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个性化教育指导

2015-05-30胡伟平程炼

俪人·教师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个性化教育就业现状就业质量

胡伟平 程炼

【摘要】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样化、要求也更高。高校不断扩大招生,高等教育越来越趋于大众化,在这样的趋势下,对于个体差异性较大的"三本"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实行个性化教育是最佳选择。本文从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现状和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 ,对独立学院个性化教育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对独立学院个性化教育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相关的模式指导。同时本文着重提出了个性化教育在提高就业质量方面的作用,以及獨立学院提高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有利于学生,院校,社会以及国家整体的发展。

【关键词】个性化教育 就业现状 就业质量

一、独立学院就业现状分析

(一)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最近十年来独立学院发展得十分迅速,逐渐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中一股崛起的力量,但是对作为检验办学成效的学生就业质量缺乏相应的重视和研究。由于近几年高校不断扩大招生,人们的教育水平普遍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就业岗位有限,很多用人单位盲目要求高学历,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同时,我国目前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但是在这些产业中,很多低学历的劳动者也可以就业,而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在这些领域就业相对不易。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时期,新增加的就业机会不多,而毕业生的总量却在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很多用人单位片面强调工作经验。

2、学生整体各方面的素质较低,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各方面要求。独立学院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与高职生相比较差,同时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个人素质与普通本科生相比也较差,因此就业时竞争力较弱。

3、就业歧视。相对一二批次学生来说,社会对独立学院的教育工作水平和学生质量不太信任。一方面,招聘单位认为独立学院的创办者主要以营利为目的,而忽视了教学和人才素质的培育。另一方面,由于独立学院的学生高考成绩不如第一二次批的学生,一些企事业单位因持有这样的看法而对独立院校的毕业生有歧视。

4、就业指导队伍年轻。最近这几年独立学院发展得很迅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是独立学院在对学生就业指导上起步较晚,就业指导方面的专业人才比较匮乏。

5、学生对就业的期望过高。由于学生一般家庭条件不错,所以对就业过于自信,在就业目标的制定上脱离了自己的现实情况。另一方面由于学费较贵,家长和学生在高投资的同时也希望获得相应的回报,因此学生就过分关注工作的待遇。

6、缺乏明确的就业目标。很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并没有为自己设立明确的目标,仅仅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荒废了锻炼自己的大好时光,在找工作时就更加困难。

二、个性化教育

个性化教育一词早在上个世纪初就已经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它在许多领域的突出成效让许多国家认可其重要性。与个性化教育相比,传统的教育方法比较呆板,会在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抹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个性化教育可以激励学生的主动性,有利于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提高,自尊,自信,自强等品质都可以在学生自主学习及独立探索中学到并受益终身。这些品质不管是对未来的学习,生活还是工作都有着重大意义。

三、提高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个性化教育指导

一般来说,就业的两个指标是数量和质量。一定的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匹配产生一定的收入,是就业数量指标的体现;而一定的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匹配的好坏态势,体现的即是就业的质量。要真正从个性化教育指导方面提高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则要落实个性化教育工作,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学院应负责个性化教育的总体部署和相关规划,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并且能推动个性化教育实施的工作办法。学校应成立负责个性化教育工作具体实施并且能够起到领导带头作用的机构单位,深化个性化教育工作的中心内涵、总体期望、具体策略和政策保障,确保学院个性化教育方案能有力的实施。

(二)强化特色,完善体系。学校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核心,充分尊重每个学生, 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制定符合实际的个性化教育措施。注重创新精神、体现科学内涵、着重师生参与、高度追求实效,除了这些,还应该重视一些有利于学生各方面素质培养的平台建设工作。例如学科专业横向纵向发展型平台、各类学科教育培训平台,还有课内外竞赛类平台等。在学生的选择方面,学校应不断丰富个性化教育体系,多样化的课程、学习方式、活动类型,建立便于每一位学生选择的完善的教育体系。

(三)及时总结,培育典型。学校应该在开展个性化教育的道路上,大胆探索,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发掘出实施效果较好,有广泛影响力的优秀案例,加以宣传和推广。目前独立院校在指导毕业生就业的模式有如下三种:

1、管理取向模式。它是在高校行政部门的管理工作能得到

充分发挥的背景下形成的一种模式。学院可以开展有关就业的咨询和指导课,个性化开展导向引导,比如可以根据能力毕业生到基层或者管理层工作。

2、指导取向模式。就业指导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学校可以把单一的就业指导转变为按年级分步骤分目标的指导。大一开设有关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课程帮助学生树立就业意识,大二经常开展就业座谈会有利于确定择业观,大三的专业认知课可以深入了解就业,大四的专业实习就是踏入社会的第一步,所以这种全程就业指导方案是非常受用的。

3、服务取向模式。服务取向模式跟管理取向模式和指导取向模式相较之,显得更加重视学生与社会的供需关系,其目的就是服务学生,提高我们的综合能力,便于就业竞争。学校不仅仅开展招聘会或就业交流会,还加强了与各企事业单位合作,同时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争取实战的机会,在获得实践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就业竞争力。

愿通过完善个性化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动手和实际操作能力,有利于提高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

本文系文华学院经济管理学部科研基金指导项目2014年度立项课题“提高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个性化教育指导”的科研成果,批准文号:201401;湖北省人文社科基金指导项目2013年度立项课题“独立学院就业培训和服务体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批准文号:13g526;湖北省教育科学院““独立学院个性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批准文号:2013B399。

【参考文献】

[1]程炼,张薇,王维.独立学院个性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商贸,2013.9

[2]程炼,范红忠,石超.高校毕业生就业法律规范化思考[J].教育评论, 2014.9

猜你喜欢

个性化教育就业现状就业质量
模式化教育主导下的个性化教育改革实践研究
浅析大数据在教育中的应用
河北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现状调查分析
高职食品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