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青春大戏《巨浪》引热议 张博:胡同串子遇见时代洪流

2015-05-30

北广人物 2015年43期
关键词:爷们儿鸿运张博

红色青春抗战剧《巨浪》在北京卫视热播。张博饰演的吴鸿运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知识青年中的一员,他为保家卫国毅然投身革命洪流,成立战地摄影队和画报社,为革命事业做出突出贡献。

张博:北京爷们儿翻身记

夯石

红色青春献礼大戏《巨浪》登陆北京卫视红星剧场,主演张博表示:吴鸿运这样一个具有北京风味的“战地摄影师”是吸引自己出演的重要原因。据说吴鸿运这个角色是导演苏舟为张博量身定做的。剧中,张博出演的吴鸿运曾是个走街串巷、玩世不恭的摄影爱好者,而后阴错阳差步入革命队伍,一步步成长为热血坚定的战地记者,是剧中人物转变最大的一个角色。就像《战雷》中的“高等”一样,“吴鸿运”身上也有着张博曾经的“影子”。

从2000年参演首部电视剧《天网情网》至今,张博已出遭15年矣。比起文章、白百何这些同班同学,张博还像个新人。有媒体说《三国》中的孙权,是张博唯一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相信所有记不清张博长啥样儿的观众都会认可这一说法。而为了“孙权”这一角色,张博整整争取了半年才在最后一刻被高希希确定下来,这种痛苦让他想过死。之后本来想以《战雷》中和他一副模样的“高等”来翻身,未想却遭遇收视率的滑铁卢,他一度下了不再做演员的决心,从中戏毕业那么多年,自己当年成绩班里第一,在中戏也人五人六的,咋就火不了呢?!

命运着实弄人。当年告别调酒师的工作,在北影门口和王宝强一样,每天等待做“临演”的机会,好不容易考进中戏,还做了班长,还成了人称“中戏小霸王”的风云人物,不料毕业即失业,每天在家闲待着。然而这一切命运不济,其实都是张博自己“造就”的。如果有“作男”榜,张博一定入选。他不仅曾是个大大咧咧、瞅啥都不忿、看谁都不顺眼的北京爷们儿,还是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主儿,据说当年连《奋斗》都被他拒绝了,穷得叮当响,在天桥上等着当群演,却还是一副青眼向天的劲儿……所以,与其说《战雷》的导演徐纪周是张博命中的贵人,使他终于有了除“孙权”以外的代表作,并得以和圈子中很多大牌导演接触,倒不如说青眼向天的张博终于向另一个“自己”低了头,那个“自己”渴望着创造、渴望着实现、渴望着自由!而那未经世事的傲气、逃避淬炼的自我、好大喜功的浅薄、不肯担当的软弱,不只是某些北京爷们儿的专属。在当下的职场,我们所见多矣。张博的“北京爷们儿翻身记”为“性格即命运”这句话做了新的注脚。

“暖痞”的成长

董岩

张博凭借历史剧《三国》里的孙权让观众认识了他,凭借《战雷》《秀秀的男人》展现出他不同的侧面。在《巨浪》中的张博是普通艺术生,甚至有点“吊儿郎当”的劲,因为爱情误打误撞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故事中讲述的是一群在战火狼烟中没有枪和炮的战士——战地摄影师。

剧中张博不仅要“耍宝斗萌”,还用京腔表演,这是头一次,但看张博之前的表演总给人惊喜,无论是《战雷》中鬼马诙谐以及浑不论的另类个性的高等,《王大花的革命生涯》中上演姐弟恋的夏家河,还是《出关》中运筹帷幄、大智若愚的刘一手,《坐88路车回家》悲情却温暖人心的黄元帅,张博的表演给人的感觉轻松不露痕迹,却又很接地气。他可以不露痕迹地在幽默逗趣的表演里蕴藏深处,可见生活中的他也是个潇洒有想法,爱贫嘴的京片子,以至于张博被冠以“暖痞”的称呼。想必这个词是对大男人的另一种解读:又要温暖还要靠得住,张博的形象和荧屏中的人物都满足了现代女性的要求,难怪他被观众喜爱、接受,从这些接地气有想法的表演,也能看出张博的成长。

开朗的个性,英俊又阳光的张博,在每一部戏中认真地表演,使得他从在学校里开始就获奖不断,他也有自己的梦想,就是多拿奖,拿大奖,尽管獲奖不能证明一个演员的全部,但至少他认为是他多年努力的一个反馈,在获大奖、登上大银幕这些一个个梦想实现的同时,张博对自己、对演艺路一定会有更多的思考,也能给观众带来跟多的好角色。这个“暖痞”最终会感动你。

《巨浪》中的“呆萌”

邢大军

红色青春大戏《巨浪》,其剧作风格在宣传词的前缀中已经表述得很清楚,那么接下来人们关注的焦点自然就会是张博、印小天和韩雪等几位演员演得像不像的问题了。对于该剧主演张博来说,这个问题尤为不大。

让新潮的新一代年轻演员出演当年的那一代在时代洪流中勇立潮头的年轻人,在年轻气盛和时代先锋这两点上应该都不违和,如果剧情侧重点落在普通个体的命运起伏上,那么由年轻一代演员出演的《巨浪》就不会有什么认同上的难度,演员的表演也就不会有什么审美上的障碍。该剧在张博主演的角色的设计上更是有力发挥演员的形象特色,甚至可以说是张博此前惯常出演的类型,不信仔细看一下《巨浪》中的张博,他饰演的吴鸿运原本是一个爱耍贫嘴、吊儿郎当、玩世不恭的胡同浑小子,在一次游行中对韩雪扮演的高海薇一见钟情,对其展开疯狂追求,并在高海薇的影响下加入革命队伍,逐渐成长蜕变为一位优秀战地记者,通过镜头和文字记录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你瞧,这样一个鲜活的人物对应于张博的形象,几乎就没什么表演上的悬念了,如果张博能把当年的老照相机摆弄得像样一点的话,那就没什么可挑剔的啦。

说起演员张博,“卖萌”或说“萌态”应该是他的一项表演特长,在《巨浪》中,他又再次运用这一项表演特长,一出场就以“呆萌”形象留下深刻印象,而且“吊儿郎当”式表演与满口的“京腔”也非常搭调,不但幽默感油然而生,而且剧中这个人物也立刻丰满鲜活起来。可以说,这“卖萌”未尝不是演员表演上的一种取巧,但对于张博、对于《巨浪》而言,这一点至关重要。

说说这个吴鸿运

木匠

《琅琊榜》曲终人散,《巨浪》跟着来袭,而我还沉浸在《琅琊榜》的故事里,没有走出来。《琅琊榜》就这样结束了!结束得也太仓促了一点吧,好像还有很多故事都没有讲完,能不这么虐心不?但就算我再如何地希望它还能继续下去,可它终究还是结束了。

在写这篇小文的时候,《巨浪》我才看了前六集,现在来说对这部戏的总体感觉,肯定为时尚有些过早。不过,就我目前所看到的部分,真心以为其去《琅琊榜》甚远,除它的故事不够吸引我外,剧中几个主演的表演也与《琅琊榜》中的几个主演的表演甚远。

《巨浪》唯一让我感到还有点新意的,是张博演的那个吴鸿运,似乎和以往影视作品中的革命青年不大一样,编剧给他设定的身份背景是父母早亡,他是在在教育局当副局长的哥哥的拉扯下长大的一个普普通通的艺校学生,爱好摄影,本对政治漠不关心,对时局也无太多的了解。他之所以会走上抗日救亡的道路,完全是因为喜欢上了一个追求进步的女学生,就像苏芮在《牵手》里唱的那样: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梦着你的梦/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因为路过你的路/因为苦过你的苦/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追逐着你的追连/也许牵了手的手/前生不一定好走/也许有了伴的路/今生还要更忙碌/所以牵了手的手/来生还要一起走/所以有了伴的路/没有岁月可回头……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应该有不少小知识分子,开始只是因为一个很偶然、很私人的原因,误打误撞、阴错阳差,当然你也可以把这理解成是被时代的大潮裹挟着,走上革命的路一条的吧。他们并不是天生的革命者,可这并不妨碍他们会在后来的血与火的革命斗争中,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革命战士。《巨浪》好像就是在努力展示这样一种在当时其实很普遍,但在以前我们的文艺作品当中却极少展示的革命者的成长轨迹。或者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也会渐渐地喜欢上它,也未可知。

猜你喜欢

爷们儿鸿运张博
《前程万里鸿运照》瓷板
超级秀场 鸿运当头
简述《鸿运连连》的艺术气质及人文魅力
鸿运当头
“爷们儿”情深,汪建喜提王石
“爷们儿”情深,汪建喜提王石
警察“爷们儿”——记广西玉林市公安局玉州分局局长梁正高
一道高考试题的四次拓展
Diagnostic Study of Global Energy Cycle of the GRAPES Global Model in the Mixed Space-Time Domain
小行星2014 AA:地球的新年入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