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问题及对策

2015-05-30闫铭

2015年47期
关键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作者简介:闫铭(1995—),女,新疆伊犁人,辽宁大学,学生,研究方向:保险学。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等也在不断的提高,而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养老保险制度更是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因此,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为居民的生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供有用的参考[1]。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问题;对策

国家具有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逐渐加快的情况下,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保障居民的生活质量,是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由于我国的人口众多,农村人口所占的比重较大,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等原因,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能够很好的实施与发展。因此,及时发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中的问题,采用有效的解决对策,确保农村人口能够享受到养老保险的益处,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2]。

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改革也逐渐地深入和发展,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则是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的具体情况而制定和实施的,虽然该制度具有创新性、科学性以及合理性,但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试点、范围等方面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给其合理的实施与快速的发展造成干扰。

1.立法的滞后性。虽然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实施多年,但是至今仍未有针对性的、专门的综合性法律来予以规范,而且,未能有效的适应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的实际需要,立法工作的滞后性、立法层次较低、立法体系不健全、监督和实施机制不健全,是制约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的主要因素。尽管,国家部门已经发布了《指导意见》,但是,目前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尚处于试点阶段,执行力度不强,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另外,由于立法的滞后性,各个地区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内容不一,严重制约了其完善和发展[3]。

2.不能有效的筹集资金。资金问题是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推行的最大障碍,只有有效地安排财政资金,合理的补贴农民养老缴费,才能促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由于基础养老金的来源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能有序的开展。而且,现阶段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民的收入普遍较低,没有足够的缴费能力,另外,由于地方政府普遍存在财政困难的问题,而政府补贴有限,致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积较小,进而影响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扩展与推进。

3.政策缺乏吸引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采用“捆绑式”的参保方式,致使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增大,降低了基础养老金的效果,削弱农民参保的积极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采用试点的方式,让试点地区60岁以上的农村居民享受国家基础养老金待遇,致使制度存在着明显的公平性问题。而且,虽然地方财政每年每人会补贴30元,但是其所占的比例较低,不具有吸引力,另外,根据《指导意见》规定,参保人死亡后,除政府的补贴资金之外,个人账户的余额可以依法继承,这种非私有性的规定,缺乏人性化,甚至会造成资产纠纷问题,进而制约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4]。

4.制度间的衔接性较差。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农村养老保障系统中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各项制度没有统一的规范,致使制度重叠、交错现象严重。这些现象不仅给参保人带来较重的缴费负担,而且造成了巨大的人力、财力浪费,难以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化的目标,进而出现养老资源分配不合理的局面。

5.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管理工作需要较强的技术性,因此,其要求较高的管理水平,但是,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经办机构设置不合理、缺乏专业人才以及政策执行不统一等问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难以满足现实的需求。另外,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机制,致使管理成本较高、工作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养老金的发放、保费的收缴以及基金的安全。

二、解决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的对策

“三农”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农村人口较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较大以及城乡差异明显等特点,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因此,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缩小城乡差距,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1.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应该立足于我国的实际国情,有效的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切实解决城乡居民养老问题,促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效率与公平,减轻政府的养老负担,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因此,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应该结合我国的国情,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保证各个方面的协调运转,落实资金,规范各类,健全网络,扩大覆盖面积,以充分调动农民参保的积极性[5]。

2.开展立法工作,确保制度的法律性。国家应该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立法进程,确保其稳定性,重视资金的筹集,明确资金筹集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同时,重视其他相关法律制度的修正与完善,制定新的农村税收法,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司法复审制度,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行提供有利的实施条件和发展条件。

3.建立健全管理机制。目前,由于试点地区之间的经济水平不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有关部门应该紧密关注试点地区的状况,加强组织领导,及时发现、处理问题,适当的调整政策,以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公平性以及效率性。各级地方政府应该加大宣传力度,促使农民能够深入了解新政策,增强农民的参保意识,增加农民的养老保险知识,引导农民积极参保。

4.不断提高政策的吸引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对象是广大农民,因此,只有提高政策的吸引力,调动广大农民参保的积极性,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在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过程中,应该坚持自愿的原则,增强制度的公平性,扩大其覆盖面积,根据各个农村的实际情况,合理的提高基础养老金的标准,以维护参保人的合法权益[6]。

总结

总而言之,农村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让农村人口共享社会主义发展的成果,是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因此,国家应该认识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农村人口提供良好的生活保障,促使农村人口能够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以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作者单位:辽宁大学)

参考文献:

[1]何英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问题及对策探析[D].河南大学,2010.

[2]王章华.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3]万婕.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优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

[4]董文.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3.

[5]倪沙沙.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0.

[6]郎丽萍.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辽宁大学,2013.

猜你喜欢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社会绩效探析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回顾和思考
退休后可以从职工养老保险转为居民养老保险吗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