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思考

2015-05-30张颖

中国市场 2015年44期
关键词:财务信息事业单位

张颖

[摘 要]文章以加强事业单位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思考为题目展开相关讨论。首先对其进行了必要概述,主要从我国事业单位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现状、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如何提高其质量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着重探讨提高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对策及相关措施。希望通过文章初步论述,为该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可以利用的信息,以供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信息;披露质量

[DOI]10.13939/j.cnki.zgsc.2015.44.117

1 概 述

对于事业单位中的财务会计工作而言,其主要的工作职责就是要确保并提升其记录、计算出的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及真实性,要尽最大的可能保证财务信息的质量,并且这也为事业单位中的其他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性保障。但是,在目前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之中,事业单位虽然在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有了巨大的进步,然而这其中仍然有许多受制因素的存在,其中从财务信息披露的角度而言仍然存在信息质量和财务核算的不足,这对于事业单位的形象影响是直接的,并且可能会导致正常的社会经济失序。因此,面对事业单位中目前存在的财务信息披露的质量问题,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逐步增强财务信息的披露质量,从而有助于促进事业单位的高效发展,维护社会整体经济的正常秩序。

2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对财务信息质量的重视

为了使财务信息得到明确的核算,从而增加其管理的有效性,对于财务信息就应该明确化,使其清晰准确的得到统计与分析。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其中,会计对于事业单位资产的具体数据记录不全面,而且失真现象的存在比较严重,缺乏足够的重视程度。总体来看,缺乏一种全面的综观与有效的准确记录,因而对于整个财务管理信息的披露来说,达不到较高的质量。

2.2 对于固定资产的盘点与清查力度不足

以事业单位中会计的日常工作看,对于现金的核算与管理工作占到主要部分,而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在核算中未形成对于它的定期核算习惯。从盘点与清查的角度看,在整个的固定资产的购进中,是得到了较好的记录,但是随着使用期的增加,对于它的定期清查、盘点力度不足,而且往往由于数量与市场价格间的变化而不能够精准地使数据得到统计与体现,所以,在管理方面也进一步产生了漏洞。还有,在具体的清查与盘点中,其方法采用对固定资产登记簿的情况进行核对,其结果是实物上的,事实上的损耗并未进行评估,所以其遗漏现象,评估不当现象等都存在着账目与实际资产的不相符。

2.3 制度保障不完善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切入分析,资产管理及核算是事业单位中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然而实质上的管理情况表现是会计工作不到位,其中的原因,一方面,可以归咎于管理制度上的不完善,因为,从目前的大多章程与规范分析,其中对于资产管理的规定较少,主要表现在购入、使用、处理等方面的工作,职责不明确,操作手续不全,规定的具体内容也非常缺乏,所以,明确度不高,管理中的针对性不强,因而大多只是一些表面账目上的笔杆子账,从来未进行实际的资产核算与有效管理。另一方面,会计部门也未能与其他各部门间进行一系列有效的协调,结果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未能落到实处,因此,应该从制度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进与完善,应该细化,具体化,提高其针对性。

3 事业单位财务信息披露的质量要求

3.1 恰当性

相关性、可靠性原则,也称恰当性原则。相关性,是指财务信息披露与领导层进行决策之间的关系,通过正确评估为事业单位发展做出规划。可靠性,是指事业单位领导层不操纵财务报告中的信息,不提供虚假财务报告。

3.2 充分性

充分性原则表达的是,命名财务报告在信息采集与记录方面,一是内外完整,二是对定量或定性的财务信息,都应该加以说明,如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状况说明书等,都需要进行书面形式的文件披露。

3.3 公正性

市场经济要求公正、公平、公开,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也要求体现公正性原则,因为,在事业单位发展中,它的重要性以及对于事业单位未来发展方向的决策影响等,都需要切实的利益及可靠的信息来源及对其精准的评估。

3.4 真实、有用性

其一,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是财务报告重要性的体现。披露应该着重于对主要的进行细致分析报告,对于次要的进行整体把握性质的披露,虽然在经济事项的决策方面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财务报告本身所局限的信息容量不足以对其产生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应该分清楚各方面财务信息的不同与区别,从而选择较为准确的披露方式,对披露程度按照需要而加以权衡。但是应该增加其透明度、精确度。其二,实质应该大于形式,对事实的把握是第一位。其三,应该让效益大于成本,这个原则的意思是,财务信息的生成、发布耗费了成本,因而,应该使其所做的工作成为更大效益化的隐性因素,所以应该使财务报告科学化、合理化,有益于企业的发展,但必须建立在真实、公正的基础之上。

4 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质量的有效途径

4.1 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监管结构

对于已经出现的问题,应该从结果上进行反思,从制度上进行改善,从监管上进行一些加强,从而防范此类“粉饰”行为。以事业单位结构来看,其本身的合理性基本上是成立的,最为主要的问题在于人为的破坏与实施、运作中的不规范行为。因此,应该注重各种监督,防止其失职以及“同流合污”给事业单位造成巨大损失。

4.2 强化资产管理理念,提升资产利用率

对于大部分的事业单位而言,其财务资源大多来源于财政拨款。所以,大多数事业单位对于资产管理没有形成足够的认识,资产管理的理念和制度都相当滞后,因此也就导致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没有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面对这种情况就迫使事业单位必须要逐步加强对于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使事业单位的资产能够得到科学、有效的管理,树立起财务管理的理念,并且要同时建立起相应的资产管理制度,实现对于事业单位资产的有效利用。对新购入的资产要能够及时进行账目记录,并且定期进行资产盘点,并加强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賬目记录的准确性,对于需要采取报废处理的资产同样也要进行账目记录,保证账目同实际情况一一对应,账目同账目之间也要能够互相符合。

4.3 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及能力

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个人综合素质及能力,将直接影响到财务信息的披露质量,因此对于相关财务人员要进行定期培训,不断拓展他们的业务能力和道德素养,促使其严格贯彻落实职业操守,从而保障财务信息的披露质量。

4.4 构建完善的财务监督体系

要构建出完善的财务监督体系,应当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事业单位应当尽快建立起对于内部审核的监督管理机制,形成完整的财务信息管理制度,将财务信息监管制度充分利用起来。第二,加大政府各个监管部门的检查、管理力度,严格执法过程,对于发现的违法违纪财务事件,要进行严厉的惩处。通过这一内一外两方面监管体系的建立,从而为财务信息披露的质量提供了制度性的保障。

5 结 论

总而言之,对于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及长远发展而言,财务信息披露的质量十分重要,然而目前事业单位中的财务信息仍然存在有许多问题,并亟须解决,如缺乏对财务信息质量的重视、对于固定资产的盘点与清查力度不足、制度保障不完善等,对于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和长远发展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若要想从整体层面上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监管结构、强化资产管理理念,提升资产利用率、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及能力、构建完善的财务监督体系,从各个角度来解决财务信息披露的质量问题,改善财务环境,从而为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财务制度保障和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郭建华.事业单位两个特殊事项的账务处理方法——兼谈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两点建议[J].中国农业会计,2011(3).

猜你喜欢

财务信息事业单位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高校财务服务研究
浅论餐饮企业应着力抓好财务信息管理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我国高校财务信息披露体系研究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