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综合经营计划管理的应用模式探索

2015-05-30吴颖

2015年45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国有企业

吴颖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企业对于科学管理模式的需求日益迫切,经营计划管理更是关乎企业长久发展和经济利益的关键问题。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国有企业已经逐步建立起以平衡计分卡等为管理工具的综合计划管理机制。概述了国有企业综合经营计划管理机制,并就目前国有企业主要应用模式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提出在新型管理机制改革下,综合计划管理的要求与发展的需求,并对未来应用模式的进一步改善进行探索。

关键词:国有企业;综合经营计划;指标体系;组织体系

1.国有企业综合经营计划管理模式概述

1.1综合经营计划管理模式概述

综合经营计划管理模式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该模式也面临了新的挑战。综合经营计划管理涵盖了价值创造、客户服务、内部运营和企业成长四个综合方面的体制。该体制不仅包括以日常经营服务等为主的计划指标体系,而且还可以建立科学数学模型,开展平衡测算,并通过方案的优化,对经营活动进行总体分析,从而合理优化配置各项资源,推动企业总体经营战略的实施。综合经营计划管理是在对企业内外部综合条件和环境的评价分析基础上,以企业整体经营目标为方向,基于现状进行的资源优化和企业发展规划,于国有企业具有整体和全局意义。

1.2国有企业综合经营计划管理模式的应用和意义

回顾国有企业管理模式的演变,经历了从传统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跨越式转变。在建国初期,国有企业管理主要以扩大生产为导向,根据计划进行统一管理,虽然适应当时经济发展需求,但随着市场发展变化,逐渐失去了活力和适用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国有企业经历了以效率提升、以提升市场占有率、以顾客价值最大化为导向的管理阶段,最终发展到目前以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为导向的企业管理阶段。在这些管理模式演变过程中,综合经营计划管理体制也不断的发展演变,逐渐成为顺应当前国有企业经济利益和整体经济形势的新型模式。这一发展不仅让国有企业从经营战略上取得了提升,而且更加能够满足企业整体、全局、综合的发展需求,建立适应经济节约型社会的资源配置方案,实现企业综合利益最大化。

2.国有企业综合经营计划管理模式的具体应用

国有企业综合经营计划管理应用模式的具体确定是基于企业发展需求,如整体经营战略而具体开展的,包括了体系构建、指标构建、综合考核和管理评价等多个方面,我们将从这些具体方面进行分析。

2.1国有企业综合经营计划管理体系构建

要更好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就需要将各部门、各个要素结合起来与公司整体战略相统一,顺应市场经济发展变化,制定和执行一个持续的、共同参与的动态化管理过程。综合计划管理就是以战略为主导,为保障其顺利实施,企业应该不断建立和完善综合计划管理体系,确认管理要求和内容,明确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职责分工,规范管理流程和标准,建立常态化的工作机制。综合计划管理体系分为组织体系、制度体系、权责体系、指标体系和流程体系五个主要部分。

(1)综合经营计划组织体系构建。在体系构建中需要将各部门纳入整体管理中,并分层级设置,包括决策层、统筹控制层、归口管理层和执行层四个等级。其中决策层为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委员会,负责具体工作的开展。统筹控制层是综合计划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归口管理层是各项专业及指标归口管理部门。执行层是指企业的各部门和下属单位,负责经营计划的具体执行。

(2)综合经营计划制度体系构建。制度建立是为了满足企业的独立性需求,建立与生产經营密切相关的具体管理制度。明确决策层在综合计划管理中的决策性地位,明确统筹控制层在日常工作中的主导地位,确立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指标体系,从而保障综合计划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并与各专业的制度、流程等协调一致。制度的建立必须是以综合管理计划为基础,明确部门职责以及具体的操作职责,并对可能发生的各类行为,即先进行为和消极行动进行确认和赏罚,从而使制度明确化、可行化。

(3)综合经营计划权责体系构建。综合管理计划的实现离不开科学权责体系的构建,权责的细化和合理配置是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在国有企业综合经营计划管理模式中,我们一般将处于决策层的综合计划管理委员会作为综合计划的领导机构,是最高的决策中心,负责大政方针的制定,审定、监督和协调综合计划管理中的各项重大事宜。统筹控制层的综合计划管理办公室主要是负责综合计划的编制汇总、平衡优化、执行分析、调整与评价等日常的管理工作。归口管理层则是负责本专业的专项计划、指标管理、平衡分析、年度目标以及监控分析工作。执行层的各部门和下属单位则负责综合计划和预算的执行和落实。

(4)综合经营计划指标体系构建。在综合经营计划体系构建中,指标体系构建是技术性要求最高的部分。它不仅要反映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状况,而且指标的建立必须要有科学的依据和良好的适用性,该部分是目前的重点和难点。其基本方针是将综合计划与战略目标结合后进行系统性量化分解,为综合管理奠定基础和提供参考的依据。

(5)综合经营计划流程体系构建。综合经营计划的实现需要严格高效的过程管理,流程体系构建就是为过程管理服务的,通过在综合计划的编制、上报、平衡、下达、调整、监控和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的节点设置,并针对各个环节和节点设定相关指标和考评机制,实现全过程统一的闭环管理流程体系。

2.2国有企业综合经营计划具体制定要求和综合考评概述

(1)综合经营计划具体制定要求概述

在综合经营计划的制定过程中,我们秉承综合计划与企业战略规划保持一致的原则,综合考虑专业规划的原则和需求,以整体效益最优为原则。综合管理计划编制应该由企业各专业共同参与,统筹兼顾各专业和部门的发展目标,实现总体的平衡和持续化发展。

其一,综合经营计划编制要符合务实化要求。作为未来企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实现工具,综合经营计划应该分为短期和长期计划两个部分。长期计划是为了实现企业长远的发展战略,在整个行业内立于不败之地的计划,该计划会随着经济环境、企业短期经营状况、政治环境等不断进行调整。而短期的综合计划则更应该详细化,并且要体现企业经营的内外部环境以及前期综合计划的执行情况,在此基础上将企业已有的资源和需要的投入产出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对未来期间综合计划指标体系进行调整。

其二,综合经营计划要具备可执行性和可跟踪性。综合计划制定最终是为了执行和改进服务的。因此,经营计划制定应该对关键指标进行具体列示,要求按月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对工作的完成状况进行跟踪和反馈,如果出现异常要及时回查,从而对管理和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和偏差实现实时跟踪,为更好实现过程控制服务,实现综合计划的动态化管理。

(2)综合经营计划综合考评工作概述

企业综合经营管理计划体现了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是对企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做合理的事先规划与安排,涵盖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因此也具有综合性。

企业的综合经营计划考核工作,不仅要从指标的完成状况出发,具体分析投入产出比,而且要结合企业的投资、预算计划,实现企业在经营、财务、投资等方面的计划和规划。综合考评要体现该体系的价值创造性,通常用利润总额指标和经济增加指标作为衡量标准。利润总额指标指的是在成本预算精细化管理工作下,通过人工成本及主要成本的控制,分析企业总体的盈利状况。经济增长指标则是从资产价值管理水平提升和整体经济效益增长出发进行考核。此外,综合考评不仅涉及企业的经营状况,也要体现企业服务水平提升状况、内部运营状况改善、企业综合发展等,建立一个包含价值创造、客户服务、内部运营和企业成长四维一体的综合计划评价体系。

3.国有企业综合经营计划管理模式的实证应用

综合经营计划管理模式的应用需结合企业发展状况和经营规划来具体开展。我们以电力企业为例,对该模式的具体应用进行实证分析。

3.1基于综合经营计划管理模式的实证应用

以电力企业为例,图1展现了从企业战略目标到综合计划制定和最终计划落实的具体环节。根据中长期发展规划,我们制定了企业发展的5年综合规划,提出未来工作重点是要统筹工作,优化资源的配置。基于此,我们提出了企业发展应该要实现的具体计划,如电网建设计划、电网技改、电网修理、科技项目、管理咨询等计划,并结合这些专项计划制定指标体系,在平衡协同基础上实现企业年度综合计划的安排。企业的综合计划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它应该与企业的投融资计划、财务管理规划等结合起来,实现从单纯管理到价值创造、服务提升、运营管理提升和企业成长多维度的发展。

3.2基于综合经营计划管理模式实证分析的探讨与改善

在该综合经营计划管理模式应用中,企业要推动具体工作的开展和执行,确保经营管理的成果,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考评指标体系,要在以下工作改善和提升中多做努力。

(1)建立健全综合经营计划的考评体系。考评指标体系既要包括电力企业发展的基础性评价内容,例如综合计划管理制度流程的建设和执行情况、综合计划编制组织体系构建状况等。更应关注过程评价,对于过程管理要做到细致到位,不仅注重过程评价的编制,对于综合计划的质量、上报及时性和准确率等进行考核,更重要的是关注过程跟踪分析,保证跟踪成果,实现及时有效地过程管理。在此基础上,对综合计划中不适应企业发展部分进行调整,为最终计划实现和多维度综合效益实现服务。

(2)综合经营计划管理要注意综合性。为了进一步推动综合计划管理,电力企业可以开展全过程分析和评价,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查找工作过程的薄弱环节,寻求针对性的解决办法。评价可以从综合计划基础建设、执行过程与完成结果三方面开展,从而全面系统地实现对综合计划全过程的评价、分析及反馈,采取定量评价、定性评价与综合测评相结合的形式,从综合计划编制、跟蹤分析情况、计划调整、计划完成情况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4.结语

国有企业综合经营计划管理机制应该以战略为导向,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服务,实现资源更加合理的优化配置,实现效益的最优化,这是未来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应用模式不断突破创新的方向,仍需要企业和员工共同努力。(作者单位:四川科锐得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邹江,邱有强.企业综合经营计划管理用用模式探索[J],广东输电与变电技术,2008(09)

[2]谭晓翠.省级电力企业检修公司综合计划管理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3(10)

[3]张俊.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模式研究[J],管理观察,2013(08)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推进“科改示范行动”的实践与思考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浅谈公路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工会工作的思考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
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