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农村职业教育模式经验与借鉴

2015-05-30蔡永鸿赵露

中国市场 2015年44期
关键词:产学结合双元制校企合作

蔡永鸿 赵露

[摘 要]中国是农业大国,随着中国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的农民素质与知识教育也是三农中最大的问题之一,农业的发展不仅仅包括资源和科学技术,更需要农村职业教育的广泛传播与提升。农村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担负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的重要职责。因此,为进一步完善中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文章将从中国农村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现状,以德国、日本、法国、俄罗斯、韩国、澳大利亚这几个农业大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经验为例,提出改善并能够更好发展中国农村职业教育的途径与建议。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双元制;产学结合;校企合作

[DOI]10.13939/j.cnki.zgsc.2015.44.162

1 前 言

我國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被置于各项工作的首位,受到高度重视。为更好解决这一问题,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一项关键措施。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新形势对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建设现代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迫在眉睫。分析研究国外先进的农村职业教育经验,或许能为我国农民职业教育提供些借鉴与参考。

2 国外农村职业教育模式综述

2.1 “双元制”模式

双元制度的概念是在职业教育中学员以学徒身份在企业接受相关实践技能培训的同时,又以学生的身份在职业学校进行与职业相关专业理论和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企业中的实践与职业学校中理论学习相互结合,企业的实践技能培训是双元制的主体,服务于企业技能培训的职业学校的理论教育。在双元制教育模式下,经过多年的培养过程来看,其教学实践考核过程具有和传统教育不同之处,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取得了更好的效果。双元制的四点特点分别是:以企业作为重要参与者;具有严格的考评系统;具有完备的职业教育法;由市场需求决定的专业设置。

2.2 “产学结合”模式

产学结合是日本教育的一个基本思想。在日本,中等农业职业教育过程主要在农业高等学院完成。学校主要对初中毕业生进行为期三年的教育培养。学校在教学生一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把学生放到实习农场参加生产过程的实际操作,具有既重视理论教学又注重实践教学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发展能力为重点。在学校实习农场的生产安排方面,兼顾教学需要和市场需求,学生参加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的全部过程。这样的产学结合模式为日本农业发展提供了应用型人才,促进了日本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2.3 “双沟通”模式

“双沟通”教育模式指的是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沟通。中级应用型人才是法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培养主要对象,农业职业技术学校接受来自普通初中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预备班学习,进行农业职业技术高中教育。在进行为期一年的高中教育后,即可持有“农业职业能力证书”,凭此证书可以获得就业资格。学习两年,即可持有“农业职业学习文凭”,此证书可作为熟练农业工人的资格,同样如果想从事“农业经营者”需要获得“农业技术员凭证”。这种教育模式使农民进行农业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得到了提升,保证了农村职业教育体系的顺利发展。

2.4 “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最具代表的国家是韩国,韩国农村职业教育与企业间紧密联系,在良好的政策引导和推动下,多种企业学校合作教育的新型模式孕育而出,例如“2+1模式”、“顾客导向”等。“2+1”模式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采用,即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两年、在企业实习一年。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则“顾客向导”培养模式占主要地位,即学院将企业作为自己服务的顾客,按照与企业在人力、物力资源上进行合作,改造旧的教育环境,按照需求的数量、规格和具体专业特长去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此外韩国还实行多层次教育:农渔民后继者教育、专业农民教育和4-H教育。作为最主要方式韩国农民培训的农渔民后继者教育,主要是针对农业后背劳动者的职业技术教育,通过对从事农业青年农民的技术和能力培养,优化农村劳动者的文化知识结构,由此来缓解老龄化的农业劳动者给韩国农业带来的压力。在后继者教育的基础上开展更高层次的农民职业技能教育,重点培养国际市场竞争力强、产业化经营管理水平高的专业种养大户。而4-H教育目标是使农民具有健康的身体、较强的动手能力、健康的心理和聪明的头脑。

2.5 “理论实践相结合”模式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概念是农村职业教育有部门在为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在实践中的应用。最具代表的农业教育国家有俄罗斯,俄罗斯的农村职业教育是俄罗斯农村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农村社会经济结构、俄罗斯农村丰富多元化的传统文化以及俄罗斯农民的休养生息有着紧密联系,目前占有俄罗斯1/10的人口,此外现有的6.14万所普通中等学校中有4.8万所农村学校,比城市多2倍。为适应俄罗斯农村经济发展形成了“理论实践双管齐下”的农村职业教育模式,它具有教育公平、教育免费、经费有保证、评估体系合理、教学实践结合、师资力量雄厚的特点。在此基础之上具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术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强调实践理论相结合,且建立了教育质量监督保障机制。为俄罗斯农业的成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农业人才基础。

2.6 “TAFE”模式TAFE模式来源于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是个注重教育的国家,在农村职业教育这一方面同样形成了“TAFE”的职业教育模式,TAFE是澳大利亚政府领导下的技术和继续教育的简称。它是澳大利亚政府为了解决学习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之间的接口问题而建立的一个教育体系,是建立在终身教育理念基础上的具有鲜明特色的职业教育制度和培养有实际工作能力的人才。TAFE学院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种类繁多,为劳动者提供多种所需技能培训,并严格要求毕业后持有执业资格证书才能就业。TAFE具有的三个组织机构会为农村职业技术培训院校以及相关领域进行宏观布局,调整市场,满足行业需要,同时会由政府提供相应的资金费用。TAFE的课程以实践理论相结合为主,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农村职业农民的技能为目标。TAFE模式具有着重培养学员职业能力,职业教育体系灵活,保证从业资格得到承认,学员年龄不受限制,课程设置灵活多样,与企业紧密合作的特点。TAFE模式教育为澳大利亚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具有保障的农业技术人员。

3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借鉴

3.1 完善法律体系,保障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政府部门应该提高对农村教育法律建设的重视,通过立法来完善农村教育体系,保证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从而造就和培养农村、农业发展所亟须的各类实用人才,这是美、德、日等发达国家农业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改变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困境,急需得到法律的支持,并且必须在农村职业教育的组织领导、经费保障、师资培养、实践培训等方面得到明确的法律支撑。

3.2 尊重农村经济市场规律,建设农村职业特色教育

农村职业教育应该根据不同的农村地理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突破时间、地点、空间等多方面的因素的限制,采用灵活多样的专业设置和办学模式,适应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农村经济市场提供符合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农村职业教育的管理者应该经常出去调查农民需求,农村经济市场需求,才能随时调整课程设置结构适应农村发展需要。

3.3 加大经费投入和监督,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

首先,应该明确政府责任,建立多元化经费投入机制。加大政府投入力度,设立专门的财政预算资金。加大专项转移支付力度,是农村职业教育来源的重要保障。除此之外,政府通过简介拨款、发放补贴、优惠贷款、减税免税等方式,充分激发社会团体组织和个人积极投入农民教育的积极性,建立健全多元化的成人经费教育是今后农村职业教育经费筹措的主要途径。

其次,加强上级对地方政府的监管力度,确保经费及时、足额到位。确保专项经费落实到位;协调督促技能培训获取整数后的奖励资金足额到位,以考评作为重要手段,防止挤占挪用农村职业教育经费现象的发生。

3.4 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保证农村职业教育渠道的有效畅通

农业发达国家重视农村职业教育的服务工作,建立了完善的服务体系,尤其是美国和日本,不但在全国广泛建立职业介绍所,而且在中等农业学校普遍设立职业指导机关。另外,为了鼓励农民接受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如接受过职业教育的农民享有继承土地的权利和享有政府提供的低息贷款与就业补贴等。对于我国来讲正在处于农业现代化转型阶段,因此,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是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保障。

总的来说,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涉及我国农民素质和技能的提升,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进程,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提升,只有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农村职业教育经验,合理进行实践应用,提升农民的职业技能素质,才能更好地发展我国的农村经济和社会经济。

参考文献:

[1]黄日强.英国的农业职业教育[J].世界农业,2004(3).

[2]应吴硕.澳大利亚农村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世界农业,2011(3).

[3]刘振.浅议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J].国外教育传真,2011(1).

[4]劉慧.国外农村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及现状分析[J].教育理论研究,2013(8).

猜你喜欢

产学结合双元制校企合作
产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探索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我对德国篮球的理解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