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工时统计的动车组项目研发周期研究

2015-05-30姜鸿鹏

2015年47期
关键词:动车组

作者简介:姜鸿鹏(1984-),男,汉族,内蒙古赤峰市人,工程师,在职研究生,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动车组研发是大型系统工程,对于研发周期及资源投入因干涉因素较多,很难精确预估。本文结合了NF公司长期的设计研发经验,围绕典型项目设计人员及工时投入与设计输出文件的匹配情况,兼顾偏差纠正,提出动车组全新研发项目的科学设计周期,指导类似项目的资源分配及计划制定,希望对相关行业提供一些经验借鉴。

关键词:工时统计;动车组;研发周期

1.引言

为提高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推动设计工作定额开展,围绕设计计划要实现精细化、标准化、可量化的要求,拟通过阶段性工时统计数据积累,掌握设计文件编写、方案设计、图纸设计、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等工作用时情况,结合工作用时的纠偏调整,实现对设计资源需求的统筹分析,进而提出动车组项目的科学设计周期,指导类似项目的资源分配及计划制定,同时,也为部门岗位设置、绩效分配等提供量化支撑。

2.人工时统计模式

人工时统计管理是量化设计周期的重要基础工作,准确的人工时统计数据对于核算项目人力资源投入、工作输出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工时统计的开展以管理部门下发考勤信息,设计人员反馈工作项点分布为总体思路。因目前动车组设计工作一般为多项目并行开展模式,故工作实施注重以下三各方面的控制。首先,下发出勤时间,杜绝单项目工时虚报。管理人员统计部门全员出勤时间,按部室下发至个人,要求个人在所有项目投入时间不得大于其出勤时间,杜绝了前期统计单项目时,过分虚报项目投入时间。其次,下发反馈模板,项目分阶段统计。将部门主要进行各项目列入模板,明确各项目进展阶段,即:方案设计阶段、施工设计阶段、生产服务阶段等。并在项目推进中实时调整模板,宏观掌握各项目不同阶段人员及工时分布情况。最后,规范反馈材料,提高员工配合度。人员填写反馈表时,需将本人出勤时间分解至各项目的不同阶段,改变了前期需要填写工作时间及内容的统计模式,即将此项工作由“填空”变为“选择”,节省反馈时间的同时,提高统计效率。工作过程中,管理部门要注意核查反馈材料的准确性。

3.典型项目数据分析

3.1项目选取

中国标准动车组项目是2014年公司重要的动车组全新设计项目,各关键系统全新自主研发,创新性强,研发工作量大,对于人工时统计和人工成本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从项目初期执行进行了详细的工时统计策划,系统梳理了项目设计流程中的输出文件,并以设计输出文件为载体,通过将设计输出文件与工时投入情况相结合的方式,分析项目各阶段的设计资源分配情况,为后续的分析提供数据支撑。2014年,项目经历了方案设计、技术设计、施工设计三个阶段。方案设计阶段:2014年3月-2014年6月,技术设计阶段:2014年7月-2014年9月,施工设计阶段:2014年10月-2014年12月。

3.2工作分析

针对已选取项目,统计人工时情况进行相应分析,见图1。

(1)方案设计阶段

工作内容:此阶段主要工作为结合用户顶层技术要求,通过分析公司及国内动车组的技术性能,在互联互通、零部件统型及关键系统自主化等方面攻克技术创新难点、取得重大突破,搭建全新的动车组产品平台。

工作性质:工作技术性强,需要发挥设计人员的知识创新能力,对参与人员技术素质的要求较高。

人员要求:参与人员相对较少,一般在60-70人左右,多为从事设计工作8年以上得专业技术人员。

持续时长:方案设计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一般需要4-5个月时间。

占用资源:4个月共用总工时20000小时,平均每月5000小时。平均每人每天4个小时左右,参与人员为兼职。

工作成果:14个专业管理计划、10个知识产权分析报告、10个技术标准分析报告、10个既有动车组运用情况分析报告、48四方主责零部件的统型初步报告、48四方主责零部件的统型初步技术条件、37个初步方案设计报告。

激励办法:为有效发挥精英们的技术创新能力,此阶段适合多采用管理学“Y”原理,多给予正向激励,鼓励设计师发挥创新的主观能动性。

(2)技术设计阶段

工作内容:此阶段主要工作为在前期大方案确定的基础上,详细开展各系统具体接口设计,形成能满足方案要求的详细技术设计,形成最终的技术设计报告,并完成技术图纸的设计工作。

工作性质:工作技术性较强,需要更多业务能手,完成详细接口关系校核工作。

人员要求:参与人员相对增加,一般在80-90人左右,增加了部分从事设计工作3至8年的技术人员。

持续时长:技术设计持续时间较长,一般需要3-4个月时间;

占用资源:4个月共用总工时41261小时,平均每月10000小时,平均每人每天6个小时左右,参与人员接近全职。

工作成果:74个技术设计报告、60个可靠性分析文件、8个车400多张技术设计图纸、240多个技术设计资料、52个长线件供货技术条件。

激励办法:为推进方案的细化,此阶段适合多采用管理学“XY”原理,从正负两方面激励设计师,严肃设计师按照开发计划完成相关工作。

(3)施工设计阶段

工作内容:此阶段主要工作为在技术接口资料和技术设计图纸基础上,进行拆图工作,完成施工图纸交档工作。

工作性质:工作技术性没有前两个阶段要求高,但工作量大,需要更多设计人员参与。

人员要求:参与人员增加一倍,一般在160人左右,增加了各层级设计人员。

持续时长:施工设计阶段持续时间一般需要2-3个月时间。

占用资源:2个月共用总工时40000小时,平均每月20000小时,平均每人每天7个小时左右,参与人员几乎专职。

工作成果:1套验证转向架图纸、3个车的试验车体图纸、4个车模型车图纸,8个样车图纸。

激励办法:为按期完成施工图纸交档,此阶段适合多采用管理学“XY”原理,从正负两方面激励设计师,严肃设计师按照开发计划完成相关工作。

3.3 偏差分析

项目研发三个阶段各设计文件清单完成情况及偏差分析见表1。

从以上表里统计情况发现,偏差天数从4天到2个月,其中主要外部原因有统型方案无法确定,导致用户方案评审延后,方案无法最终确定;内部原因主要是由于工作任务创新能力强与技术团队整体技术素质之间矛盾和部室投入人员不足导致的质量不符合要求带来的工作返工。

中国标准动车组项目作为全新的设计项目,无法在方案策划初期就估量出设计创新的难度及工作量,部门内部各系统高层次技术人才的流失导致方案完成质量短期内无法达到用户评审的要求,假设投入60至70人的从事8年以上的设计团队,且团队成员技术素质均能达到岗位标准要求,方案设计阶段周期将一定程度缩短。技术设计阶段主要是质量不符合要求带来的文件返工,此阶段人员为85人左右,技术人员投入幅度不能满足技术设计文件数量增加和内容更为详尽的要求。施工设计阶段投入约160人左右,方案的变更是延期的主要原因,另外多个项目的并行导致了人力资源的占用,通过加班等措施一定程度上保障了3个月的施工设计周期。

4.理想周期模型

针对以上各阶段的数据和偏差分析,一个全新的项目可以从方案设计阶段技术人员层次构成、技术设计投入人员数量、施工设计阶段并行项目的平衡三个内部方面做出相应的调节,另外还要考虑外部原因导致的项目延期,才能得出较为合理的项目规划和人力资源分配策划。经过分析中国标准动车组方案设计阶段高岗投入比例偏少,技术设计阶段人员投入偏少,施工设计阶段并行项目太多,最终设计研发周期10个月左右(不包含前期交流周期)。

建议类似项目在方案设计加大业务骨干比例缩短研发周期,并考虑外部因素影响;技术设计阶段人员增加到100人左右周期可以缩短至2.5个月;施工设计周期一般在3个月左右。由此归纳出全新设计动车组项目理想周期如下表2。

表2全新设计动车组项目人员及周期需求

动车组全新设计项目理想周期

设计阶段参与人数业务骨干比例内部因素纠正周期外部因素纠正周期完成周期

方案设计阶段7080%缩短1个月延长1个月4个月

技术设计阶段10060%缩短0.5个月2.5个月

施工设计阶段16030%3个月

5.结束语

经过分析并测算,搭建了全新动车组项目设计阶段周期模型,对于后续类似项目开展中的人员、资源计划的制定具有直观指导意义,同时,对于大型装备制造业的设计管理具有借鉴意义。(作者单位: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又辉.试析在我国电力企业员工薪酬体制下工时统计的管理[J].广东科技.2013(16):39-40.

[2]曹中华.船舶建造(轮机专业)工时数据统计分析系统研究与应用究[D].华中科技大学:交通运输工程.2006.

[3]陈军,陈臣.基于人工时系统的工作强度统计方法研究[J].建筑.2015(7):85-86.

猜你喜欢

动车组
石太客专动车组低速过调谐区收H码停车问题分析
“95后”动车组女司机的首个春运
“湖南造”首列CJ6动车组上线运营
动车组BTM带内干扰的排查与整治
动车组控车模式隐患问题的处理
如何有效降低CRH380B型动车组蓄电池意外断开的风险
CRH3型动车组主变压器M1修检修探讨
CRH3型动车组轮对压装曲线研究
高速动车组高压安全防护应用研究
高速铁路动车组站内对标停车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