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晓棠 妙语如珠全程主持

2015-05-30夯石

北广人物 2015年43期
关键词:恳谈会李俊

夯石(张琳)

10月15日、16日连续两个下午,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的导演李俊、编剧陆柱国作品恳谈会相继举行。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康健民,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明振江、王兴东,八一电影制片厂故事片部一级导演韦廉等相关专家与会。两场恳谈会均由电影艺术家、原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中国电影家协会顾问王晓棠主持。

明振江等专家高度评价李俊导演对中国电影的贡献:“选择李俊导演的作品作为恳谈的主要内容,是因为他的电影最能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最能打上不同时期不同年代的历史烙印。”从20世纪50年代的《回民支队》,60年代的《农奴》,到70年代的《闪闪的红星》,80年代的《归心似箭》,再到90年代的《大决战》,李俊几乎每一个年代都书写出一部光影传奇,树起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杆,并产生呼应讲话精神的榜样性力量。李俊是中国第三代导演,中国电影家协会原理事。1937年参加革命,1951年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一生共创作完成了22部电影作品,其中1,部故事片、6部纪录片、5部舞台艺术片,曾荣获中国电影世纪奖导演奖。

1969年曾和李俊同在八一厂“牛棚”、“训练队”里“改造”的王晓棠,最难忘的竟是李俊的天真童心,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困苦和磨难时,他却像为影片《归心似箭》写的歌词那样“不等今日去。已盼春来归”!王晓棠评价李俊:“具有始终坚守又不断发现的艺术品格。坚守,使他的影片有浓烈的民族化风格;发现,使他的影片不断创新并培育出许多闪光的电影新人……李俊谦和,又善于集思广益,尊重每个合作者哪怕是儿童演员;李俊又有他的傲,不喜欢的本子不拍,作者不让改动文学剧本他宁肯放弃。从不逢迎权贵……”

陆柱国1948年参军,曾任新华社前线记者。参加过淮海、渡江等战役。他1950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等殊荣。代表作品有小说《上甘岭》、剧本《战火中的青春》、《闪闪的红星》、《太行山上》等。

康健民在致辞中表示,陆柱国无论是在写小说的年代,还是被组织调入电影编剧岗位超过半个世纪的悠长岁月中,都建树颇丰。他的中篇小说《决斗》、《上甘岭》等及时反映了现实生活和火热斗争,深获好评。他1958年的第二部电影剧本《海鹰》塑造了革命英雄主义群像,无数青年看了影片后热血沸腾,踊跃报名参军,可以说深深地影响了一代人。

陆柱国在恳谈会上感慨地说:“是部队养育了我,是战争教育了我,是战友成就了我!”陆柱国还特别感谢影协为他举办作品恳谈会,并在此前授予他终身成就奖,他说:“刻在奖杯上的是我的终身成就,而刻在我心里的是大家成就了我的终身!有人说我描绘出人民战争的雄奇画卷。人民战争的雄奇画卷是描绘不完的,只要我一息尚存,我还会加倍努力地描绘下去!”

在两个下午、近八個小时的主持中,81岁高龄的王晓棠老师完全脱稿,无论是介绍嘉宾,还是旁白历史背景,交代事件花絮;无论是穿插评点人物,还是每段发言结束后的精彩小结,都如信手拈来,大量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竟能做到无一字纰漏、无一处错讹,现场更是不时引来掌声、笑声和赞叹声……然而,笔者注意到“李俊作品恳谈会”结束后,众人都忙着合影留念,晓棠老师却踌躇许久才费力地站起身……最后一场“陆柱国作品恳谈会”结束时,晓棠老师显得很轻松,步履轻盈,笑得灿然,她丢下一句“我每天都跟考试似的”……

猜你喜欢

恳谈会李俊
Design method of reusable reciprocal invisibility and phantom device
福建数字经济发展院士专家恳谈会召开
李俊杰作品
“唠”出的“幸福企业”值得点赞
内蒙古籍文化名家青年才俊恳谈会在京召开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合作平台恳谈会在新华联铜官窑古镇举行
李俊彦
A Brief Analysis On How To Improv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Enthusiasm In Classroom
李俊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