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把握好专业健康险公司发展的春风

2015-05-30李胜男彭美

2015年47期
关键词:保险互联网

李胜男 彭美

作者简介:李胜男(1990-),女,汉族,山东潍坊,硕士研究生,中央财经大学,保险专业。

彭美(1991-),女,汉族,广东茂名,硕士研究生,中央财经大学,保险专业。

摘要:随着保监会公告批复了中国太保和德国安联集团合资组建的健康险公司开业后,成为了第五家专业健康险公司,也是国内首家注册在上海自贸区内的健康险公司。并且,在新国十条明确支持健康保险服务发展的春风下,对现有的专业健康保险发展状况的多一分思考,就为其更好的发展提供多一分的帮助。

关键词:专业健康险;保险;国十条;互联网

一、 发展现状分析

2002年12月保监会制定的《关于加快健康保险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我国开始建立专业健康保险公司打开了第一扇大门。在过去的12年,我国先后建立的5家专业健康保险公司,包括人保健康、平安健康、昆仑健康、阳光健康(今被安邦集团旗下的和谐健康)及正华健康(已转为寿险公司——中融人寿)。今年“新国十条”的出台,明确提出要“发展多样化的健康保险服务”。如今,国务院在10月27日明文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首次为商业健康保险作出顶层设计。加上,保监会在12月18日审批通过的太保安联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了我国首家注册在上海自贸区的专业健康险公司。显然,从国家政府层面来看,我国专业健康保险业的发展将迎来新高潮。

1.从自身经营情况看

回顾过去,虽然在专业健康险市场上一直存在着4家公司,但是相对全国的健康险每年保费收入规模来看,显然属于相当弱小的地位。

首先,整体来说,人保,平安,和谐和昆仑这4家专业健康保险公司的每年健康险保费收入之和不超过当年全国健康险总保费收入的7%,也就是说,我国的健康险保费收入来源还是以传统的寿险和财险公司为主,最基本的原因是寿险和财险公司仍可以将健康险作为其主营业务的附加业务,但专业健康保险公司却只能在较窄的业务范围内经营,导致其竞争力是相当微小的。接着,从四家公司各自的占比情况看,公司间保费收入的差异是相当大的。人保健康的保费收入基本是其他三家总保费收入的5倍左右(也就是占四家总保费收入的85%以上),也即是说,虽然专业健康保险公司发展均处于开始阶段,但是由于公司背景等原因,导致四家公司在发展速度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此外,虽然这几家专业健康保险公司成立差不多十年的时间,但是现在仍没有一家实现盈利,无论是保费收入相对较高的人保健康,还是相对弱小的和谐健康。究其原因,居民的保险意识薄弱,缺乏政策的推动,并且将原本作为财险或者寿险业务附加险的健康独立经营,其所耗费的经营成本较大,加上健康险公司与医院信息系统无法对接,导致难以控制医疗费用风险和居高不下的赔付成本。

2.从社会医疗保险发展情况看

从经济学角度看,社会医疗保险的发展对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会同时产生替代和促进作用的。一方面,在社会总资源一定的情况下,社会医疗保险所占用的资源越多,就会减少商业健康保险的可用资源,并且,社会医疗的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居民对于商业健康保险的消费需求,从而威胁到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提高社会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相当于提高政府转移支付的金额,提高了居民的整体福利水平,增加居民的消费能力。同时,社会医疗保险的发展也会从广义上提高居民的风险保险意识,为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打好基础。

二、 若干思考

随着有利于发展健康险的政策出台,包括扩大健康险的经营范围、鼓励保险公司参与经办服务、开展大病业务、鼓励健康产业投资、研究出台健康险税优政策等,政策的红利将会在商业健康险的发展中逐步释放。因此,对专业健康保险公司的发展做出以下思考:

1. 如何在互联网保险的环境和物联网时代中,创新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

在互联网保险的环境下,应该更着眼于开发更灵活和多元化的保险产品销售平台。例如,由意时网开发的保险销售平台——保险黑板擦APP,完全体现了互联网金融环境下通过简单化的保险产品和较低的保险成本获得大量的客户。对比之下,专业健康保险公司也可以借着利好的政策,通过多种便利低成本的移动客户端进行宣传和销售如开发各种可能的产品咨询和索赔渠道,减短赔偿所耗费的时间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尽可能缩短投保人在选择保险产品时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这样可以将宣传和销售所减少耗费的经营费用补贴在提高客户体验上来。

另外,物联网技术也就是将人与物、物与物之能够实现相互沟通、传递信息和互换数据的技术,如智能手环等高科技产品。如果能够开发相应的产品或者利用相关智能产品对客户的健康状况进行动态监控,这更能推动产品的创新和服务的更细化。

此外,抓住寿险和财险公司只是单纯地把健康险作为其业务的附件险,而没有针对具体客户进行细分的机会,专业健康险公司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利用客户群的大数据,按照现有客户群或者目标客户群的收入、年龄、性别、工作环境、地区等多个因素进行多维度分析,了解客户偏好,准确定位具有发展前景的目标客户群。此外,还可以通过创新产品组合,可以模仿车险险种组合的形式将简单的健康险险种设计成可以自由组合的形式,实现自主选择的客户体验。

2.如何将商业保险与基础医疗密切结合

在分析中提到,由于健康保险公司与医院的信息不对接造成医疗成本过高。因此,专业健康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建立战略合作等各种方式与全国重点医疗服务机构之间开展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合作医疗网络。同时,可以对潜在客户在微信公共号等公共平台提供免费的健康讲座、较为优惠的体检服务项目等;对于已投保的客户,自投保之日起建立健康跟踪档案,对其提供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面风险管控,如日常生活健康咨询、电话医生、健康讲座、体检安排、亚健康干预、慢性病管理等健康管理和健康干预。

在获得个人健康的数据档案之后,对收入较高人群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计整体健康保障方案,甚至建立客户“私人或家庭医生”的形式,链接好医疗机构、保险公司和客户三者的关系,以更细化和更专业提供服务。就整体形成的数据库看,可以通过客户具体的健康状况和需求情况去开发产品,加深对护理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等专业性更强的健康险险种的开发。

3.如何处理好商业健康险与社会医疗保险的关系

随着社会医疗制度的深化改革,全国城乡民众参加国家提供的社会医疗保险的数量大幅度提升。这可能给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带来正反双面的影响。对于专业健康保险公司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融入国家社会医疗保险的建设之中。因为通过服务基本医疗保障人群,借助国家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树立自身品牌形象。还能借助政府的行政力量,参考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所积累的数据库和管理模式,建立适合自身的医疗风险管控平台以提高经济效益。此外,通过对基本医疗业务的直接管理,也可以更好地实现社保补充义务盈利。

但是同时要尽快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运作形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突出专业保险健康公司的专业优势和经济成效,在帮助国家完善社会保险体系改革的同时逐步建立与社保部门、定点医院的信息系统的对接,为进一步产品的开发定价、健康管理服务等提供持续不断的资源。(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张建军.专业健康保险公司的突围之道[J].上海保险,2007(10):36-38.

[2]王德宝.新医改视角下我国商业健康险的发展契机[J].保险研究,2009,9:56-62.

[3]范娟娟.专业健康保险公司的发展路径[J].中国金融,2012(10):51-52.

[4]王向楠.社会医疗保险市场结构与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J].保险研究,2011(7):35-41.

[5]张大龙.我国专业健康险公司经营困境及发展对策[J].保险研究,2010(6):56-59.

猜你喜欢

保险互联网
电子商务保险法律问题分析及发展建议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