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案工作介入农村空巢丧偶老人的生活适应问题的案例研究

2015-05-30穆媛媛

2015年47期

作者简介:穆媛媛(1991.06-),女,辽宁大学,社会工作专业。

摘要:在我国“未富先老”的情况下,农村空巢老人已成为弱势群体,无论是在物质方面、心理方面、生理方面及日常生活照料方面都面临着众多的生活困境。而据中国老龄研究中心的一次调查显示,中国60~64岁的城市低龄老人丧偶率为16%,农村为20%,而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丧偶率,城市为63%,农村为76%。[1]有专家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老年人口总数的20%左右[2]。综合这一调查,农村空巢丧偶老人所面临的生活困境似乎更加的严重。而本文正是从农村空巢丧偶老人这一特殊农村空巢老人群体入手,运用老年个案工作的诸多技巧针对这一群体的现状研究其生活适应问题。

关键词:农村空巢丧偶老人;老年个案工作;生活适应问题

一、案例及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案主王某,男,66岁,健康状况一般,患有老年人常见的高血压,腰椎不好。案主有一个女儿,在城市打工并结婚固定下来,其妻子在其35岁时生女儿难产死亡,他独自带女儿生活31年,使他的性格和脾气都非常古怪,平时很少与其他人接触,经常与他人发生争吵,性情古怪。案主自女儿外出打工以来,心理上及其紧张和敏感,身边人无意的一言一行,就能使案主暴跳如雷。女儿曾经要接他到城里一起居住,但是被他拒绝了,于是他便一个人在农村居住。靠种地自给自足,女儿回来的时候会给他买一些东西送一些钱,他的亲戚会给他送物品,生活较充足。近些年来王某产生了再婚的想法,但遭到女儿的强烈反对,一直没有再婚,从那以后王某心情一直不好,整个人都很压抑。案主除了女儿和其他亲戚偶尔前去探望,几乎很少与邻里乡亲们交流,又极易与他人发生争执,导致大多数人对其敬而远之。

(二)案例分析

1、接案。个案是通过辽宁省沈阳市某农村亲戚帮忙介绍,工作者经过与案主女儿面谈,确定初步问题后接案。

2、预估。将案主目前的问题预估如下:(1)精神状况问题。(2)人际关系紧张问题。(3)心理遗留问题。(4)环境适应系统问题。

3、计划。工作者将案主的介入目标划分为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

远期目标:帮助案主改善邻里关系,调整心态,积极生活。

近期目标:首先,陪案主说话聊天,化解父女之间的矛盾;其次,做通邻里的工作,让邻里对老人多一些理解;第三,为案主提供支持和帮助;第四,多与案主交流,帮助其改变孤独的生活;第五,与案主女儿协调,找到解决途径。

其次根据以上服务目标,本案将具体介入计划细分为如下几步:第一步:和案主进行面谈,了解他自己的真实想法。第二步:与案主的女儿、邻里、所在的村委会进行沟通、协商,争取对工作这工作的配合,给予案主服务与协助。第三步:引导案主多用宽容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调整案主的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的心态。第四步:建议案主女儿每月陪案主居住几天,或者接案主共同去城里居住若干天。第五步:跟进服务。

4、介入

第一次服务时间:2014年12月4日地点:案主家里

服务目标:收集案主资料,与案主面谈,了解他的真实想法。

服务内容:工作者与案主进行面谈,了解和认识到案主其实喜欢说话并且愿意与他人交谈。案主平时很少与邻里交流,和女儿关系一直很好,但自从女儿外出打工开始案主就一直很孤独,由于性格孤僻,所以一直很难排遣孤独的心情。直到女儿结婚后,这种孤独的感觉越发强烈,才使案主产生了再婚的想法,但是却遭到女儿的强烈反对,这使得案主内心更加烦闷,虽然案主女儿主动要求案主去其家里居住,但是由于案主常年一个人居住,对于正常的家庭生活已经开始不适应,所以才会拒绝女儿的要求,这也造成了父女之间的矛盾。案主双方一直也不了解彼此的真实想法。工作者通过和案主分享他的一些故事,了解了案主的基本情况和案主的真实想法,并和案主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收集好案主的基本信息后,初步界定案主存在的问题。

第二次服务时间:2014年12月7日

地点:案主女儿家里 案主邻居家里 案主所在村委会

服务目标:与案主的女儿、邻居、所在的村委会进行沟通、争取对工作者工作的配合,给予案主服务与协助。

服务内容:在第一次服务中,工作者了解到案主有想和别人交流的需求。所以这次服务工作者走访村委会,和案主的邻居家,把案主的一些想法告诉了他们,村委会也愿意帮忙找一些与案主年龄相仿的男人,到案主家与他聊天,帮助做一些农活,邻里村民也愿意帮忙,这样便有利于改善邻里之间的关系,也有利于案主排遣孤独的心情,对周围的言行也会变得不那么敏感。其次,在第一次服务中,案主想再婚的想法遭到女儿的强烈反对,导致父女关系紧张案主的女儿也告诉了工作者其不想父亲再婚是怕再婚的对象及家庭对父亲不好,而且自己从小到大一直都是父亲带大,知道父亲很不容易所以现在想把父亲留在自己的身边好好照顾父亲,这一想法自己的婆家也很支持,在了解父亲的真实想法后,女儿愿意主动与父亲沟通,并且愿意在合适的前提下支持父亲再婚。

第三次服务时间:2014年12月15日地点:案主家里

服务目标:了解案主一个星期以来与女儿及邻里关系的变化,帮助案主调整的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的心态。

服务内容:第三次服务时案主和女儿在家,案主的心情明显比第一次工作者服务时好了很多,案主很热情的接待了工作者,并主动和工作者说和女儿的关系已经恢复到从前了,女儿也开始主动和自己沟通再婚的事情,感觉心情轻松了很多。而且最近有邻居到家里陪自己聊天,案主也慢慢感觉到其实他们并不可怕,感觉同龄人有很多的话题,对一些言行不再敏感,脾气小了很多。

第四次服务时间:2014年12月21日

地点:案主所在村子老年活动中心

服务目标:了解案主一个星期以来生活状态及心态的变化

服务内容:这次来访发现案主在村子的老年活动中心与邻居下棋,案中看见工作者和高兴,亲切的和工作者说着自己这一个星期的感受,去女儿家生活几天后,发现与女儿婆家的相处很好,重新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关于再婚的事情,双方也不再固执,都说可以看缘分慢慢来。案主受第三次服务时工作者的鼓励后开始走出房门,积极的和外界接触和邻里互相走动,渐渐敞开心扉,愿意和邻里分享自己的困扰,并且心态也逐渐变好,对于孤独的恐惧也逐渐消失。

评估与结案

案主心态有所改变,现在愿意与别人沟通,邻里关系、父女关系改善服务对象的改变情况和个案目标达成情况:工作者从与案主谈话入手,与案主建立互信关系,案主愿意向工作者倾诉内心想法,通过聊天,老人心情变得开朗了,不再向以前那样不出门,也走出门去,与邻居在一起聊聊家常。女儿也陪案主小住几天,给予精神上的慰藉。关于再婚的问题不再纠结,父女关系改善。设定的目标基本达成,减少了案主的孤独感。(作者单位:辽宁大学)

参考文献:

[1]曲兰.来自老父老母的生存报告[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3,第42页

[2]罗淳.从老龄化到高龄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第137~139页

[3]仝利民.老年社会工作[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2,第165页

[4]陈成文.社会弱者论[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0.

[5]Kevin Kinsella,Cynthia M.Taeuber.An Aging World II[M].Bureau of the Census.1993

[6]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北京:高教出版社,2006.24.

[7]联辉等主编.全球行动一迎接人口老龄化,联合国老龄话题文件汇编[M].华龄出版社.1998

[8]陈卫,杜江勤.中国高龄老年人口性别比的社会经济差异[J].人口研究,2004,1.

[9]默淑恒,李凯伟,潘为民.农村丧偶老人的心理困境及对策探究[J].新农村.2012.1

[10]姚引妹.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途径[J].经济要参,200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