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二级财务预算问题研究

2015-05-30吴秀明

中国市场 2015年44期
关键词:高校财务优缺点现实意义

吴秀明

[摘 要]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大多采用一级管理,即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控制,以整个单位为预算对象,由财务部门主导,进行宏观管理,其他各院系贯彻执行。这种方法执行简单易操作,但高度集权管理方法有很多弊端,采用二级预算的方法就尤为重要了,结合高校实际情况,文章从多角度分析对比高校采用一级预算和采用二级预算财务管理的优缺点,以及未来高校采用二级预算的必要性及相应的操作办法。

[关键词]高校财务;一级预算;二级预算;优缺点;现实意义;如何执行

[DOI]10.13939/j.cnki.zgsc.2015.44.138

1 一级财务预算财务与二级财务预算管理的优缺点

1.1 一级预算的优点及缺点

一级预算,即集权财务管理,顾名思义,就是把所有的财务权力,包括预算的申请、预算的执行、预算的控制全部集财务部门一身,其他分院系部被动执行,即除正常开支外,分院不会有主动规划,即支即申请,预算外开支较多较随意。

(1)一级预算的优点。由财务部门统一进行申请、支配,预算申请主要涉及财务人员,无须多方协调沟通,预算申请程序简单、周期短、易操作。

(2)一级预算的缺点。第一,降低了各院系未来规划的积极性,不能将预算做到最佳状态,无法达到资金最优配置;由于各分院的额外预算较多,整个单位预算申请额度准确度低,较多预算外项目没有及时准确地纳入到预算当中,造成好的项目、方案无法及时推动,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院良好的发展。

第二,一级预算,一般采用增量预算法,增量预算是以基期成本费用为基础。即所申请的资金以学院整体为一个单位。如差旅费,在2014年的基础上,加上市价波动等因素的影响,申请一定额度,没有各院的具体使用额度,即各分院在发生每一笔差旅费用时,所有支出项目均需逐层审批,造成报销手续烦琐,报销周期长。

第三,预算执行被动,预算执行率低。由于预算无法分解,无法将预算分块划给各分院,不能有效推动执行预算,造成预算执行率低。

1.2 二级财务预算的优点及缺点

(1)二級财务预算的优点。二级预算是一种管理工具,通过合理分配高校人、财、物等战略资源协助高校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具体说,将财务管理工作的权、责、利分解到二级部门的院系,通过二级预算部门申请预算,可以充分了解各院系的工作规划,使得预算申请公开化、民主化,权力下放可以充分调动各院系的工作积极性,减轻学院经费压力。二级预算有特别突出的优势如下:

第一,二级部门对未来一年的工作进行规划,对未来一年的教学工作思考得更加全面、准确,极大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率,释放各院系的活力,可以更好地发展学科建设,增强办学特色。

第二,二级预算实现权力下放,报销审批程序简化。通过二级预算的实施,各院的常规报销事项,可以在计划额度内,由院部领导掌握开支,进行审批后财务予以报销,大大简化审批流程和报销程序,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更好地投入教学工作。

第三,二级预算可以提高预算执行率,有精细化、易执行的优点。除必要的零星额外开支由财务及院领导掌握外,把日常的常规开支落实到院系,按各院系的预算计划进度执行,按各院的预算申请进行考核,极大地推动了预算执行率,也使得预算资金使用效率大大提高。

(2)二级财务预算的缺点。二级预算结果精准,但二级预算涉及人员较多,业务范围较广,由二级单位进行小范围预算后再报财务进行审核、汇总,二级预算对工作人员素质有极高的要求,在二级预算的申报过程中工作步骤繁多、需要多方协调配合。比起一级预算复杂、难操作。

2 二级财务预算执行的必要性

随着高校经费的不断增加,提高审批效率和预算执行率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问题。二级预算的优势引起了高校的极大关注,部分高校已有成功先例。无论是财政部门对预算要求的准确度,还是高校自身管理的需要,二级预算已成为大势所趋。

二级预算是一级预算的精细度和准确度的前提和依据,二级预算对高校财务工作合理地开展提供保障,二级预算简化了报账审批流程,为教师赢得了更多的有效工作时间,可以更好地为学院服务;二级预算有利于进一步为高校决策提供依据,对高校科学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 二级预算推进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1 二级预算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级预算不能盲目进行,必须遵循一定的思路,根据高校预算现行概况,二级预算必须充分考虑以下问题:

(1)权力与责任的匹配问题。若给予二级预算部门权限过大,较大的自主性,激发了其办学积极性,但权力空间过大,相应的责任较小,会出现二级部门滥用权力的现象,财务风险过大。若给予二级预部门权限过小,承担的管理责任过大,又违背了二级预算的初衷,重复审批,大大地增加了报销程序,难以满足简化报销流程的要求,教职工的积极性又受到了极大的制约,而且院系发展特色学科、特色专业也会受到限制。

(2)二级预算部门管理人员较多,口径不一致,管理漏洞较多。二级部门领导并不完全了解财务管理,对预算管理重视程度不够,报预算时随意性大,科学论证较少,盲目发展各自领域,不利于学院长远发展。支出时不按预算执行,任意调整预算,即使达到了简化报账流程的目的,却违背了严格执行预算的要求。

3.2 二级预算推行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1)划清权责界限,将权力与责任达到最优匹配状态。可以通过零基预算,统筹安排。所谓零基预算就是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所发生的费用项目或费用数额,而是以所有的预算支出为零作为出发点,一切从实际需要与可能出发,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其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费用预算的一种方法。例如,差旅费、招待费、用车费等项目,按照各院对未来一年支出项目的预计,将未来发生的事项与相应的金额提交相应的预算,由财务部门申批,再加上相应的上下调整幅度,给予相关分院一定额度的审批权限,超过部分由学院审批管理。由财务部门主导将各分院的预算整理汇总,加上专业的审核,精算,申请全院财务预算。

(2)加强对分院领导、二级部门负责人进行适当的、规范财务知识的培训,提高分院对二级财务预算工作的重视程度。由财务部门负责,对分院领导及经手人进行正规培训,使二级部门负责人充分理解二级预算的意义,对二级预算有高度的重视,并在预算执行中能充分利用手中权力,并运用得当,保证预算执行效率与准确率。

4 执行二级预算时应考虑的要点

(1)设计出合理的二级预算模型,包括预算内容、业务描述等相关内容,简单、清楚,使分院负责人可以准确、合理的估算出本院各项经费预计使用额度,并申报到学院进行审批、汇总。

(2)在财务汇总申报预算环节,不仅仅是汇总各分院数据,要统筹全局,站在学院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保留相当比例的机动经费,在二级预算不准确或有突发情况时,不至于影响到学院的发展。

(3)学院要紧跟财政部门出台的各项政策,时时了解财政部下达的预算编制要求,及时学习财经文件精神,及时传达精神,帮助分院做好二级预算的调整工作,使预算工作准确无误。

综合上述,本文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理论层面来看,二级预算的研究将进一步规范预算编制。从现实意义看,第一、二级预算的研究将极大地简化报账流程,缩短报销周期,为教职工节约大量的工作时间;第二,提高预算执行率,将预算划为小块,分块推动预算执行;第三,为学院发展特色教学给予相当大的空间,对学院学科建设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肖侠.事业单位强化预算管理的有效模式研究[J].财务与金融,2010(124).

[2]何小红.深化高校二级财务预算管理改革的几点建议[J].财务与会计,2013(4).

猜你喜欢

高校财务优缺点现实意义
紫外消毒在给水处理中的优缺点分析
村志在乡村文化承传中的现实意义
深度学习优缺点的剖析
ICP-MS与AAS、AFS测定土壤中汞、铅、镉、铜的优缺点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
思索《鲵鱼之乱》生态危机的现实意义
浅谈对台文化统战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