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小组合作的初中数学教学尝试

2015-05-30夏冬平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交流数学

夏冬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

按照组间同质、实力均衡,组内异质、同质结对,各小组成员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则,将全班学生按特长、语言表达能力等应均衡分布到每个小组,每组约6人。小组成立后,可设立组名、组训、组徽,制订奋斗目标,形成公约。一般6人小组中安排2个高分生、2个中等生、2个低分生。两名高分生面对面坐在中间,两个中等生和低分生分别面对面坐在高分生的两侧。上课需要讨论时,以高、中、低三人组形成一个讨论小组进行讨论。

在小组活动时,基础、浅显的内容主要由低分生负责,中等生提出补充或修改意见,高分生则将合作内容进一步升华。当老师提出问题要求组织小组研讨活动时,一般性的问题首先让基础薄弱生先发言,然后中等生补充,最后组长总结,再提出问题让大家思考。

二、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1.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以小组合作为主的初中数学课堂不是“以教为主”而是“以学为主”, 不是着重于“知识传授”而是着重于“知识建构”、“问题解决”。“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建立新型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主动探索,在互动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让更多的孩子拥有操练的机会,享受亲身体验数学、探索数学的乐趣。

2.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有自己的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对苦思而不得其解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解决所遇到的障碍。

例如:数学解题过程中,去(添)括号作为解题的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学生往往掌握不透彻,影响结果的正确。在教学中,教师先出示:①-(3x-5y+4z)②+(4x-6y+5z) ③-(3x-5y+4z)+(4x-6y+5z) 教师先让学生求出答案,再启发:大家自己找一找,去括号存在什么规律?经过几分钟后,学生再小组交流,然后各小组发言人代表本组与全班同学交流,最终归纳出去括号的法则。这里,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待时机成熟会再合作探究,然后组间交流,较好地发挥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效能。

3.处理好问题的设计与介入的时机。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不仅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更要考虑到所设计的教学环节与提问是否有利于小组合作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难度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上,难度适中,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应该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因此问题的设计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凸显认知冲突,善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

以《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中的喷泉问题为例,学生自己看到问题后无从下手,我设计了如下的提问:

(1)喷泉的路线可以看成什么样的函数图像;

(2)图像有没有最高(低)点;

(3)怎样来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来表示这个顶点和喷泉的水的落点坐标;

(4)选择一般式还是顶点式来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

(5)如何求出水口的高度。

这时,学生“兴奋”了,“动”了起来,没有了“观众”、“垂帘的太后”,合作分析、讨论,图形结合,解答出来。难题被突破了,合作的成功体验使他们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4.课堂活动的六步骤。遵循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展示的机会还给学生,把交流的机会还给学生,把动手的机会还给学生,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学生的原则,学生未学已懂的,老师不讲;学生自学易懂的,老师不讲;学生互助能懂的,老师不讲;讲了学生也基本不懂的,老师不讲;有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讲,老师也不讲!

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有课前预习、互助对话、踊跃展示、大胆质疑、高效演练、总结提升六个步骤。

(1)课前预习:学生通过教师提供预习提纲,自主阅读课本,对书中提供的概念、定理、公式等边看边思考,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通过勾画圈点将预习中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无法理解的知识等标记出来,通过预习发现自己的疑惑。

(2)互助对话:对预习中存在的疑惑,小组成员进行对话交流,让小组内的成员帮忙解决,再通过小组间的对话,生成共性的问题。

(3)踊跃展示:鼓励学生将小组间共性的问题拿出来展示交流,或者将小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的经验、方法等进行分享。

(4)大胆质疑;针对不同的学生在同一知识上不同的理解,要让学生将自己不同的见解表达出来,从而使他们想得深、想得远,形成要问为什么的好习惯,提高思维的深度。

(5)高效演练:教师精心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最后通过教师提问或学生板演的形式促进全班小组合作学习,创造性解决问题。

(6)总结提升:巧妙的课堂小结能达到 “课虽终,趣犹存”的境界,通过学生谈学习体会、学习心得,谈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师再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深化所学知识,不仅能巩固知识、强化兴趣,还能进一步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思路,在愉快的氛围中把一节课的教学推向高潮。

通过“小组合作”来解放学生学习实践的天性,呵护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唤醒学生学数学的潜能,点燃学生学数学的热情。做一个幸福的数学老师,放手学生,百家争鸣。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交流数学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谈独立思考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谈独立思考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