马克思主义逐渐形成,但此时,西方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发展成独立的社会思潮,而只是作为一种非正统马克思主义观点存在于共产国际内部。

第二阶段是在20世纪30—60年代末期间发展起来的,这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鼎盛时期,在此阶段内,西方马克思主义已不再局限于共产国际内部,不再仅仅是一种非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其自身融合非马克思主义的见解,演变出一种两相结合的社会思潮,并在国际上愈加具有影响力。

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等流派相继出现,主要研究法西斯兴起的心理;反思启蒙精神、工具理性、科学技术、大眾文化,批判工业文明带来的弊端;用哲学理论完善批判理论基础,研究西方社会思潮的观点,并融入马克思主义。

第三阶段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出现了转向,此时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不再是非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而变为了一种新的非马克思主义。部分在20世纪30—60年代形成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发生分化,并出现了以研究科学技术带来的社会效应、生态破坏等问题为重点的分析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等。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总结为两个方面:其一,哲学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近代形而上学世界观的批判以及提出来的哲学观点,可以看做是一种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模式;其二:批判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从各个角度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在一定程度上他们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可以理解成是对现代性的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理论也可理解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理论。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为了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和全世界发展的状况,国内的一些学术理论家开始进行研究,但也只能是在批判和斗争中进行。到了90年代,国内学者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逐渐缓和。与专家、学者在研究领域做研究不同的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突如而来的商品经济剧烈地冲击着人们的心理,有一大部分人这时发现自己的境遇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相类似,愈加趋于平庸的、低俗的商品和大众文化,失落的精神和价值追求,使很多学者忧心,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随之出现。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我国学习和了解西方上层建筑是必然要快速进行的。

当下社会上的一些现象表明,能否正确认识西方马克思主义,能否把握历史的走向和能否健康指引人类命运发展,是我们当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已历时多年,我国创造出巨大的成就的同时,又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批判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华,借鉴其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理论,可以使人们深刻反思社会中出现的各种负面现象,增强抵制拜金主义和物欲膨胀的思想积极性。然而,也应意识到,它对现代化的拒斥态度,可能引发对未来科技惧怕的反响,有碍于中国发展。

二、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批判现代化进程中社会上出现的种种负面现象,提供有效处理经验。当前我们身处21世纪,尽管享受着丰富的物资和精神生活,但是在不断加快的现代化建设步伐中,仍然暴露出不少的社会问题,对于这些发展道路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不是回避,而是正面应对,这就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道路走得更顺畅、更稳健。现代化的建设,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也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是也衍生出很多之前不曾发生的问题,为了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的发展下去,我们必须深入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并结合我国当前发展的实际处理社会上出现的问题。通过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可以延伸到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具体操作,也可以给我们提供有效的处理经验,帮助我们解决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从而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更上一层楼。20世纪初诞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深刻的体会到了现代性的危机,其本身就是针对解决现代性弊病应运而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努力地澄清现代性弊病的根源,不把现代性进程中出现的弊病归咎于现代性本身,发挥实践批判精神,针对解决社会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指出正确合理的理论思路。

其次,利于共产主义伟大事业在全球化时代的推进。西方马克思主义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明显时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研究新形势下共产主义事业的发展都带有全球化的时代特征。在逐渐融入全球化的中国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可以助力中国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理论的丰富,也有助于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共产主义事业的发展。

然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接受它的一切。“当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利用这些哲学流派的理论来反对教条主义等扭曲和偏离马克思的学说的倾向时,有时的确可能存在积极的方面,但他们自己往往又受到这些流派的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等片面性学说的影响,用这些学说来重新解释马克思主义必然在很大程度上背离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混淆了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马克思与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家在理论上的原则界限。”[1]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许多流派存在着很多的理论失误,有其局限性。我们也应对这些局限性加以警觉。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进行研究,一方面让我们能够站在一个新的理论平台上开拓视野,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我们避免一些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出现的失误。只有如此,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持续沿着一条健康合理的轨道前行,才能更好的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作者单位:兰州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刘放桐.从经典马克思主义到西方马克思主义[J].求实学刊.2004.(5).

猜你喜欢

现代性全球化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浅空间的现代性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浅谈梦窗词之现代性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