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休闲农业如何更有看头更有赚头

2015-05-30王腾飞蒋培玲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示范县农民旅游

王腾飞 蒋培玲

随着各地休闲农业迅速发展,农业部今年首次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主题纳入全国农牧渔业大县局长轮训,调训110余名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主管部门负责人。日前,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和管理干部学院组织学员围绕“拓展农业功能、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主题展开专题研讨

近年来,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休闲农业在全国遍地开花、竞相发展,成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的民生产业。与此同时,各地休闲农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档次不高、缺乏特色等问题。如何突破制约、推动休闲农业提档升级?

政策扶持、示范引导,让产业有劲头

当前,休闲农业发展受到投入不足、融资困难、规划滞后等因素的制约。加强政策扶持和规划引导,尽快出台规范标准,成为此次培训班上一致的呼声。

“休闲农业作为接二连三、高度融合的新兴产业,还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专项的引导资金,投入明显不足,亟待在资金、用地、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出台扶持政策。”河南省栾川县农业局局长史宝晨说。

广西阳朔县农业局局长覃祖鸿表示,扶持休闲农业首先应找准扶持对象。通过制定行业标准、开展星级达标评比等方式,加强对行业的规范管理,重点扶持和推介一批休闲农业示范点。同时加强品牌建设和人才培训,更好地引导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

休闲农业涉及面广、投入大、回收慢,融资成为难题。对此史宝晨建议,一方面应加强财政资金在县一级的整合,将农业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等农口资金整合捆绑投入使用;另一方面可以考虑建立休闲农业发展基金,无息或低息贷款给投资主体,同时在税收方面给以优惠政策,以引导吸纳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休闲农业的基础设施、消费市场开发和科学组织管理中。

贵州兴义市农业和扶贫开发局局长黄学刚提议,进一步发挥示范县的引领作用,一方面可以考虑通过奖代补等方式对示范县市在资金支持和项目上予以倾斜,另一方面要完善对示范县的考核机制和淘汰机制,将休闲农业工作成效纳入县一级政府考核指标,促进县一级整合资源、形成联动,探索出符合各自条件的良性运行机制。

吸引人还要留住人,让乡村有看头

依托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等丰富的资源,安徽黟县这两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做得风生水起,但在黟县农业委员会主任李忠杰看来,该县大多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还停留在观田园景、住农家乐、吃农家饭的初级阶段,很多农家乐规模小、档次低、内容单一,缺乏深度开发,没有达到“乐食、乐居、乐游、乐购”一体的标准。和黟县一样,许多地方也存在相同问题。

怎样打造吸引人的农事景观?南京江宁区的经验值得借鉴。江宁区把休闲农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禀赋、历史人文资源,打造了花海、茶、温泉、薰衣草、爱情等不同风貌和主题的11个金花村,叫响了休闲农业品牌。而四川省蒲江县的休闲农业不仅留得住人,还让人来了还想来。蒲江县农林局局长赵武斌说,五六年前浦江县只有一个樱桃节,节日人满为患而其他时间又门庭冷落。后来该县把游客在时间上和地域上分散开,三月采茶节、四月郁金香节、五月樱桃节、七八月份休闲消夏节,九月百合花节,十月猕猴桃节,农事节庆能持续三个季度,解决了“暴饮暴食”问题。

增加参与性、体验性的项目是增强吸引力的一个法宝。“不同于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体验是休闲农业的灵魂。”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休闲农业处处长邵建成举例说,像北京的老宋瓜园,除了采摘,还建起了西瓜展览室,设计了瓜秧认养、瓜子作画、运瓜比赛等亲子活动,增加体验的成分能让休闲农业更有看头、更有玩头。

多方参与、互惠共赢,让农民有赚头

“在桃花节期间,老太太卖茶叶蛋每天就能收入几千元。”浙江省宁海县农办副主任吴冰感慨地说。休闲农业对农民增收的拉动作用日益凸显,不过一些地方发展休闲农业也面临着一个难题,如何在政府、企业、农户间找到利益平衡点。

对此,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宗锦耀强调说,发展休闲农业要以农为本,建立有效的和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吸纳农民参与,积极探索建立多方参与、互惠共赢的长效机制。

怎样让农民共享发展休闲农业的收益?不少地方探索出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发动家家户户都搞乡村民俗旅游,实现全民入股、一起致富;安徽省绩溪县率先推出互联网“聚土地——定制私家农场”项目,带动绿色农产品销售和休闲旅游发展,既稳定了农户土地流转收入,又返聘吸纳当地农民在公司和合作社就地打工,增加了农民的务工收入。

“一个村如果只有一家农家乐是没有生命力的,农家乐专业村是农业部重点打造的一种休闲农业的模式。”邵建成表示,只有让农民充分参与进来,让更多农民获益,才能为休闲农业管理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链接

我国休闲农业前景广阔

我国休闲农业兴起于改革开放以后,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早期兴起阶段(1980~1990年)。主要是靠近城市和景区的少数农村农户,根据当地特有的旅游资源,自发地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农业观光、农业节庆活动等,呈现单一的农村观光特点。二是初期发展阶段(1990~2000年)。主要是靠近大、中城市郊区的一些农村,利用当地特有的农业资源环境和特色农产品,开办了以观光为主的休闲农业园,开展采摘、垂钓、种菜、野餐等多种活动,开始呈现观光与休闲相结合的休闲农业特点。三是初具规模阶段(2000年以后)。休闲农业的内涵与功能进一步拓展,观光、休闲、娱乐、度假、体验、学习、保健等方面,各级政府开始关注和扶持。休闲农业开始呈现区域规模化发展、功能全面拓展等特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方式的转变,作为新型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猜你喜欢

示范县农民旅游
清徐县成功创建2020年度全省“平安农机”示范县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山西省3地上榜“2020中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市”
示范县样板路“四好”的浙江样本
示范县 谈创建——2017年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建设亮点纪实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