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室建设研究

2015-05-30李力峰陈月乔

中国市场 2015年44期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实训室

李力峰 陈月乔

[摘 要]高等职业院校作为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校内实训室建设对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伴随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与项目课程相配套的校内实训室建设与管理已成为校内实训室建设新的发展方向,其建设应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按项目课程的要求建设与管理,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项目课程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为依据,使校内实训室成为解决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系统性偏差和结构性矛盾的关键和融教学、培训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室

[DOI]10.13939/j.cnki.zgsc.2015.44.157

随着高等职业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与项目课程体系的建立,急剧增长的学生数量与学校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等条件产生严重矛盾。如何对原有按学科课程建立的实训室进行改造,使学生的实践教学得到很好的开展,成为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室建设研究改革的重点。同时随着社会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职场氛围、师资队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变,高等职业院校应根据市场人才需求变化调整所开设专业,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开展校内实训室的建设与调整。本文阐明高等职业院校实训室建设的指导思想以及加强建设实训室的必要性,并从实训室建设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几点建议。

1 高等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室建设的指导思想

基于项目课程教学模式的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室建设目标是培养专业技术领域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充分彰显职业教育特色。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技能和创新意识为核心,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将校内实训室建设成为设施先进、配置合理的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主场所。实现校内实训室培养出满足企业要求的高技能人才的主要功能,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学习积极性。满足在校学生校内实训教学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企业员工提供技术培训以及教学考核与评估;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和在就业岗位的实践能力要求与学校的技能训练方面提供支持;为校企合作开展教学组织与实施科学研究、加强技术服务提供条件。

2 高等职业院校建好校内实训室的必要性

2.1 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校内实训室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是解决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系统性偏差和结构性矛盾的关键,是学校开展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场所。目前,基于对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的把握,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普遍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课时的比重,校内实训课程课时量较大。如何有效利用校内实训课程课时,避免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内容与行业、企业应用脱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关键是要做好校内实训室建设与管理。在完成实训设备与设施环境等硬件条件建设的同时,加强知识性学习与技能性训练,合理组织相关实践性课程的实训学做结合。将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关的企业真实工作项目引入实训室,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提高其岗位职业技能,为今后较快地胜任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2.2 有利于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高等院校校内实训室的建设作为加强专业建设的重要一环,在建设过程中一般所需的人、财、物投入较大。很多院校随着开设专业不断增多,教学资源缺乏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校内实训室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我国的职业教育长期处于管理人员和实训教师紧缺,建设资金不足的状态。市场经济的现实,企业经济独立核算,也决定了企业对学校教学所提供资源是有限的。因此校内实训室建设前应积极开展调查研究,精心规划校内实训室的建设方案,将校内实训室作为项目课程教学的主阵地。在师资、场地和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按照项目课程要求充分开发实训室的教学,尽可能提高校内实训室的利用率,积极地推行实训室的开放制度,最大限度实现校内实训教学资源的共享。

3 高等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室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改革建设定位不准确,对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律把握不够,目标不明确

理论上,项目课程教学应该是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育”,但目前个别院校为了扩大招生规模,在仅可以为日常的教学提供校内实训条件与办学经验不丰富的情况下,强制开办热门专业,与企业的“合作教育”不符合,使得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关系相对疏远。开展的校内实训室建设也较匆忙,没有必要的硬件条件,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也存在严重脱节的现象。一些院校实训室为了夺人眼球,在教学设施不完备,师资队伍不齐全情况下投入巨大人、财、物,没有深入研究问题,且相互攀比,使得许多实训室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无法加深校企合作关系,提高办学质量。一些院校的校内实训室建设只注重学生操作层面技能的培养,没有为院校内各种科研工作提供平台,未能实现有利于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未有利于促进产、学、研工作的开展。

3.2 师资力量薄弱,是当前国内许多高等职业院校所主要面临的问题

一些院校在校内实训室的建设方面缺少行业、企业的支持和参与,师资数量严重不足,缺乏精力和经验,无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缺乏专门的校内指导人员和管理人员,也无法使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和讲解。校内实训室理论知识授课老师缺乏对企业的调查与实践,不利于促进产、学、研工作的开展。上述问题对于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专业教学的发展有着很大影响,也不能满足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质量需求。加之国家对职业院校逐渐重视,实训室成为组织实施教学的主要场所,交付的科研项目任务增多,对学校教学所提供资源是有限的,教师资源缺乏的问题更加凸显。

4 高等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室建设的建议

4.1 加强校企合作与师资队伍建设,找准定位,寻求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室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遵循“互惠互赢、优势互补”的原则,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吸引企业资金、设备和管理经验等的投入。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利用学校拥有的人才、技术等资源的优势,建成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多功能校内实训基地。促使学校实践教学环境的进一步完善,根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配齐实训教师和管理人员,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依据人才培养目标与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从根本上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对保证正常的校内教学秩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4.2 合理规划校内实训室的建设方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配齐相应校内外专家组成的专家论证小组与管理人员。融入企业职场文化氛围,加强校内实训室的管理,及时修订和完善建设方案,完成相应的校内实训教学任务。在硬件设施上不断完善,明确校内实训室建设方案、拟购置的设备,引进有企业工作背景的,经过工程一线长期磨炼的校内实训技术人才,依据课程教学大纲合理规划校内实训室的建设方案。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来说,还应该加强内涵建设,厘清校内实训教学和理论教学之间的关系,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意识。加大投入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职业素质教育水平的保障。提高校内实训室教职员工的地位,從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对于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前新.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发展战略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18.

[2]王襄,赵红.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探索[J]. 校内室研究与探索,2014,27(4):164.

[3]李秀峰.关于职业院校实训室建设与管理的探讨[J].科教导刊(上),2014(7):78.

猜你喜欢

高等职业院校实训室
实训室安全管理规范可操作性的探索与实践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高职院校信号工程施工实训室建设探讨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校级标准的研究与实践
浅谈高等职业院校“双能型”教师概念及内涵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室的建设研究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虚拟实训室设计与实现
建筑类专业识图实训室建设及实训组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