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营销专业优势,助推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发展

2015-05-30许荔珊韩琳琳林创

2015年47期

许荔珊 韩琳琳 林创

作者简介:许荔珊(1986-),女,黑龙江牡丹江人,企业管理硕士,牡丹江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战略管理与网络营销。

摘要:服务地方经济一直是地方院校的重要职责和首要目标,对于我校毕业生如何服务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一直是研究的重要课题。而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对于营销类人才的需求量一直居高不下,但我校培养的营销专业的毕业生却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的需求。如何发挥营销专业的优势,改进培养人才的模式,抓住区域发展的机会,为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的发展提供高质量、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本文旨在研究的目标。

关键词:服务地方经济;应用人才培养;SWOT分析方法

一、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人才需求现状

随着牡丹江市委、市政府提出并制定 “哈牡绥东对俄经济带”,与西部“哈大齐工业走廊”并进,形成 “一体两翼,振兴龙江”的区域发展战略。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在牡丹江市称为“哈牡绥东对俄经济带”。哈牡绥东对俄经济带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对俄商贸带、全国最大的对俄进出口加工带。在其迅速发展的进程中,为了成为对俄经贸合作加工中心、商贸中心、旅游中心、物流中心、会展中心,对于国际贸易、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物流管理、企业管理等经济管理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将逐步加大。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将成为这条具有战略意义的区域建设服务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

我校作为哈牡绥东对俄经济带区域的地方高校,应该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脚步,培养优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针对我校市场营销专业近几年的发展,为服务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积极研究营销应用人才培养的对策成为营销专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对营销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对外贸易和跨境电子商务的兴起更加大了对复合型应用型营销人才的需求。我校营销专业现今培养方向并没有针对哈牡绥东对俄加工区的发展和需求,营销专业毕业生对俄罗斯贸易和市场了解较少,对于专业性和应用型的技能掌握不全面,致使进入工作岗位所需适应时间较长,业务不熟悉,甚至出现所学非所用等水土不服的情况。

因此,我们应该对于我校营销专业毕业生面临哈牡绥东对俄经济带区域的就业的情况以及我校营销专业本身具有的优劣势进行分析(即SWOT分析)。通过详细的分析研究,找出如何发挥我校营销专业的优势,改进培养人才的模式,抓住区域发展的机会,为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的发展提供高质量、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二、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就业市场的机会与威胁分析

1、机会

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是以牡丹江为核心,以绥芬河、东宁口岸为前沿,以滨绥铁路、绥满公路为轴线,以周边内陆县市为依托,呈带状分布的经济区域,要紧紧抓住东北亚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的战略机遇,把这一区域建成东北亚地区的加工中心、商贸中心、旅游中心、物流中心、会展中心,形成口岸、临岸地区与腹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成为带动、支撑全省沿边开放的先导区。依托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境内、境外两个基地一起建,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的战略升级,使对俄贸易加工区成为我省沿边开放的核心区,对俄、对韩、对日经贸科技合作战略的前沿区。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加快,对于各方面人才的需求量也急剧增加,特别是营销相关专业的学生,这对于我校营销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来说是一个极好的机会。根据前期的研究调查表明,一个外贸企业需要的人才数量是210人,与营销相关的岗位就占了89.5%,可见整个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需要营销人才的数量之可观。

2、威胁

虽然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会,但是不能忽视的是,在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的辐射范围内高校的数量非常多,我校营销专业的毕业生并不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单以核心地区牡丹江为例,牡丹江共有8所高校。除了我校在内的两所本科院校外,还有六所专科和高职院校对于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都各有亮点,甚至某些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另外,我校生源并不局限于本地生源,学生面临毕业的选择时,大部分学生都会考虑或选择到一线城市就业,每年毕业生的人才流失比例非常严重。也就是说,即使本地对俄贸易企业需求人才量巨大,但招收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却并不乐观。

三、我校营销专业优势与劣势分析

1、优势

(1)生源优秀,学生素质偏高。我校生源优秀,营销专业学生都是二本学生,基础扎实,素质偏高。且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班级组成具有地区多样性,相对可以弥补本地发展和信息的局限性。

(2)师资力量强,引进国内外人才。我校经管学院师资力量较强,不仅引进国内优秀师资力量,还注意引进海外归国留学人才,且部分教师还具有实地工作经验,为本校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和多样性的环境。

(3)实施教学改革,引入实训软件和设备。除了学生和教师,本校还注重实施教学改革,对于像营销专业这样应用性强的专业,引入了许多实训的软件和实验设备,为改变传统讲授课堂的模式和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劣势

(1)基础扎实,实践不足。本科院校教学的特点是基础知识扎实,但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不足。在高校的比赛中这种区别显而易见,本科院校学生知其所以然,但实践的成果展示不突出、无特色;相反的,高职专科院校的学生虽然不知道理论和来源,但实践的成果展示亮眼且可操作性高。

(2)与企业交流不够,人才培养与需求偏差。与企业的交流不足,对市场需求的不了解,使得我们培养的人才与企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匹配,这是对学生就业最致命的问题。

四、改进意见

1、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设置课程

学校制定教学大纲和设置课程时应首先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应与时俱进,甚至提前预知。对于市场需要哪些类型和技能的人才清楚了解,才能更好的培养优秀的高质量人才。但课程设置不能走极端,大学对于学生的培养首要还应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和形成。所有企业在选择人才时,首要考虑的一定是人品,其次才是能力。所以我们既要了解市场需求,适当设立能够培养学生技能和实践的课程,又不能忽视基础学科在建立学生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中的重要性。

2、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并重,考核方式的多样性

课程设置如果是基础,那么考核方式就决定了建筑的形状。本科学生的价值观体系一定程度上还停留在对于考试和分数的重视,所以出了校门进入职业岗位后会有很大的落差性。如何减少这种落差,让学生既能扎实的掌握基础知识,又能灵活的掌握专业技能,除了教师的主观引导外,还应注重考核方式的多样性。让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考核方式,检验他们的专业技能掌握情况。我们还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进行引进和改良,让课程的考核方式能够真实有效的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3、加速课堂改革,增加实践学时

营销专业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强,而且很多营销理论是通过实践的检验之后才形成理论的,所以很多理论本身就是实践的总结。因此,应加速营销专业的课堂改革,比如反转课堂、案例教学、学生主导课堂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有些课程应增加实践学时的设立,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动手实践,鼓励学生做一些真实的项目,在不断的试错和碰壁中总结经验、学习知识。除了课堂的改革外,也应当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进行实地实习,真正走入企业,锻炼自己,改变思维。

4、增加校企联合,教师和学生同进企

增加校企联合,是培养营销类应用型人才的非常有效的途径。一方面,让教师和学生共同进入企业,

把课堂搬到企业中去,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用最实际的案例让学生掌握技能;另一方面,让企业也进入课堂,聘请企业中的营销精英当指导教师,给学生讲授最实用和最生动的课程。校企联合,也应开展定向人才培养,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营销人才,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

5、增强区域经济与地方院校互动发展

在国内外区域经济与地方院校共同发展的案例中,地方政府、地方企业和地方院校是互动发展的主体。高校为企业和政府提供人才、科研和服务,企业为高校提供产品、资金和就业机会,政府为高校拨款,推动高校的发展,而企业要依法向政府纳税、为政府解决就业,政府要服务于企业,给企业一个安定的政治环境,提供合理的法规、金融帮助和一些引导。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地方院校应该走产学研一体化的模式,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地方企业培育高素质的应用人才。

五、结语

利用优势,改进劣势,抓住机会,规避威胁,更高质量、高效率的培养我校营销专业高质量、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助推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发展,是我们服务地方经济的首要职责和目标。通过对于我校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和劣势分析,以及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就业市场的机会和威胁分析,提出了几点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在服务地方经济,助推区域发展的路上,地方高校可以和区域经济互相交流、彼此促进、共生共赢、和谐发展。(作者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牡丹江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我校市场营销专业服务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发展营销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3-XJ15059。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模拟仿真的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以经管学院实验室为平台,项目号:12-XJ14048。

参考文献:

[1]陈凯 陈春宝 魏国.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49).

[2]杨俐.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的方式研究[J].科教导刊,2015.

[3]曲晓杰.构建适应哈牡绥东对俄经济带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

[4]吕少柳.高职院校应对哈牡绥东经济带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

[5]尚爱英 张新敏.国内外地方院校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模式的探讨[J].邢台学院学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